分類
經濟分析 影片

偉哉!市場!

這影片,是已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Milton Friedman在1980年時,為美國的電視台所錄製的,一系列的教導經濟學原理的著名節目「Free to Choose」其中一小段:

一支鉛筆,幾乎不可能由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

奇怪嗎?一點都不怪。

鉛筆上的木頭,是伐木工用鋸子在森林裡鋸倒樹木生產的(環保人士要唉唉叫了);伐木工人用的鋸子,是工廠生產的(一個製造二氧化碳的鬼地方);工廠生產鋸子用的鋼鐵,是煉鋼廠生產的(環保人士最近正對台塑大煉鋼廠計畫「妖巴吵」哩);煉鋼廠的鐵砂是從礦坑裡挖出來的;採礦設備又是由一堆工廠事業生產出來地…..

鉛筆上的筆芯,是由鉛筆公司用粘土、石墨混製而成;石墨、粘土也都是專業採礦工人去開採;開採設備,又是由工廠生產製造…..(各位可以看到,又一個循環了)

鉛筆上的橡皮擦,以前是由馬來西亞一帶的橡膠樹生產出來,須有橡膠工人、採膠設備….
現在多半由石油提煉,又是更大的一個連鎖關係可以開展…..

鉛筆上的顏色,是製造塗料的公司生產的;這些公司的原料不只石油原料,還包含各種化學物質來調劑出正確的顏色,這些化學物質多半又是從礦物提煉出來……這又開展了一長串的連鎖關係!

光是一隻鉛筆,背後就有這麼多人的投入。這些人努力是為了讓你拿來在課本上塗鴉?在學校實驗室抽屜裡畫裸女的嗎?

這些人不過就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這些各個成分的生產者,他們可能操著不同的語言、信著不同的宗教、持著不同的政治立場,甚至彼此憎恨;但只要你到社區裡的書局,買下這枝鉛筆,你就是透過「無形的手」,透過價格機制,透過市場,誘使他們激盪出一個這麼了不起的產品(便宜又好用,對18世紀以前的人根本難以想像),這麼了不起的產品生產,並未有一個中央主管機關去發號施令!一切的驅動力均來自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心。

「無形的手」更讓他們從中有了聯繫與關係,進而有了彼此溝通與了解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我先前的職位上,接觸了過去我從未接觸過的中東與東歐客戶,也認識到這些中東人有多麼風趣幽默。這是我以前渾然不知的。

另一方面,這枝鉛筆的廉宜,讓東南亞、南美洲的窮困家庭的小孩也可能負擔得起,從而有機會學習簡單的識字、寫字與簿記。一個窮困人家小孩的一生可能就此不同。

這就是全球化的正面意義!

商業與經濟學的世界只有錢?顯然作如是想的人不懂商業也不懂經濟!

反對血汗工廠,拒買血汗工廠產品?真是愚蠢!
若真關心血汗工廠的勞工,就多購買他們的產品,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想想台灣自己1960年後的經濟發展吧!

環保價值大於一切?更是愚蠢!
任何牽涉到資源分配的價值主張,都得回到作成本效益衡量。真正的環保世界是不能住人的!

37 replies on “偉哉!市場!”

抱歉,個人有不同的觀點,

血汗工廠,之所以被責難,並非其以辛勞和汗水換賺取收入之勞力密集模式,
而是其中人蛇集團進行人口拐賣、人身自由受威脅、不當薪資扣款…等等,
故多買血汗工廠之產品產生之需求導引出之產能,只是造就血汗工廠之資方惡主,加速從勞工身上壓榨剩餘價值,將新增之營利摜足惡主口袋、並豢養其暴發戶之姿態,而非合理比例流入辛勞勞工口袋。

抵制血汗工廠之產品,目標在敦促政商改善其惡劣之勞動條件及環境,並非全體抵制勞力密集產業對經濟發展之貢獻。
兩者殊異。

至於,血汗之壓榨,是否真為人類社會必要之惡,而無其他共榮之替代選擇,個人看法為否。

to Ann

你所得到的資訊只是部分媒體的偏頗報導
但卻非真實情況

血汗工廠一般都出現在勞動力過剩的地區

比方印度、中國、越南,許多地方都有

而這些來血汗工廠工作的工人,與許多西方媒體「想像」差異甚大之處,在於他們不是被抓來的,他們是「自願來」此工作的。

經濟學上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工作條件如此惡劣,他們還要來?」

為何一個中國農民要跋涉千里到異鄉的血汗工廠工作?

原因無他,「機會成本」而已!

