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雙D產業不能救,政府的經濟白痴卻不能擋

美國為了救不救汽車產業吵翻了天,沒想到台灣也為了要不要救雙D產業–DRAM、TFT LCD爭執不下。

我打算分三點來談:

一.先看財務報表

我先丟幾個數字供大家參考:
(以下單位均是新台幣百萬元)
友達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KRKmdxUHfEEAX6Ngw_oNFA&output=html&gid=0&single=true&widget=true

力晶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KRKmdxUHfEHDYTZrBIjGbA&output=html&gid=0&single=true&widget=true

台聚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pKRKmdxUHfEHJpBSb3I3jIg&output=html&gid=0&single=true&widget=true

5年來我在這邊說過幾次,也反覆提醒身邊友人,TFT-LCD或DRAM都是不可以投資的標的。因為這兩個產業本質爛到不行!

道理很簡單,如果有個產業,雖然每年能賺100億,若今年不繼續投資200億下去,明年的100億就註定賺不到,那這產業一定不怎麼樣。更糟的是,就算今年投資了,也不保證明年一定能賺到,那這種行業簡直爛透了!對我來說,毫無投資價值!根據利息理論來看,這種公司的真實價值是負值,倒貼給我我也不要。

各位看上面的數字,雖然帳面上友達、力晶有好幾年都有不錯的淨利表現,但是攤開現金流量表來看,即便是最賺錢的那一年,友達依然要在投資活動上支出588億新台幣的現金、力晶也是要支出638億。

如果我們從2000年以後算起(力晶我一時沒有2000與2001的數字,所以請自行查一下),這兩家分別算是TFT LCD與DRAM產業的龍頭廠商,總共賺進來的現金卻都不足以彌補付出去的。(表中Cash Flow即是將營業活動現金流加上投資活動現金流)

甚至這兩家公司8年總成績來看,不但從未賺過現金,反而不斷地流出。力晶千禧年以後不但不能幫股東、公司賺到現金,反而日常營運投資活動就得失血1千多億;友達也得失血4百多億。果然都是燒錢的行業啊!

反觀規模不如他們,媒體關注也遠不如他們的塑膠產業 — 台聚,在多數年度下都是一台創造現金的機器,而且即便有過低潮期,但2000年以後的總成績還是賺進32億多的現金。

一間不能賺現金的公司,說他有多偉大、多重要,我都不相信!這對股東、對國家,都是一樣的!

過去我曾經在Web2.0系列文章引用過Warren Buffett的話,這裡我要再用一次:

This surreal scene was accompanied by much loose talk about “value creation.” We readily acknowledge that there has been a huge amount of true value created in the past decade by new or young businesses, and that there is much more to come. But value is destroyed, not created, by any business that loses money over its lifetime, no matter how high its interim valuation may get.

伴隨著這種不切實際的景況的另一種荒唐說法叫做「價值創造」。我們承認過去數十年來,許多新興事業的確為這個世界創造出許多價值,而且未來還會繼續發生。
但我們打死都不相信,那些終其一生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企業能夠創造出什麼價值,他們根本是摧毀價值,不管既存時間裡他們的市值曾經飆到多高都一樣。

二.破產不是終結,而是資源重整

很多人談破產色變,包含美國汽車產業的高階經理人們以及台灣的雙D產業老闆。
但這些人,乃至於多數媒體,都對「破產」有著極深的誤解。似乎認為一旦企業破產,那麼產業就消滅了、勞工就失業了,大家都言之鑿鑿,硬說產業消滅會造成社會動盪、失業率飆增。

套用美國George Mason大學經濟系系主任Don Boudreaux針對以上論調的評論:Nonsense!(鬼扯!)

破產只是個「資源重整(resources re-allocation)」的程序,它既不會創造資產,也不會消滅資產!
當一個企業宣告破產,其實就是該企業承認它的產品不受市場歡迎,無法以他們所想要的價位賣出獲利;也可能是公司承認內部管理不當,致使資金短缺….。學理上破產原因可分為「經濟因素失敗(economically failure)」與「財務因素失敗(financially failure)」,正是前者與後者。
無論是何種原因,說穿了都是公司裡的那批人才、資源遭到錯置,致使有失敗的產品或管理。
破產程序,就是讓公司進入資源重整階段,無論是人力、技術、機器、資產,都獲得一個重整的機會,如此而已。

2008年12月11日的華爾街日報,Don Boudreaux一文「Bankruptcy Doesn’t Equal Death」即清楚說道:

Bankruptcy doesn’t make assets — such as factories, machines, contractual options to buy raw materials, workers’ skills — disappear.
破產並不會致使諸如工廠、機器、購買原料的合約選擇權、工人的技術….等資產消滅,。

台灣的DRAM、TFT-LCD,長期以來不但不能為投資大眾創造現金,反而只會空燒一堆錢。

這證明什麼?這證明台灣的資源用在這兩個產業上面是沒有效率的,是沒有利益的,是臺灣人用自己的環境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來替全世界做不賺錢的白工!

