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我們常看到的,是落後國家這類工人薪資,往往不到美國一個辦公室總機小姐薪資的1/5甚至1/10。
補償性工資理論在解釋真實世界上似乎沒什麼用,往往只是tautology。偏偏這tautology又沒啥解釋力,很容易推出與現實不符合的結論。
工資還是由競爭來決定;在人命不值錢的社會裡,願意做此工作者眾,加上對付危險動物的經驗累積,降低其機會成本,此類工作自然工資不見得會高到哪去。
甚至相較同社會其他較安全工作,可能也沒有高出多少、沒有「補償到什麼」。
更進一步談,回到價格理論看:安全工作(如總機小姐)跟危險工作(如高樓洗窗或本影片)工人所面對的機會成本本來就大不相同。如果將「勇氣」看成是競爭條件之一,則總機小姐面對清蛇窩的工作,並非不願而是不能。不能之事等於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
換言之,總機小姐就工作選擇上的最高成本,在考量交易費用的情形下,永遠次於她現有收入之工作。這對清蛇窩工人也是一樣的。
簡單說,總機小姐收入比清蛇窩工人低是正常的,用價格理論就能解釋,毋須另創一個「補償性工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