也就是說,在血汗工廠的收入再怎麼低,往往也高過他留在故鄉所能得之收入。

這些工人彼此消息靈通,哪邊工資高、條件好,他們馬上就往哪邊跑。

反之,也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生產力不佳,才接受這種條件下工作。沒此工作,他們很難在別的地方找到能獲得相當利益的機會。

國際經濟研究所(IIE)調查就發現,外資在低所得國家所提供的平均薪資是當地就業機會平均薪資的兩倍。

紐約時報的亞洲通訊記者也曾經提過:「一個女生在曼谷的成衣工廠工作,一天薪資兩美元,一天9鐘頭、一個星期工作6天。有幾次手被針刺傷,經理只是幫他包紮之後要她回去上班。記者義憤填膺深感同情,但是那女生認為自己找到很好的工作,要是沒這份工作,她就只能去當妓女了。」

如果你抵制血汗工廠,那麼血汗工廠倒閉就是轉往法治制度更差、更容易買通官員、更封閉便宜的地方去繼續經營血汗工廠。

血汗工廠並不會消失。它只換種成讓你更難監督的方式運行。

這邏輯跟「你越禁止盜獵象牙,結果就是非洲象越快絕種」一樣。

已開發國家民眾、反全球化人士或自以為精英的人最常犯的,就是他們自以為比那些工人更知道什麼對他們最好、他們應該在哪工作、甚至應該吃什麼。

再者,我在blog裡已經反覆強調過:「壓榨勞工」與「剩餘價值」全部錯誤的觀念。

請問你「什麼叫合理比例應該流入勞工口袋裡的利潤?」,你要如何定義「合理比例」?

勞動力也不過是市場上可以標價的一種資源,你可別忘了經營一家事業,還有資金風險與租值這兩樣東西。

當一家企業賠錢倒閉時,照您的邏輯,是不是勞工也享有了很多不該享有的福利,該吐出來還給倒閉的雇主?

馬克思就是一直對後二者未曾理解,對供需定律也一知半解,才會搞出「剩餘價值」這種錯誤連篇的東西。

ps.話說台灣與深圳的經濟奇蹟都是靠血汗工廠起家的
如果當時我們都被抵制了,拒絕購買。還能有後來的繁景嗎?

而且我還忘了提,這些血汗工廠本身也會教導工人相當之技能,增加其租值。
在台灣、中國、越南等地,多的是工人熟悉技能之後就募集資金出去自立門戶的,回頭與可憐的外資、台商企業主競爭。
這些故事可多如牛毛,也是血淚斑斑。

也就是說,當勞工不再自願被剝屑後,全世界就不再有便宜的產品可用.

當中國以提高最低工資及勞動合同法,保障本土勞工,
並將勞工賺來的高額外匯,轉而建設內需市場時,也等同間接
輸出通膨給全世界(成本=料工費,工資上漲也增加產品成本,搜刮原物料,造成物料上漲),
並平均掉全球薪資水平.(先進國家無法快速提高工資,卻必須面對更昂貴的物價),
同時造成企業獲利的衰退,並進而使台股下跌.(股市永遠反映企業的獲利)

經濟市場確實是有效率的.過度依賴廉價勞工,最後可能導致獲利的衰退.豈不能慎重乎.

to Bet

觀念整個不對,錯得厲害

1.勞工並未被剝削,即便是血汗工廠的勞工亦然

2.因為人力成本上升,而造成的成本上揚,不必然會反應到售價上。
即便有,那有不是通貨膨脹,這我在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已經說過,一般人普遍錯誤定義「通貨膨脹」

3.整體而言,您的邏輯完全不對。因為照您的邏輯,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將永遠不可能發生。請您順著自己的邏輯去推演看看。

而且,您的邏輯也無法解釋為何科技產品越來越便宜。

格主,再一次,我覺得您對現狀的理性分析讓我獲益良多。但是,當有人對現狀的合理性提出懷疑而想要干預的時候,也就是一牽扯到價值判斷和取捨,您似乎有拋棄理性、任意給人冠上愚蠢等情緒性評語的嫌疑。我沒有權利在格主的地盤評價您這麼做該或不該,但我想指出您丟出這類評語的輕率性,和您的理性風格不合。

以下,我並非針對您分析的正確性提出懷疑,而是針對您據此導出的「讓市場自由發展、讓一切商品貿易自由化、讓一切勞動條件由市場決定、從價值觀點提出干預是愚蠢」的結論提出懷疑。

1.沒錯,依照您的分析,全球化是有其發生條件的,也顯現了正面的效果。但是從您指出的條件和正面效果,推論出「價值觀靠邊閃」的結論,我認為這跳tone的太厲害了。

首先,什麼可以成為商品?槍砲、嗎啡、古柯鹼、氰化物、沙林毒氣、碳疽菌、伊波拉病毒、鈾原料、鈽元素、電腦病毒、基因序列、脊髓、人體器官、代理孕母、身分證字號、信用卡號、破壞臭氧層物質?這些都有可能是商品,要管制嗎?或者有人認為都是極端的例子,但什麼決定了他們是極端例子?什麼樣的觀念讓你覺得他們是極端例子?在一些人眼中,象牙、犀牛角、魚子醬、原始林、菸酒、兒童、化武,不也是極端的例子嗎?這些不是經過價值取捨後的認知嗎?