天下至蠢,莫過於此!

所謂的景氣就是一連串的錯誤消費、錯誤投資累積。而所謂的不景氣,正是修正這些錯誤的程序。
修正錯誤永遠是痛苦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拒絕修正錯誤!就像我們不可能永遠不讓小孩生水痘、生病,來取得抗體,只因為生病過程太痛苦。

這些產業的管理者,在去年、前年時對於前景過度樂觀,致使過度投資,買入了現在看來不必要的機器、聘請了現在看來多餘的人力、買貴了現在跌勢正猛的原物料,這些都是企業經營者犯下的錯。

而不景氣,正是逼迫企業經營者去修正他們自己犯下錯誤,釋出他們不需要的資源好轉作他用。讓不適合台灣的產業破產,讓資源釋出到更適合的地方,不是更好嗎?

偏偏還有笨死人不償命的台灣政府,怎樣都想不通,硬是要跳出來阻止這個錯誤修正程序。阻止錯誤結果實現其下場就是累積更大的錯誤等待引爆!

市場是最嚴厲的老師,我相信任何一個涉足過股市的朋友都心領神會。任何一個錯誤判斷,最好都讓市場來上那該上的一課。政府的介入作為,說到底就是讓企業經營者不用為他們的錯誤付出代價。

什麼「肥貓條款(Fat Cat)」,根本是胡扯一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 Becker最近針對Bailout明確表示,只要透過委任契約的操弄,肥貓條款要閃避根本易如反掌,一點意義都沒有!不如讓市場逼迫企業主們認錯來得直接有效。

但我們回到前面我引用的財務數字。說難聽點,雙D產業不但沒為台灣賺進多少錢,甚至還享有傳統產業難以奢求的租稅減免。
反觀傳統產業繳了許多稅,卻少見政府有這些關愛垂憐的眼神動作。

從財富觀點,政府出手救雙D產業,等於是拿其他賺錢的優等生的稅金,去給這個只會燒錢的歹子。對納稅人公平嗎?值得嗎?至少得問一下其他納稅人的意見吧?但政府有嗎?
美國布希政府甚至不顧國會的反對,硬是從先前通過的金融業援助金裡面去提撥!

三.沒有任何產業會重要到國家不能沒有它

關於援助瀕臨崩潰產業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這個產業太大(太重要),所以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這個說法一樣是「鬼扯!」

美國在1850年代到1930年代,有個產業的產品幾乎家家戶戶美國人都夢想要購買,佔美國家庭年所得支出相當高之比例,這麼重要的產品就是–鋼琴!

這個產業養活了許多從業人口,當年在美國舉足輕重。但1930年代以後直至現在,先後隨著日本、中國鋼琴的崛起,以及家家戶戶不再將鋼琴視為必需品,如今美國鋼琴除了少數幾個走超高檔路線的品牌之外,可說已經是消失殆盡。但美國有因此崩盤嗎?失業人口有因此造成美國社會動盪嗎?

在「比較優勢」理論下,國外的生產者可以製造出比我們更便宜、優秀的產品,實在沒有道理我們不透過貿易來享受他國的服務。
而是笨笨地讓人民當冤大頭,繼續花大錢購買「國貨」。

國家重點扶助特定產業,除了創造出一堆腦滿腸肥的大老闆或員工之外,整體人民都是輸家。台灣過去的汽車業、紡織業到現在的電子業、農業,難道不是這麼回事嗎?

