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一樣,喜歡批評政府圖利財團企業,讓他們少繳稅。
真是如此?
以下二表示我分別從政府網站找出來的資料:
其中,企業繳稅包含: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金融保險機構營業稅、關稅、貨物稅等幾乎都是以法人為主的繳稅項目。綠色區塊則是馬英九在任時期。
很明顯:
1. 從稅收佔GDP比例來看,從陳水扁時代到馬英九時代,一直都是維持在12~13%之間,隨著GDP增長,稅收的絕對數值是增加而非減少。
2. 同樣的,除了2004年以外,企業繳稅佔總稅收比例一直維持在50%左右,其絕對數值除了2009金融風暴後百業蕭條之外,即便時任財政部長李述德將營業稅從25%降到17%、降低遺產稅以及遞延營利事業所得稅,整體趨勢也是持續增長。
事實上從稅收的絕對數目來看,2012年創記錄的稅收數字–近1兆8千億台幣,絕對證明李述德當時的「拔毛理論」是正確而非錯誤。聯合報的社論顯然是對不起李部長。
3. 上述企業繳稅,還不包括健保費企業支出(2011年企業負擔健保3016億)、勞保費用支出(2011年企業負擔勞保費用164億),也不包括地方的各種規費稅目,當然也不含如企業申請註冊智財權所要付出的行政費用,或某些行業有嚴格的法規又得額外支出行政費用。換言之,如果都加入前述兩個比較大項,那企業實際要支付給政府的還要多出3成3。
4. 事實上台灣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稅收太少或稅收沒成長(事實上明明有在成長);而是在於政府支出過多,才會年年都入不敷出!
5. 炒房跟稅制不公沒有啥關係(天曉得什麼叫公平的稅制 — 富者/收入高者多繳稅,這對二者完全不公平);只要一個社會經濟增長,就會有人拿錢去炒房,這是一種財富的倉庫,無知者才會認為這是個該處理的問題。「打房」是最愚蠢的政策,這明擺著就是要把人民過去累積的財富給毀掉。
財富會起會落、會漲會跌,無論是房地產或其他種資產。這是市場有效率的表現,毋須政府干預。
小小一個台灣,政府部門比美國、中國還多,公務員人數/人民比也是驚人(台灣有約34萬公務員)!許多不該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的事情,政府就是要管要插,弄得一堆專案計畫或補助根本只是讓有心人人謀不臧。
6. 我也不認為醫療應該國營化;政府只要廢掉健保,放手讓各家醫院自生自滅、自由收費競爭,那政府財政馬上就好一半!同時,人民享受到的醫療服務品質以及醫生的收入都會好上幾倍!三贏政策只損健保局那些公務員,後者就會來擋路了。
65 replies on “政府真的圖利財團讓台灣企業少繳稅?”
你這邏輯就和拿繳稅資料說,前百分之多少的人繳得稅占總所得稅不少,所以政府也課得到富人的稅一樣搞笑。你的資料只說明了課到稅的公司,別告訴我你不知道很多公司會透過層層子公司以及OBU避稅。
讚讚
1. 我當然知道子公司跟OBU節稅方式,這種這麼基礎入門的別拿出來說嘴。
2. 我的文章重點在哪你根本看不出來。
我重點在於楊志良這些人認為馬英九不公平的稅制讓政府稅收短少或讓企業少繳稅;我拿政府自己的數據說明馬英九時代的稅收整體來看並沒有比前任總統少,甚至更多。
但是稅收佔GDP跟企業繳稅佔GDP來說,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為了你的程度只好講更白話:政府缺錢不是因為收入減少,而是因為開支太多。
這種小學生程度的數學,總會算吧?!
3. 企業透過合法手段節稅,有何不可?人家也是辛苦血汗錢,憑什麼讓別人指指點點?