2.如果格主認為以上並非極端例子,由市場決定也是OK,那麼,我合理認為將來有可能出現掌握武器、傭兵與毒品的企業集團,甚至能取代政府提供民眾所有生活所需的企業。您是否樂見這樣的可能性?不管您的答案是什麼,不也反映了您的價值觀?

3.來台打工的泰勞,即使知道高雄捷運承包商曾經發生過「限制勞工人身自由、不當刻扣薪資」等醜聞,也願意來,是因為機會成本。照您的理論,這說得通,但這能推導出「高捷承包商不應該受到調查、譴責和處罰」的結論嗎?提出譴責和干預的人是愚蠢的,因為他們會害這些泰勞沒飯吃嗎?格主認為這樣的推論說得通?

4.當初黑奴制度的存在,也是有其市場供需條件在支撐的。後來黑奴制度的消失是靠市場自然淘汰的嗎?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是,黑奴制度的廢除有很多原因和進程,但沒有人會反對些以林肯總統為首的美國聯邦政府領導者的意志、以及一場內戰的關鍵角色。格主,您還是認為內戰的代價太大,應該放任市場自然淘汰黑奴制度嗎?

5.我不知道「你越禁止盜獵象牙,結果就是非洲象越快絕種」這樣的論點是哪來的?可有任何獨立科學報告指出這個結論?

6.格主認為抵制運動是愚蠢的,似乎您認為抵制運動發起人或支持者不懂經濟學、不懂第三世界勞工基於機會成本的選擇、不懂企業投資者看重的利潤、也不懂全球化。您似乎也真的認為發起抵制運動的最終目的是要消費者不要買他們生產的產品。

我要說,您對抵制運動發起者的看法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而且,您也不懂抵制運動的策略何在。而您根據片面瞭解給出的愚蠢評語也是輕率的。

您可以搜尋一些抵制運動真正迫使企業讓步,讓企業願意改善勞動條件、減少環境衝擊的案例。真正有機會讓企業讓步的運動者,都知道全球化的好處、也知道經濟學原理、也知道勞工的機會成本,他們成功的關鍵(1)是針對品牌公司(2)以企業的立場來向企業施壓。

格主應該很清楚,抵制消費某品牌或某國產品的運動,從來未曾成功地讓消費者不購買,也從來不曾因為部分消費者減少購買而讓企業讓步,即便是最能一呼百諾、從狂熱民族主義出發的抵制運動也不曾成功過。

事實上一家企業也不會幾千或幾萬人不買而出走,他們是真的無利可圖才會出走,全球幾千幾萬個人拒買能衝擊多少利潤?不懂經濟學的我都知道這一點,發起抵制運動的人也不會不瞭解。

抵制運動的策略並不在於「拒買」本身,也不在於讓哪家企業出走,這實際上也是不可能任務,運動者根本沒這種力量。竅門在於「品牌形象」,一次抵制運動會讓一家公司賠上多少公關形象?這家公司要再花多少公關費和形象廣告來彌補?這樣的成本會不會大過改善勞動條件、改進環保的成本?這些問題都是抵制運動者和企業協商時籌碼,如果答案是「會」,那企業就很可能會讓步,願意讓老闆和股東少賺幾分錢,而不致因為要打更多形象廣告而少賺更多錢。

7.我以為給任何人或任何事冠上「愚蠢」的評語之前,理性的人會樂意做更多功課去瞭解真相,而不是評媒體篩選過的衝突面、激進面資訊來做判斷。

以上,謝謝耐心觀看。

to 山頭火

謝謝你長篇留言

可惜許多觀點邏輯上不正確,只是充滿一堆「應然」的價值判斷,而昧於太多「實然」面的東西

康德的哲學充滿一堆應然面的東西,但是卻也在一開始強調人與真實世界的認知。

1.商品論述部分完全不正確。您也犯了「自以為自己比他人更懂什麼商品才是好商品」的價值判斷。

2.「取代政府提供民眾所有生活所需的企業」
這點很怪,這不是一直都存在嗎?

請問你的早餐是政府做給你的嗎?你的房子是政府蓋給你的嗎?車子呢?就連捷運也是私人的技術!
衣服呢?你看的電視呢?裡面的節目呢?你上的網路呢?
哪一樣不是企業所提供?
這無涉於好不好,而是實際上的東西。也不是未來才發生,而是人類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反而極端的社會主義、國家控制一切的情況,才是少數例外。

奇怪的問題。

3.我上面回言內容並未說這些違法的企業不應該付出法律責任。
我指出的是這些血汗工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消費者傻傻的去抵制,那麼他們所關心的勞工下場只會更慘。
請先弄清楚我在說什麼。

高雄捷運的問題我沒有研究,但我畢竟是念法律出身的,當然違法的構成要件與應該付出的代價我是在乎的。

如您說「不當刻扣薪資」這點在勞基法與民法上都得去個案審定。而經濟分析上可以去談的就很多,像是為什麼我們要透過公權力來保障契約之執行。
這部份是我文章感興趣也討論的。
我除了憑著「直覺的正義」覺得不當課扣薪資不應該之外,我還會去研究為何不應該?因為在經濟學上會產生無效率;為何應該由公權力介入處理?是否該透過勞基法?透過民法債編本身好不好?