假如台灣雙D產業破產,台灣人就買不到TFT-LCD或DRAM嗎?顯然不會!因為全世界有許多其他製造這兩種產品的公司,如Samsung或Hynix,能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
同時,這兩個產業真的移出台灣,這些本來從事該行業的人就真的要失業?
錯!
人類很少有資源只能從事一種用途,特別是人力資源!一個光電博士不可能只能從事TFT-LCD製造,他的專業知識可從事行業多到不行。就像過去土木結構技師可以在NASA裡設計太空船結構,人力資源是非常有彈性的。

當某個產業消失,人力資源跟資本都可以輕易的轉作他用,只是中間的陣痛期難免。但這不能反過來說為了免去陣痛期,我們就必須容許社會資源長期被錯置、濫用、浪費!
一如美國鋼琴業的製琴師父,可以轉為一般木匠、或者將鋼琴烤漆技術用在其他方面,例如豪宅的流理台。
若當年美國政府援助鋼琴業,不讓其消失。那麼美國鋼琴在高生產成本之下,不削價賠錢競爭,就只好生產出一堆賣不掉的閒置物品浪費資源。
這樣真的保障了勞工?還是全民失血買單?
更重要的,你保障了某個產業,往往也會阻止其他新興產業的誕生。

永遠要記住經濟邏輯上的一個鐵律:資源有限,不可能無中生有!

當你把資源用到鋼琴生產,則那些木材人力就不可能轉到舖設航空母艦甲板(航空母艦的甲板層是用木頭的)。

在這裡我也不只一次強調,市場是最好的引導,透過獲利與虧損,自然能引導資源有效運用。政府的不當介入往往會造成資源錯置與浪費。政府根本不用擔心景氣衰退,因為那是引導資源往新方向的一個重要誘因!
但我們的馬政府卻愚蠢到抱著「凱因斯理論」不放,還幻想著擴大消費可以帶動經濟。

假設政府下令全公家單位都換新的國產TFT-LCD螢幕,或許可以讓廠商一息尚存,但即便短期來看,這也是明顯的政府資源浪費!已經有的東西你硬是淘汰換新,這筆為了換新所花費出去的金錢,原本或許可以用在更多更有益的用途。私人機關通常不幹這種蠢事,可顯然沒有經濟邏輯的馬政府正要大幹特幹這種事。

同樣地,你把資源拿來援助本該倒閉的廠家,不但只是延續這廠家一開始就鑄成的投資錯誤,還讓一筆新資源也被錯置。

「錯錯得對」這種蠢夢,就別做了吧!

世界上什麼產業都有,就是沒有「需要扶持的產業」!

當一個產業需要政府重點扶植時,就已經表示這個產業不適合在這個地方生產,動用公眾資源根本就是資源錯置。

放眼看台灣最強悍的中小企業,幾乎都是爹不疼、娘不愛,自己掙扎出一片天的;反之,政府扶持的又有幾個能端上檯面?

幾個星期前,「無薪假」新聞開始流行時我跟朋友說過一個後來讓朋友驚呼神準的預測:當時我說無薪假是必要的,是好的,政府不能干預,因為企業需要彈性。勞力資源跟一般商品沒兩樣,其價格是要能隨景氣調整的,不能隨便價格管制,否則企業只能選擇大規模裁員、外移,這樣反而更糟。連工作都沒了,最低薪資保障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無能的馬政府,在受不了腦殘左派工運團體的壓力下,一定會讓步,開始要管制無薪假跟裁員。企業也一定會開始有所回應。

事後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

企業適當裁員是修正企業自身錯誤投資的一種手段;同理,破產也是修正企業錯誤投資的一種手段。
但一如無薪假事件的發展,馬政府很可能又會迫於企業之壓力、無知的「凱因斯主義」、自以為官大學問大的態度以及愚蠢的民意之下,選擇援助雙D產業。

各位請為自己被糟蹋的稅金準備開始默哀吧!

延伸閱讀:「Bankruptcy Doesn’t Equal Death

27 replies on “雙D產業不能救,政府的經濟白痴卻不能擋”

『如果有個產業,雖然每年能賺100億,若今年不繼續投資200億下去,明年的100億就註定賺不到。』
這邏輯跟以卡養卡很類似,當然都最後是要走向協商更生一途。而政府(卡債協商中心)從頭到尾都也只是輔助輔導的角色,而如今政府要救雙D產業等於跳脫了本位,無論對債權人或是債務人都不是好事。

寫的真好,我也不同意政府用錢去拯救產業,不論是美國的汽車或臺灣的雙D,馬政府總是害怕輿論,當人民搞不清楚狀況時,被某些言論操控之後,愚蠢的馬政府只好跟著犯蠢做下去….真的有點不想繳稅給這種政府。

to glubibi

經濟學的確是一門科學,不但可以遵守「科學方法」的要求,能解釋眾多人類行為,還有極高的預測準確性。
這方面的論戰,1950~1970年代,Chicago大學經濟系、法律系為首經濟學家已經有過激烈論戰,值得參考。