讚讚
統計外的數字沒有你是要證明什麼?你什麼都證明不了,還敢講你知道基礎入門勒,有沒有搞錯啊。漏掉的錢有多少很難馬上知道,但是你拿可以被統計到的、有被課稅到的數字,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很奇怪嗎?你這種證明方式只是在套套邏輯而已。
現今國際潮流就是檢討大企業和富人避稅太離譜,賺那麼多卻繳很少甚至一毛都不用繳,這道理到底是在哪裡?不要和我說依法節稅,法律是人定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當人民的意志要立新法,他就會變成新的規定,那你就依法納稅吧。
你高興違背國際潮流你就繼續吧,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然後被國際潮流狠狠地甩到歷史裡去。美國追稅追到可以要求國外金融機構提供公民資料,你要不要去和美國政府抗議?
讚讚
笑死人的國際潮流。國際潮流是誰定義的?難不成是你這個自命清高之人?別笑死人了。
當年美國獨立就是因為殖民州與英國在稅務上條件談不攏,起而抗爭獨立成新國家,這才又叫什麼?狗急跳牆!你自以為只要訂了法律就能課到稅的天真想法,真是蠢到死。
看看台灣奢侈稅實際課到的稅遠不如預期,就知道早就預言的經濟學理論是鐵律。
美國肥咖法案針對人民境外收入清查課稅,其結果就是讓一堆人放棄綠卡,放棄未來進入美國。看看Facebook創辦人之一吧,老早移民新加坡放棄美國籍了。
美國政府亂花錢的結果,竟然拿自己人民財產開刀;然後有你這種被虐狂,認為政府壓榨人民血汗錢是合理,也是蠢到死。唯一解釋,就是你的身家財產根本少到不受這些不合理稅制影響;那我也只能說你人微言輕,沒那種身家你扯的「公平課稅」其實只是你對富人的一種幼稚報復。
我文中反覆強調:即便在減低稅賦政策下「稅收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稅收增加但政府錢還不夠花,這顯然是開支太多。
你一直鬼扯「統計外的數字」,你看不懂中文理解能力太差嗎?
要撒野也先看清楚人家文章講什麼。以後你的留言一概通殺,就這麼簡單。
讚讚
再補充一點:
政府也不是想要怎麼課稅就能亂課,過度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也是被憲法禁止的;這種憲法學你大概也不懂。
政府亂課稅下,人民就是能逃就逃,不能逃的過悲慘生活;1990年代左右的瑞典就是一例。左派當家的英國,自然也是一例。
如果某人的公平正義是讓所有人均貧,那我就會毫不客氣地指責痛罵。
說過很多次了,公平正義是虛假的,永遠都只是某一個人的主觀偏好。你的公平正義,永遠跟我的不一樣。倫理學(Justice)搞半天其實裡面不存在任何禁得起科學驗證的內容。台灣就是一堆沒念哲學的呆子,才會被哈佛教授的「正義」一書給唬得如痴如醉。其實很可笑的。
來我這blog講公平正義的,直接刪,少浪費我時間。
讚讚
根本沒有人想跟你談企業所繳的稅是名目上的"多"或"少",只在這數字上做文章,就只是現象描述,意義不大。
不談公平正義,那談效用。
所以你認為,政府應該課企業多少比例的稅?如何課稅?如何分級?這些稅應該用在哪些公共支出?才能讓人民獲得最大效用?(假設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全體人民,而非特定企業)
你的效用是用甚麼尺度衡量的?用人民薪資成長?用人均GDP成長?用外匯存底?用股市點數?用貧富差距增加程度?
你講政府支出過多沒效率,那你心目中的政府應該如何編列預算?你能給出一個合理的預算尺度嗎?在國防、教育、經建、人事,你覺得哪些支出不合理,能講得再具體一些嗎?
你講企業稅收有提升,可是這跟政府支出沒效率是兩回事,你不能拿這點來支持你的觀點吧?
讚讚
請問,目前臺灣的稅收合理嗎? 在現有基礎上降低、提高稅負,或什麼都不做,哪一種會讓臺灣的稅收走向合理的位置?
讚讚
2012 年創紀錄的稅收數字,是李述德任內減稅的成果,還是有其他影響因素?