這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成立一篇論文,也足以讓我的讀者們呼呼大睡。

我在這寫東西只是開個頭,讓大家有點思考的方向可以想。許多我想過或我讀過的,我不一定會點出來,但不代表我不知道或完全沒想過。

同樣地,如果你自認為不清楚經濟學邏輯該如何推演,那就請別隨便幫我在此問題上下結論。因為你幫我下的結論也是不對的。

4.黑奴制度部分你的歷史觀念也有問題。
如果你肯深入研究,很容易發現黑奴問題並非林肯提的自由、人權(部分是政客的藉口罷了)

最大的原因我認為在於當時的稅制,要從田地抽稅改為人頭稅,且黑人也是人,因此南方農庄的主人得為他的奴隸繳稅。

這才引得南方人很不爽,因為生產成本得大幅墊高。憤而醞釀內戰。

那您可能又以為我支持奴隸制度了。

錯了,奴隸制度本身是浪費人力資源,沒有效率的制度。
在人力資源品質低落的環境裡或許還有一點競爭優勢;但是無論是私人或國家,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都是品質越高越好,則奴隸制度將有害於人力資源的養成。
為何如此?請網友自己想一下,我不給答案,只給提示:訊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

5.如果你多念點經濟學,就會看到不少學者都有此說法,越禁止盜獵象牙,反而讓大象數量減少。

背後學理來自於「產權制度的經濟分析」。
沒有產權的野生大象將會因為禁止盜獵,引起「尋租(rent seeking)」的活動,進而產生「租值消散」的下場。

6.這部份看得出來你不懂商業,所以沒什麼好回的

如果一個人只是想要大放厥詞,大談他的價值觀,那是他的言論自由。

但是有人說:「你這樣的價值觀很有正義感,只是真照你的作法去做實際上會如何如何…..?」前者就摀著耳朵大喊:「我不依、我不依…..」這就是多數理想主義者的寫照。

當有人指出這些自以為是的價值判斷在實然面上會引起如何的效應,而這效應往往不是高舉價值觀者所希望。後者是否也該「做更多功課去瞭解真相」?

謝謝

to版主
「我除了憑著「直覺的正義」覺得不當課扣薪資不應該之外,我還會去研究為何不應該?因為在經濟學上會產生無效率;為何應該由公權力介入處理?是否該透過勞基法?透過民法債編本身好不好?

這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成立一篇論文,也足以讓我的讀者們呼呼大睡。」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版主本身是讀法律
老實說建議以後盡可以在商業討論性質文章之中多一些民法 商事法的應用 我很有興趣
並不會像您所說的呼呼大睡(笑)
商業與法律 兩者密不可分 畢竟要有正確的規範 才能導引出正確的行為結果
有時候光講經濟效益是行不通的 看的人也許會誤解 會疑惑
如果版主願意多花些時間講解 那麼閱讀您blog的讀者也省下許多資訊成本 那不是兩全其美?

to Iver

1.請點選右邊欄位的「標籤雲(tag clouds)」裡面,「法律」這個項目。

我已寫過幾十篇法律相關應用與法學探討的文章了。

2.「正確的規範 才能導引出正確的行為結果」這句話不一定正確
多數情況是反過來,有了正確的行為才應運而生正確的規範。

正因為如此,所以民法第一天條才會如此開宗明義就這樣規範:

「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

3.你得先懂經濟,才會知道法律在多數情況下有多荒謬;

而不是憑著「直覺式的法感情」,來指責真實經濟狀況荒謬。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見我之前在大陸財經報紙專欄所寫的次級房貸風暴的一點看法:熱錢、法律與實質利率

>反對血汗工廠,拒買血汗工廠產品?真是愚蠢!
>若真關心血汗工廠的勞工,就多購買他們的產品,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想想台灣自己1960年後的經濟發展吧!

我想,如果這個血汗工廠的老闆,僅僅是用非常低的薪資,聘用勞工進行生產,勞工要就來,不願意就走,那的確是沒有什麼理由好抵制。

但是如果這個工廠的老闆是用非法的手段去維持這個低勞工成本的優勢,就是大家應該抵制的吧?例如用毒品控制妓女的老鴇、或是如電影血鑽石中,用槍阻止那些奴隸的逃跑(當然,我沒去研究血鑽石電影中,有多少成份是真實的啦,只是舉例如果真的有如同電影那樣的情節的話…)。

還是,板主認為連這種都不應該抵制,因為越抵制,他就越地下化,然後反而越害了那些勞工。但是不抵制的話,這些工廠賺到的錢,真的會到勞工的口袋嗎?真的有助於這些勞工的脫貧嗎?