元毓兄,

有經濟學的"科學"vs"社會科學"的爭論資料嗎? 因為我個人不相信"人會追求最大利益"這個假設。

另外, 雙D業續存, 或許不符合個別股東的利益, 但有沒有可能郤符合"台灣電子業"的整體利益?
就像鐵路這種建設, 鐵路公司股東很難依賴鐵路賺錢, 但沒有鐵路卻會影響經濟運作。

雖然對雙低產業放手讓他清算解體是正確的政策。
不過不要忘了那群聯貸雙低產業的銀行團們,他們可是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你借一百萬,銀行擁有你;你借一百億,你擁有銀行,這票雙低產業可不只借了一百億。

hey
不過雙D裡的 TFT-LCD相對的是不是比較好的行業呢?
對於你所提出的數據,友達還是可以創造現金流入阿
此外就技術自主這件事, LCD業做得比Dram要好很多阿!!

1.關於經濟學的科學性討論資料不少,請自己查閱美國許多經濟學者過去的文章

2.「侷限條件下追求最大利益」的假設,是經濟學基礎。這點事不容質疑的,因為這個假設本質是用來解釋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方法論上,沒有質疑空間。
如果你去質疑這一點,並非彰顯你更有思考能力,反而是彰顯你所學不足。

這點我在一開始接觸經濟學之時也有所疑惑過,但是哲學、科學方法論以及經濟學本身學多了,反而了解到這是一個不容挑戰的基礎假設。

就像是中醫假設人身上有氣血、陰陽五行一樣。這點不容質疑,並不是說這個假設一定對。而是我們在假設這個東西為存在後,可以在侷限條件裡將理論發揮到最大的解釋力。
一如中醫師藉由望聞問切,推斷病人的陰陽虛實,就能夠治病一樣。

這是大原則。也是最難懂的部分。

而關於你對「懷疑侷限條件下追求最大利益」的問題,我認為層次不到這麼高。你應該是對例如慈善、利他之類的行為,回頭來對經濟學這個假設感到懷疑。

但,這類懷疑剛好能發揮證明人的「自利」!

例如我將本站收入之一部分捐款給心路基金會,那麼這筆錢就永遠不會落入其他慈善活動。我沒有沒自利?很明顯,有!

其他任何社會慈善團體,都是自私自利到不行,否則就不會針對某個項目去努力、勸募。

真的要做到雨露均霑的慈善利他,其實只要偷偷把鈔票燒掉,就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過去我寫過一篇「小氣鬼跟慈善家沒有分別,甚至更無私」就是這個道理。

3.什麼叫「台灣電子業的利益」?你如何定義?如何證明?
我不相信你做得到。

再者,假如台灣的雙D產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價格、供貨條件都不如國外,那麼台灣電子業的利益,應該是直接跟國外廠商採買,而不是買昂貴的原料同時還繳稅養賠錢公司。
反過來,假若台灣的雙D產業品質、價格、供貨條件都遠優於國外競爭對手,那麼還會有今天哀哀叫的下場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文末強調,台灣政府會迫於利益團體的壓力,決定救援。

美國政府也是一樣,體制如此,難以避免。

to rod

Nonsense!

友達創造正現金流量只有2002與2007兩年,但是我們做財務報表分析沒有人只針對一年、兩年的。

況且,就2000年以後到現在的總數來看,友達創造的現金流是負值,並非正值。你還覺得這是好企業應有的表現?顯然你沒見過什麼叫"會賺錢的好企業"。

再者,技術是否主導對國家來說根本不重要。
我以前就說過,優秀的產品但不會賺錢,遠不如客戶喜歡會賺錢,但可能不優秀的產品。

技術也是一樣的。

一個賺不了錢或無法幫助賺錢的技術,遲早得被淘汰!
就算你有一個全球獨步的技術,但是成本始終降不下來或降不夠快,永遠得賠錢賤售。這不就是我文中所說:「用自己的環境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來替全世界做不賺錢的白工!」

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對這種事情沾沾自喜、自以為爽。

在我看來,台灣的TFT-LCD再怎麼比DRAM技術自主,也是一樣不及格。不及格裡的好壞分別,對我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說穿了,如果台灣的雙D產業真如風光時商業雜誌所吹捧的那麼有競爭力,那也不會有今日的下場,更不需要今日人民納稅錢的奧援。
真有競爭力的企業,這時候才該有骨氣說我們不需要援助,也不需要保護!