政府對企業多課稅,會發生甚麼?
讚讚
調降稅率,是否為政府增加稅收的可行方向? 提高稅率呢?
有無強化稅捐稽徵只是將政府部門養肥,稅收卻沒增加的前例?
讚讚
拿企業繳稅佔的比例來比較是件很怪的事吧。這樣的假設前提是企業所佔的規模比例不變。如果企業總體規模相較於非企業的部分越來越大,結果繳稅所佔的比例都差不多,那不就表示企業越繳越少。
如果你沒辦法先證明企業所佔的規模和非企業部分所佔規模比例不變,那這樣比較的結論根本是不可信的(前提都有錯了,結論根本不可信)。
還有,醫療全面自由化也根本不是解決之道,雖然我喜歡罵健保局也知道健保局多賤,但是自由化的醫療市場根本不可能造成三贏局面,不然美國也不用去搞出medicare這種半套的做法。
讚讚
這數據有一個問題:
正因為台灣的總稅收偏低 (只佔 GDP 12 % , 表一)
所以企業交的稅 在 很小的整塊 稅收中 有到一半 (51%,表二)
如果比較 全世界各國 , 企業交的稅佔"國家GDP 比例"
不就可以看到 台灣企業明顯偏低?
台積電只交 12% 營所稅 , 相比 intel 交到 28 %.
讚讚
1. 如果你談的是utility這經濟學上的概念,那甭談了,這個概念無可取之處。你舉的那些數字,也都跟效用無關;事實上你也無法證明「人民獲得最大笑用」是什麼東西。你講半天,人民最大效用始終只是你的想像跟主觀偏好。
2. 我之前就說過了,政府有一堆不需要存在的部門與管制項目,直接裁撤掉是最佳方式。例如經濟部工業局轄下的科專計畫,就是一例。
3. 你有看懂我的觀點是什麼嗎?我的觀點明明是政府稅收近10年來整體都是提昇,但是政府卻老是喊沒錢,那不就是支出大於收入?小學生的數學,有啥好爭執?
讚讚
真要研究把其他因素找出來,得花很多功夫。
但至少從簡單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來:1.總稅收佔GDP比例並沒有劇烈變化與2.企業繳稅佔總稅收比例也沒有劇烈變化。
換言之,李述德任內雖然大幅降低某些稅的稅率,但是其結果台灣並沒有因此稅收大幅減少。
他的經濟邏輯很簡單:如果你課重稅,稅額超過企業找方法逃稅/節稅,那麼企業就會選擇後者,這才是正確的經濟邏輯。
美國政府就是對企業課以太重的稅,所以Apple才有幾千億的現金停留在國外不肯回國,國內則還借錢。法國揚言對富人及企業課重稅,富人立馬移民其他歐洲國家,企業總部也跟著搬走。
政府對企業課重稅結果怎樣?就這樣。
讚讚
1. 的確是怪怪的啊!因為一般上班族的收入也是企業幫他們賺來的,在國立學校教書的教授們、公家機關服務的公務員們,其收入也是企業幫他們賺來的。
無論是薪水或股利,都是企業發的,我們要怎樣切割企業與非企業部門?你說給我聽聽啊?
2. 美國那個是退步而非進步,別說笑了。 Obama Care可是處處受挑戰。
讚讚
你這是錯誤觀念,前面已經說過
美國許多大公司在海外藏營收的狀況,遠比台灣公司還要嚴重。所以才會搞到Apple幾千億現金放在海外,國內還得借錢。我在加州念法學院時,我同班同學就是Intel的稅務律師;他在一些party跟我談到Intel稅務上的一些法律議題,很有趣,但我都不能說。我只能說,Intel不只電子工程方面有一堆天才,法務單位也是。
誠如你舉例,Intel面對的美國國內稅率高,你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是美國企業稅率明顯偏高,台灣比較適當?