to ycyc

你可以看一下前面的留言

1.近似奴隸制度的血汗工廠本身是沒有效率的(無論對工廠本身還是對社會),因此站在人權的理由上我反對、站在經濟分析的角度上我也反對,這是前面提過的。

2.但抵制血汗工廠的產品,並不是處理血汗工廠惡劣勞動條件的方法
原因在於:
(1)多數血汗工廠是當地勞工在侷限條件下可以找到的「最佳工作」;許多批評的人都忽略了這個現實。
一旦用強制力拿掉這個工作機會,那麼他們很可能得去條件更糟的環境工作

(2)多數人在討論血汗工廠時,也忽略了即便再怎麼大的開發中國家,勞動力也是多樣且有限的資源。
在這個侷限之下,血汗工廠的資方其實也得和其他血汗工廠去競爭勞力資源。
如果我們讓市場自己去運行此血汗工廠的惡劣勞動環境往往只是暫時性的問題,而非長期的。

回顧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的經濟發展史,台灣自己的經濟發展史,即可佐證。

謝謝格主回應
暫時沒力氣再與您討論我的疑問了
只是再多嘴跟其他讀者解釋一下
1.不懂經濟學的我正在看您的部落格學習當中
我回應中提出的「結論」的確不是格主的,而是我根據格主的理論自行推出來卻覺得不太對勁的
格主的再回應,有許多我還是充滿疑惑與不解
自己還需要抓時間瞭解更多才有辦法討論下去,因此會暫時休息一下

2.忍不注還是想指出,格主所指的運動人士,真的並非光憑正義感就喊我不依我不依,有的也有學經濟學,只是基於其他科學如生態學、大氣科學、社會學等,指出社會上不對勁的地方。更有些人很懂賺錢、本行就是搞經濟學的,因為認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而進行環保觀念遊說的。如Nicolas Stern,作為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最近也基於經濟學研究報告,積極說服整個社會針對氣候變遷採取作為。

3.最後跟格主通報一下,我在這裡的討論和格主的回應,我將會引用在我自己的部落格中。我認為所有跨領域的對話都是珍貴的,感謝格主願意花這些時間。

你說的Nicolas Stern我知道,那份報告在經濟學界其實也是很有爭議
很多反對意見的

再者,氣候變遷是不是個問題,也是很多人爭辯的;我不認為UN的那份大拜拜報告就是答案。

我自己本身念過土木工程、念過法律,經濟學則是我從事投資與本行法學領域後跨足接觸的。

因此自然科學的東西我也不是全然不懂陌生。

我對環保的一些質疑也不僅在經濟運作上,連自然科學本身的質疑都有

Friedman的自由經濟讓很多人沒辦法接受
不少人認為政府應該是大有為的,要救經濟、要救股市
事實上政府別去插手就是最好的藥方

這本"選擇的自由"真的值得一看
即使沒學過經濟學也看懂

to 無心

這本書的確很不錯,值得推薦

許多人不敢或是不願意面對自由,期望有個大政府,是因為自由的後果就是自身無法逃避的責任。
以及各自行使自由後的彼此干預,這些都讓多數人感到無比的恐懼。

這種人在WWII前自願交出自由給納粹那種政黨;典型對「大有為政府」的不當幻想

“剝削勞工"類似的論點我在克魯曼的書裡面得到很多啟發,如果對這個議題有想法或想要更進一步瞭解的人建議看一下克魯曼的的幾本既淺顯又說理服人的書(我也忘了克魯曼是在哪一本書中寫到這個議題的),站長在有限篇幅裡面很難把這個觀念完整的解釋完全,如果去看完克魯曼對些議題的論點,相信會有更多收穫。
剛剛找到這個 blog,發現您的很多想法對我衝擊蠻大的,在此對您說聲感謝。

to Dragoon,

Krugman的東西我看得不多,因為我不是很喜歡這位經濟學家

我轉貼一個經濟研究所本科生對Krugman一段很貼切的評語,你可以參考看看

「….Krugman 我覺得,不過就是加強版的熊秉元。文章有力加上戲謔式的幽默很吸引人,但是不夠科學,易讓人誤解,文章著重感性說服卻忘了一些理性態度。感性卻不理性,不是我心中及格的經濟學者。….」

我有空也會再多看點Krugman的東西,我才能有自己比較完整的看法。

不過就目前我接觸過的經濟學家作品,對這個人經濟邏輯上的評價多半不高。我記得我在寫「糧食危機存在嗎?」這系列文章,,蒐集的材料裡就有一篇批判Krugman的經濟邏輯推錯的長文。
有空我找一下,跟大家分享此文。