早在天下還是商周看到這一段"台灣的DRAM廠缺乏創新",我就知道不該救了。原地踏步者必會被淘汰。
之前那些滿腦肥腸的企業不斷說草莓族,我看他們也不過是草莓企業罷了。受委屈就找糖吃,還大吵大鬧。
(剛剛似乎操作不當,出現 “fail to add your comment" 有重複發言的話請見諒)

經濟行為由人操作 行為結果有數字 但操作者是人

侷限條件定義清楚時 經濟可以用數學解釋
當然侷限條件不容易定義清楚 就算定義清楚 解釋能力也受人類計算能力侷限 (九顆行星的相互作用都還無法準確計算)
雖然不能定義 也不能算 但還是可歸到科學

回到人的問題 而人受政治 戰爭 飢荒 疾病..等影響
只能說經濟學理論是科學 而經濟學的應用則需擁抱社會

另外關於"最大利益" 從經濟學或甚至功利主義角度看 自已覺得高興也是利益 同時增加條件定義與其計算的難度 哈哈

1.數學不一定是科學
我指的科學,並非數學。這點一定要分清楚。

數學只是一種空泛的語言,它在表達某些事情上很有效率,但純數學本身是沒有內容的。
這個內容需要有科學方法的知識智慧去填充。

當侷限條件不清楚時,那麼這個理論自然更容易被駁倒。這是我認同的科學哲學觀。

因此,能不能歸到科學,跟侷限條件清不清楚,其實應該是兩回事。

2.Utility在經濟學上只是個假設,但其實在處理多數問題這個假設並不重要。
只要掌握住邊際轉變,其實「自己覺得高興或不高興」不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並不會增加難度。
關於這部份,經濟學大師A.A. Alchian說得十分明白,可以參考。

看到這種不把股東權益當一回事的公司
2010/7/31報紙提到虧損最多的公司就是友達
但一堆肥貓鉅領董監酬勞
還要繼續花錢跟美國司法部對抗有關集體議價所造成的不公競爭

這位李先生實在難辭其究

6月時曾有讀者來信詢問我有關友達在美國反托拉斯法案的看法,我簡略回應如下:

我想你應該清楚我對反托拉斯法還算熟悉,我的態度一向是反對反托拉斯法的。不只微軟內建IE案,在面板聯合操控價格案也是一樣。
這邊我想你也了解,美國面板事業跟當年的DRAM事業一樣,早就不敵日本,乃至於台灣、韓國的低製造成本。
換言之,台灣韓國等廠商的努力讓消費者享受遠比10年前便宜且更優質的面板,但是換來的是這樣的法律對待。這種詭異的法律風險,不只現在台灣廠商遭殃,事實上15年前的微軟也是一樣。

當然微軟賺錢能力遠比台灣面板廠商好得多。只不過法律的運作不能夠因為當事人的財富而有所偏頗。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媒體或網路鄉民基本上都是這樣–仇富。

說回來,台灣這些廠商其實被美國政府盯很久了,DOJ也早有動作。只是台灣媒體在這方面知識不足是一部分、廣告收益也是一部分,所以報導得相當被動。
畢竟這些廠商如友達、奇美,都算台灣媒體上會買廣告的業主,自然媒體報導也會有所偏。

首先該注意的,是台灣廠商多半選擇走認罪協商制度,而非實質進入法院審判,這點差異很重要。因為認罪協商的刑期跟罰金都是可以商量的,當然這又牽涉到檢察官跟台灣廠商請來的律師兩邊的談判能力、掌握證據的能力….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好律師收費可以很高的原因,一分錢一分貨。如果今天彩晶請來的是很爛的律師,那可能認罪協商結果賠的遠遠不止於此;反之,請到好律師,那也可能賠的遠低於此。這點我們局外人就無從得知了。

目前只有友達一間打算這樣進法院真槍實彈跟美國政府打官司,不過我不是很看好。原因在於美國政府會起訴的案件多半是檢察官胸有成竹、證據充分的案件。除非友達肯砸大錢請好律師,不過就台灣廠商習性,這種錢通常都捨不得出。

而依照Sherman Act,廠商如果打輸了,最高可以被罰1千萬美金罰款,同時相關企業主管可能得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做生意的風險來看,一點都不輕。因此我不是很能理解友達的人在想什麼。

當然,抓去關的應該是業務相關主管,不會是李先生,或許這是友達高層講話很大聲的原因之一。

更詳細的法律與經濟學分析,得等到我8月忙完之後再說。

以上的東西希望對你有參考性。謝謝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