最簡單的道理:稅率過高的地方,創業意願會降低、企業節稅誘因會大增,富人逃稅則是必然。
你們需要改正的觀念,是富人與企業變有錢的過程,是靠著嘉惠無數的消費者才辦得到。這個過程他們已經為整個社會盡到最大的社會責任。
同時,他們也嘉惠了無數員工與股東,他們並不虧欠這個社會什麼;而社會用高稅率來合法強盜搶奪其財產,從財產權角度來看已經是有問題的。你把這些富人企業嚇跑了,他們就是連根拔除躲開,原本享受的消費者、領錢的員工都被迫面對窘境。我實在不懂,這些主張高稅率的人,滿腦子仇富思想是因為無知還是因為太蠢。
任何人天經地義賺錢,其收入本當由自己分配享受;而非透過一個政府剝奪其大部分收入,來養活其他低收入的人。這肯定是有問題的。
換做是你,假設你居住的縣市公布法令,針對你一人一家,總收入8成都要充公,你還不半夜跑掉?
別跟我說收入高的人抽個5成、8成無所謂,這種說法只是把你個人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跟強姦犯說:「你長那麼漂亮,讓我幹兩下有啥關係?」邏輯是一樣有問題的。
台灣社會繼續培養仇富思想下去,只是讓後代越來越不負責任,老是想靠抗爭或政治手段,讓別人來替他們付費。整個社會未來只會越來越窮,也越來越無恥,就如法國社會一般。
讚讚
所以我寫得沒錯啊:
我不去討論稅該繳高還是繳低 , 這是另一個問題 .
只討論存在的事實:
如果如您所說 , intel 避稅可能更多 (那些我們不容易看到)
光是名目上繳給政府的 , 在"佔GDP比例上""美國的企業就比台灣的企業多了啊 !!
讚讚
是的,所以我才反問你:這樣為什麼不是美國稅率過高?而非台灣太低。
多數的稅是一種純粹財產移轉的手段,強迫人民部分財產轉給政府。政府要越多,人民就越窮,同時有資源的就會先跑。
以我居住在美國的經驗,我實在不認為美國的社會福利政策下,養出的一堆不事生產的長期失業人民,這種社會有啥好羨慕的。
讚讚
Kydland留言根本充滿個人情緒和主觀意識,在這個邏輯清楚,高學術水準的地方發表實在很不恰當。不過撇開不知所云部分,他反映了頗為膚淺卻往往"政治正確"的意見:"反正企業就是一直逃漏稅也繳得有夠少,應該再多繳稅才公平"。雖然程度落差很大,但我覺得直接刪光就少了該方意見有點可惜,也少了被電的看頭。
我非常認同企業存在本身就早已嘉惠社會的概念,真要講公平正義,以對社會付出的程度來看,企業除了提升產值和就業機會竟然還要額外繳稅,早就開始不公平了。當Apple推出iPhone系列,提供了iOS系統和其它方便軟硬體供眾人使用,也為美國吸引大筆投資資金和創造無數工作機會的同時,美國政府的反應竟然是開始檢討Apple海外公司避稅問題,實在匪夷所思。
但以政府執政者的角度來看,"政治正確"的意見顯然不可以忽略。如果預算赤字嚴重又要安撫民眾,攻擊富人和企業的稅賦和高倡公平正義的確是一個很合理的手段。畢竟"企業賺錢是邪惡的"這種思維太普遍,沒有良好水準和智識很難擺脫這種刻板印象。
那些政府官員水準想必不會不知道其中的折衝,不過如果能獲得多數民眾認同,那些理論上的最適稅率/企業出走/社會淨損等問題,比起"政治正確"的論述當然是一點都不重要了。
讚讚
我認為左派,在美國也就是民主黨為主,透過不斷操弄「邪惡資本家」這概念,100年來成功奪取政權。
例如中國共產黨就是鬥臭地主與資本家上台,上了台還繼續如此,即便這些人9成都被鬥死了,他們還能立個神主牌繼續鬥。說穿了,都是維護政權,但維護政權的本質,只是執政者要維護自己的「特權」。