或許在剝削勞工這部份,他的想法是對的。我還沒看過,謝謝您的提醒。

因為自己大學也是唸經濟的,不小心從別人網站看到你這裡來,我只有一個感想:那就是學術的傲慢!請恕我直言,但您的言論和對別人留言的回應,真是充滿了學術的傲慢!
唸經濟學的,總死守著被教授的理論模型,套模型來分析現況,問題是,我們在學經濟學的時候,從來沒有被教導所使用的工具模型到底對不對,要是工具不對,那分析出來的結果當然是偏誤的。
傳統經濟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完全強調金錢效益,忽略了其他無法以金錢來估量的層面,最明顯的,就是環境生態和道德,這些都是根本無法用效益來衡量的價值!(即使用金錢來衡量的所謂「生態服務」都有相當程度的疏漏)。
而自以為是的經濟學者卻以為自己用有偏務的模型來看問題,就看到了真相,以為自己什麼都對,還要動不動就要教訓別人:顯然沒唸過書、顯然不懂這個或那個、愚蠢、無知等等,殊不知自己才是愚蠢無知,充滿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傲慢!

奉勸,對於沒有唸過經濟學的人,請不要教訓他們沒唸過書,你也知道經濟學理論不見得是真理,也無法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對於沒有唸過經濟學的人,不要搬出一堆嚇唬人的理論和學說(理論真的是對的嗎?恐怕有很大的探討空間)來傲慢的反擊,卻絲毫沒有檢討自己的分析邏輯是不是有可能有問題、或有疏漏!
我們的世界實在不需要更多傲慢、卻實際上是以管窺天的經濟學「匠」了!

據說"手中拿鎚子的人,看到任何東西都像釘子一樣敲下去"–經濟學這套分析工具也像鎚子,敲對地方可以疏通關節,一敲錯就毀了,因為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

在1845年的愛爾蘭馬鈴薯大飢荒,在上萬愛爾蘭人死於飢餓的同時,大量糧食卻被英政府強制運往英格蘭,經濟學家歌頌的市場法則在此失靈,看不見的手反而成為掐在窮人咽喉上的黑色巨手。英政府的袖手旁觀在自由放任經濟考量一點兒也沒錯,對愛爾蘭地主來說糧食賣到英格蘭也比較有賺頭。飢荒幾乎摧毀了愛爾蘭人對於自己母語的信心與傳統文化,人口大量移民美國,也再度引爆數百年來愛爾蘭人的反英仇恨。

關於糧食危機,1988 年印度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Kumar Sen)說問題的癥結在於「權利的喪失」(failure of entitlement),人們挨餓,並不是因為糧食供應不足,而是沒有能力購買供給充裕的糧食。除了災亂讓貨幣價值喪失,購買能力被剝奪之外,交通中斷、資訊隔絕也讓人們難以接近市場。整個國家空有糧食,但分配不均的情況極度嚴重。

依此類推,血汗工廠的成因也很複雜: 政府不當管制、法規漏洞、產權不清、治安敗壞、人力投資不足、交通中斷、資訊隔絕….都可能造成當地最多只能發展血汗工廠或奴工制這種沒效率的生產方式。高談自由經濟卻坐視這些市場失靈現象,簡直是活在象牙塔中,嗚呼!市場!

另外推薦"新世代資本家:公民經濟崛起的新力量"這本書,投資者和消費者自發性監督市場,可保障自身權益,順便防止資源錯置。少數股東發言未必是來鬧場的;抗議血汗工廠的方法也不只最搶鏡頭的抗議、拒買這幾種。重要的是賦權(empower)–讓人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架構,以便看見其他可能性。

p.s.馬鈴薯晚疫病也使得1846年英政府取消玉米法—-不准玉米進口的法令,準許糧食進口,成為世界有自由貿易之先趨。

1.如果你真的了解自由市場的真諦,就可以了解市場幾乎沒有失靈
失靈的是使用市場的人想要透過非市場手段去操作

因此問題不是在自由市場,而是那些同樣基於私心,想要「繞過自由市場」而行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政府有其存在之必要,因為政府必須能捍衛市場的自由,而捍衛之前提正在於政府得保證人的基本自由權利與產權制度,其他的不必多做。

現在無奈的就是一堆人出了事情就要政府介入市場;而政府在政客操弄之下,政府之手進入市場有利可圖,更樂得頻頻出手。

糧食危機的部份我在我的系列文章「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正是說明,糧食危機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政府為了自身目的的操弄,使得自由市場無法有效運行,造成糧食分配不均。

問題在於政府,非市場也!

血汗工廠這部份您則錯了兩部分:
1.您提的問題都市政府的問題,非市場的問題,我已經在前面解釋過

2.而真實世界的血汗工廠,情況並非媒體報導那樣。我自己都在炎熱的小塑膠工廠生產線打過工。我身邊朋友在大陸傳統產業工作,也跟我提供了有關當地工廠的許多第一手資訊。

最後,馬鈴薯的歷史部分正確,但是解讀錯誤!
早在1846年,世界早就自由貿易數千年了!

不然中國到羅馬的絲路是怎麼產生的?
考古學頻頻在中東附近遺址,挖掘到東亞的貝殼飾品,又是怎麼回事?

自由市場的力量罷了!

