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Mac 商業評論

Google也不好過


前幾天我提到Apple iPhone G4原型機流出的問題,目前發展越來越偏向那位工程師阿弟仔遺失在酒吧裡,而非是我推測的「遭竊」。

但我依然不認為這會是一場Apple在背後當藏鏡人的公關秀。原因在於時間點不對。目前而言,離Apple過去操作新產品謠言的時間程序來說,似乎太早;同時,Apple自家的iPad才剛上市,而且賣相佳、行情俏,實在沒必要在這時候就上演iPhone G4流出劇碼來移轉媒體的焦點。
現時現刻,我相信Apple還是希望大家的焦點多放在iPad,而非iPhone下一代,甚至不是剛剛更新的據說能溫度飆升到100度的Macbook pro

目前看來,很像我在某網站看到的說法:「每個人都可能曾經丟過手機,但對這位弄丟手機的Apple工程師來說,這次可能是最勁暴、最幹的一次。」

但在手機上不好過的不只是Apple,Google的臉色這兩天大概也不太好看。

Google推出了跟Apple iPhone正面對抗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很好。

可是擅長提供網路以及軟體服務的Google,竟然想撈過界來對終端消費者賣硬體,這挑戰的確不小(Google有對企業販賣伺服器硬體和軟體套件,不過這跟手機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美國行動通訊最大營運商Verizon Wireless宣布將不販售Google的Nexus One,這對Google打擊應該不小。

特別是市場上還一直謠傳iPhone將在Verizon體系販售。此事成真,對Google販賣自家的手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就Android系統來說,現在是百花齊放的前段,後續眾多手機廠商能用這個系統平台弄出怎樣的產品,著實令人期待。

不過就我的感覺而言,似乎Apple、Google和Microsoft面臨著相似的兩難困境:

平台太過開放,則整體產品品質管理不容易。很多問題,消費者可能把帳算到系統開發商身上,而非品牌商。
但是如果一昧要求品質與標準,則可能會淪為Apple現在給人「苛政猛於虎」的印象。這種印象多少會嚇退潛在開發商的。特別是當這潛在開發商的點子可能會是下一代的殺手級應用時,機會成本不可謂不高。

微軟在手機系統上過去要跟Symbian競爭,平台開放性相對較高,但也弄出不少問題麻煩。這次Windows Mobile 7似乎有點想學Apple,把很多東西重新抓回手上。

就市場後進者來說,Google走開放策略,試圖另外創造出網路效應格局,或許是跟Apple競爭的一步好棋。只是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
最壞的情況,就是既沒有創造出超越iPhone及平台上十多萬種應用軟體的網路效應,卻落得Android平台雜亂無章難以統一攻擊步伐的窘境。

另一方面,相較於Apple,Google的確很缺乏跟通路商「交陪周旋」的經驗與能力。
這次Google大膽地繞過電信商,打算從網路直銷手機的方式,顯然不是很成功。如何挽救頹勢?Google得下更多工夫。但前提是,Google得評估花這麼多資源在非網路廣告本業之外的手機製造銷售上,到底划不划算?這個成本效益分析問題,是Google自己該去思量的。

圖片引自:blogfornoo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