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證券投資 商業評論

要達成633目標還不容易?問題是政府不應該以此為目標!

這兩天馬英九承認選舉時的支票「633目標」跳票。

「633目標」是指馬英九任內要完成:

  • 推動經濟年成長6%
  • 年國民所得3萬美元
  • 2012年失業率3%以下
  • 這目標要達成還不容易?

    只要一招半式,保證三大目標均達成:

    中華民國政府只要把全台灣目前沒有在職的人,一律強制拿起十字鎬,把全台灣的道路、高速公路、高鐵、台鐵鐵軌通通拆掉,然後重蓋。
    最好是順便把所有的公共設施,15年以上建築物也通通拆掉,強制重蓋。

    同時,這些人也由通通發給月薪5千美金。

    上述三大目標只消一年就完成。

    為何?因為一般用來計算經濟成長率的GDP、GNP數字是有許多盲點的。
    像這種把建築物拆掉重蓋,在GDP裡是會被重複計算:拆掉是一次工,重蓋又是一次工。都是一種產出。

    政府只要拼命拆,拼命重蓋,蓋完再拆再蓋,如此循環,要達成多少經濟成長率目標都不成問題。

    但結果卻是我昨天文章說過的:「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就說過:「要解決失業率還不簡單?把失業人聚集起來,由政府出錢,一個人挖洞,一個人把洞填回去,失業率就解決,且國民生產毛額還可能增長哩!」

    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這種沒有意義的經濟增長嗎?

    當年毛澤東要「超英趕美」,觀察到世界經濟大國的鋼鐵產量都很巨大。
    老毛倒果為因,提出「全民土法煉鋼」的政策,人民家家戶戶在煉鋼,連平日生活所賴的鍋鏟瓢盆都難保不入風爐。結果只是練出一堆廢鐵廢鋼。

    產鋼目標達到的,但民間資源的嚴重錯置,引發民不聊生,更沒成為什麼經濟大國。

    提個思考方向,我相信大家就能了解不管是馬政府提出的經濟目標,亦或在野黨現在針對跳票的攻訐,都是胡鬧一場,圖騙選票。

    將近20年前,有人問過張五常與Milton Friedman怎麼看台灣經濟?
    二老英雄所見略同,均指出大陸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台灣除了大幅開放大陸廉價勞工,讓兩岸勞力資金自由往來之外,別無他法。張五常更指出這種開放是不可能的,因為與多數島內政治人物的利益相衝突。

    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被大陸經濟統一是遲早且無可避免的。

    20年過去了,台灣除了更封閉與自以為是之外,啥屁也沒搞出來。

    自豪的工業、科技業,說穿了也是透過OBU方式和大陸暗通款曲,享受大陸廉價生產要素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力。

    還有蠢蛋不去批判鎖國誤民的李登輝、陳水扁,愚蠢地以為馬英九要為最近的股災負責?

    台灣經濟環境豈是因馬英九的選舉芭樂票變差?台灣經濟環境之敗因早在李登輝的「戒急用忍」種下,早在陳水扁的「鎖國政策」中兵敗如山倒!

    我在4月給公司老闆的經濟分析報告中已說:「馬上並不會好。」很抱歉,我的水晶球對了一次!可惜這份報告並不適合公開。

    馬政府經濟開放腳步是太慢,而非方向錯誤。唯一可慶幸的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終於有一個相信並堅守憲法的總統。

    而股票上,體質好的公司股價一直跌應該要開懷大笑,怨屁啊?拿這點跟我質疑的網友,股市程度太差,不值一哂。

    時間不多,再提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媒體上常見的經濟名詞或觀念有多麼可笑不堪。

    1.什麼叫做失業?失業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傳統對失業的定義,是由劍橋大學的A.C. Pigou所提出:「一個人有能力工作,願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
    這定義根本三句話自相矛盾,相當荒謬。
    這定義忘了工作相關契約(勞務契約、定作契約、僱傭契約、委任契約….)最重要的「契約主給付義務」—工資。

    有能力工作者,勢必是因為其勞務有人願意購買。只是買價可以很高,但也可能很低。

    如果是因為薪資太低而不願意接受,那還算是「願意工作」嗎?

    自營業或跑去念書投資自我的人,算是失業嗎?

    如果傳統對失業的定義根本含混不清,那追求失業率目標有意義嗎?

    2.政府拼經濟,如何知道要拼哪方面?怎麼拼?其中的資訊費用政府怎麼可能比私人機關還要低?
    資源會不會錯置?錯置之後的成本有多驚人?

    3.股市價格反應的是什麼?
    過去我反覆重複Granham的話:「短期股市是投票機,但長期股市必定是秤重器。」

    麻煩那為以為股市完全是信心堆疊的網友,不懂就多看看巴菲特的年報吧。

    台灣2008上半年的全部上櫃公司總獲利是負數,那股市大跌有何錯之有?

    半年報出來,又有幾家企業表現是稱得上優良?

    股市大跌的都是體質好的嗎?鴻海家族過去一兩年股價嚴重高估,下跌修正難道不應該嗎?

    政府救股市真是救嗎?會不會造成市場價格訊息錯誤?會不會使更多人被誤導?誤導之後是不是更多資金將投往較無效率之處?

    政府救股市的錢從哪來?如何確保來日不用通貨膨脹、變項加稅的方式解決現今為救股市埋下的問題?

    延伸閱讀:
    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會降低台灣人薪資水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