『…現在無奈的就是一堆人出了事情就要政府介入市場;而政府在政客操弄之下,政府之手進入市場有利可圖,更樂得頻頻出手。』

所以,即便自由市場的好處之多,仍不能阻止政客操弄政府,破壞自由市場來謀取私利?

如果破壞自由市場為政客帶來的私利,大過維護自由市場所給的,那政客也不過只是比較過機會成本,然後逐利而已,像麵包店的老闆賣麵包那樣。

或者,我們是否可以在承認「政客會操弄政府來謀取私利」的前提下,做些事情,讓自由市場儘可能發揮功用?

(比方說,有什麼方法會增加政客違反自由市場的機會成本,且推動該方法的過程能不受或極少受到政客干預?)

to 路人C

這很難,過去我許多文章也都談到,為什麼特殊利益團體總是能得逞?受傷害的總是多數人的利益?

經濟學上,這兩種人主張利益的邊際成本與邊際利益均不相等,前者遠比後者更有利得多
再加上我們的政治制度是「票票等值」的選舉制度,因此這部份有先天上難以突破的困難

或許,讓選票的權值與繳稅額度掛勾,可以解決少部分民意代表操弄民粹的問題
但我也認為,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滋生更多新問題

因此您的大哉問,我一點想法都沒有。
我也很期待能有天才想出真正的解決之道

to kuei-Hsien

首先,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經濟學者

因此,我的歷程剛好跟您相反:我是在商業世界遇上很多奇怪的現象,需要解釋以及思考其背後道理時,才接觸經濟學的。

經濟學多數理論都只是蛋頭教授的理論,您說的沒錯。因為這些蛋頭教授根本沒有在真實的商業世界打滾過。

而您的問題在於:

首先,我想您大概沒也接觸太多哲學方法論的東西,因此你對於你學的東西沒有信心
二來,你也沒有實際去驗證過你所學的東西,去蕪存菁,因此你對你所學沒信心

如果您學過哲學,必然了解凡是理論,一定要有缺陷。沒有缺陷的完美理論是套套邏輯,本身沒有解釋力的。
理論要有解釋力,就得加上約束條件,一旦加上真實世界的約束條件,那理論就會有缺陷。

但重點在於,這個有缺陷的理論在他的條件範圍內能夠有強大的解釋力,這樣就足夠了。

過去我學工程學時,就深深體悟到這件事情。在經濟學上,也是一樣。

如果一個人對於自己深思熟慮過的東西,還得假惺惺地謙虛視人,那在道德上才是有瑕疵的。

該有自信的東西,就得有自信。

我知道我說的東西約束條件在哪,而我所解釋之東西,都在約束條件裡面。

約束條件外的,錯了,正常。方法論來說,本有缺陷。
約束條件內的,抱歉,輕易讓步那才叫可笑。

過去我已經說過,哲學思辨上我對謙虛這回事也曾研究過。
我重視的是面對真實世界的謙虛,而不是為了這種網路上萍水相逢式的假惺惺和諧去搞謙虛。

ps.你舉的非金錢的東西,多半是先起於價值觀評斷後才有的假設。例如環境生態與道德。
可見當時你的經濟學老師們沒有什麼方法學上的涉入。
因為您提的東西牽涉的是品味問題。
因為品味(taste)這東西,多半在經濟學的約束條件之外。
想要用經濟理論切入解釋問題時,我們一定得拿掉,否則就沒有解釋力了。
經濟學能解釋的,是品味不變之下約束條件的改變會造成怎樣的供需關係。
這是適用理論之必要,想想吧。

you are still the same way–you think you know everything.
again, don’t use “I don’t think you have read…." as a way to response critiques –you don’t know your readers. The world will not benefit from your attitude.
you think about it, and try think about it real hard.

I didn’t say i know every thing, however the most questions you or other readers asked I’ve thought for a long while and got my own answers.

I don’t know it whether right or not, but i do know it works under many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I can benefit from these concepts.

I believe most people who dream to contribute to this world even cannot earn something from their own ideas, neither the world.

格主您好,拜讀您文章受益無窮。

只是看到多數的留言總覺得好像大家總把『經濟』和『道德』混為一談。

『學者的自大』?

我反而覺得是反思、自省、謙虛的結論。

所有的事情混為一談才是自大的表現吧!!

我認同13 chiu上面的
“只是看到多數的留言總覺得好像大家總把『經濟』和『道德』混為一談"
從你不厭其煩的解說發問者,其實已經是一種善意的態度。
另外,
關於謙虛這一件事情,
我蠻有興趣探到你對於這一件事情的思考。
ps: 我偶會將不錯的文章轉錄我的blog
並註名出處。先告知您一聲。

關於謙虛這部份,我說點我的想法:

我對謙虛的看法,是很接近「一個喜歡玩科學的小孩」的那種想法。

很像物理學大師Richard P. Feynman曾經在一場受訪所描述的那樣:

忘記你以前聽過什麼「科學不帶偏見」吧!我在做研究的時候,我的偏見才多哩!….但是我深信會在某處找到答案,突然有人跑來說:「有沒有看到他們在那邊發現的東西?」抬頭一看:「天啊!我挖錯地方了!」….

….如果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科學家才會更加高興。你以為他會說:「喔,這不是我原先預期的,我不要繼續研究他了….」才不,科學家會說:「那麼,這倒底是啥鬼東西?」

我認為,思考與學習過程,一定要有些偏見,你才能帶著質疑去看別人的結果。不然就淪為書蟲了。

諾貝爾獎得主R. Coase充滿英國紳士謙謙君子風,但也曾說過:「我看不懂的理論大概都是錯了。」之類的話。

但同時,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看一篇論文或想法不可以只看結果,而是要看那個人的思路。很多偉大的作品,結論是錯的,但思路是對的,且其創見驚天動地,那麼這篇錯誤結論的東西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反之,很多結果看起來是對的,但推論過程漏洞百出,甚至也無啥新意可言的文章,一點價值都沒有。
我相信台灣多數法學院的碩士論文,甚至博士論文,可能都如此。

我身邊的人都清楚,我可能今天想一套,明天又換一套。我是很常自我否定的。
但有些東西,在不斷質疑跟否定之後還留下來的,我就不可能輕易讓步。

例如我認為「效率市場理論」是胡扯、「基本工資制度」不可取、「產權制度是市場的先決要件」是近乎定律、「需求曲線只能向下」是理論之必然、「劣等財觀念」沒必要存在、「濫用壟斷地位」只是神話….等,都是在我努力找過許多資料,並心中辯駁數十、數百次後留下來的,我就不可能還假惺惺地跟網路上不認識的傻蛋客氣。

如果你也曾經在某些問題下過苦工,我想你也會懂這種感受。我也認為你不應該輕易讓步,只要你與對方沒有很重要的利害關係(比如你的父母、上司、愛人)時,你管對方聽不聽得下去?好好享受你的言論自由吧!

我同事說,寶X做一雙鞋,從頭(設計)到尾(出貨)全包大概才賺 NTD50 而已,真正賺的是那些國際大廠。
那些抗議血汗工廠的智障找錯人了 XD

帥呆了
這篇文章完全說到我的心裡的想法
也佩服版主對於不懂的外行人能夠這麼有耐心的一個個回應

對了
關於「禁止象牙盜獵,會使大象死更快」的說法
有一種論調指出
唯有象牙市場的「價格彈性」不足時
野生象的產權才會可行
不然只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環保價值大於一切?更是愚蠢!
任何牽涉到資源分配的價值主張,都得回到作成本效益衡量。真正的環保世界是不能住人的!

這句話真的講的很好,這就好像探討【死刑】爭議點時,
就會回歸到底能不能預防犯罪一樣。

許多人都是站在【保護】的論點思考,
結果以道德為基準,拼命抨擊【自由主義】的思想。
而且成為一種共識,要我們去迎合它。

這就好像政府支出,會有乘式效應,
不認同的,就是笨蛋一樣。

難道沒有人問,這模型到底該放哪一邊才對,而且發揮其效應?
消費劵?
愛國建設?
替公務員加薪?

除了負債、通膨、無感復甦、泡沫、
其它的我什麼都看不到‧‧

>…抵制運動的策略並不在於「拒買」本身,也不在於讓哪家企業出走,這實際上也是不可能任務,運動者根本沒這種力量。竅門在於「品牌形象」,一次抵制運動會讓一家公司賠上多少公關形象?這家公司要再花多少公關費和形象廣告來彌補?這樣的成本會不會大過改善勞動條件、改進環保的成本?這些問題都是抵制運動者和企業協商時籌碼,如果答案是「會」,那企業就很可能會讓步,願意讓老闆和股東少賺幾分錢,而不致因為要打更多形象廣告而少賺更多錢。…

答案也可能是: 因為公司獲利降低或賠錢,所以減薪或裁員。勞動條件最後可能還是沒有改善,即使有改善,改善的成本或說費用,變成是失業或薪資被降的勞工來買單…。也許環境能真的變得更好,但不全是資本家付的錢,而是最需要錢的付了錢。

自由選擇便代表承擔責任,很多人承擔不了! 自由的人活得很辛苦!
我蠻好奇格主對於教育券的看法,
基礎教育是建立制度產權的重要部分,但是如果不補貼便會有自然失學率,基於外部成本難以內部化,教育券看來是個不錯的政策!

如果教育券ok,身爲一個libertarian,
我一直很好奇政策被劃在大政府與小政府的差別?
同等比例稅是FRIEDMAN提出的,可是凱因斯也有反景氣循環的稅收機制!
QE是否基於貨幣中立性不影響實施面,只是穩定流通性而歸於小政府政策呢?
by深受傅利曼影響的大學生(free to choose .capitalism and freedom 都超愛)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