民主政治下,因為一人一選票的錯誤設計,造成政客偏向利用挑起貧富差距對立,來獲取選票;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成功者少、失敗者多,而人性往往對於成功者嫉妒且憤恨,使得政客乃至於媒體永遠有個可以利用的議題。
Apple是近10年來,少數靠著一流的idea、一流的整合以及一流的供應鏈管理賺大錢的企業,其所建立的iTunes平台,嘉惠了將倒於狂瀾的唱片業,甚至Apple去年為眾app程式設計師帶來總共100億美元的收入。
美國政府不但不感激,反而怪罪起Apple的製造鏈不在早已不適合製造業的美國?!也怪罪起Apple的海外收入不匯回美國?!政府永遠都不會檢討自己,是怎樣的規定讓一家公司賺了錢卻不敢匯回來?可笑的是許多無知或有心混水摸於的人民/團體也跟著瞎起鬨。
讚讚
說到底也只是一直浪費資源在國與國的對抗或是企業與企業的對抗,如果世界全體聯合成一國,連行政與稅收也變成世界級的官僚組織,那麼基本上也沒有企業能逃稅了
讚讚
如果真有世界政府,我相信成為「海賊王」裡頭那種蠻橫不講理的世界政府的可能性很高。
政府與政府之間也是在某種市場上競爭,這讓許多政府都不致於太荒唐。如果政府不再存在競爭,則能當上公務員的租值會極大,而為了保護自身租值,所願意付出的代價也會極恐怖。
讚讚
人民希望政府業務膨脹,政府部門才會尾大不掉
文末的廢除健保,最會檔路的不是健保局
而是那些收入中下階級的人,早期沒有健保的年代
重症看不起病,或是罹患先天疾病的人保險公司拒保
這種人對健保的依賴相對高,商業保險他們保不起或是沒公司願意接受投保。
讚讚
代價會很高,肯定會出現一些政策
1.地球上某些地點強制人口遷出,並廣泛設立保護區並且強迫人口居住在大陸地區,並且集中人口,以方便各種社福與人類生存設施的運作,從寬鬆點來講,所有人的生活品質會垂直上升,人種混合多元化。
2.會把資源放在人類生存極大化的政策上,各種科學研究會變的資源龐大畫並且突飛猛進吧,生態團體的運作會失去意義,複製人等生化科技會加速。
3.企業無路可逃,會與政府間出現更大的鑽營行為,從廣泛意義上,稅收會提高。檯面化下的運作增加的前提下,小型組織會消亡。
4.生態保護區的大量設置限制了人類活動。
5.宗教團體的暴走,有內戰的隱憂。
讚讚
這些人的確會形成一種利益團體,但我依然不認為這就能正當化健保制度的存在 — 只因為每些人買不起某種商品或服務,就由政府強制移轉其他人的財產,來讓這些人買得起。
我認為處理這些人的問題,應該交給私人慈善行為來處理。
一者,多數富人所贊助的慈善團體,其行善效率高過政府;二者,多數富人所贊助的慈善團體,也在競爭之下比較注重行善的資源浪費現象,避免某些人重複性且浪費性地使用資源。
現在健保局就是二者缺點兼有之,又礙於政府權力,犧牲許多小康乃至於富有人家的就醫權利。
讚讚
能否提供企業每年營收成長的數據,好讓更多的事實可以說話?
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topic.aspx?fid=73&tid=10928&pid=36019
zhorng1973 #2樓 發表於2013-06-17 04:35
請問,有企業每年營收成長的數據嗎?如果有的話,可以附上嗎?
企業繳的稅一定是比個人的稅還要多。但是近來有人說,台灣的經濟慢慢回升。
如果回升的話,那收入一定是增加。如果企業的收入是增加,但是每年繳的稅還是和去年差不多的話,勞工的薪水還不見成長,那成長出來的利潤跑到哪去了。
沒有兵的將,是打不贏戰場,但是不沒有將的兵也同樣打不出好的戰爭。
相互尊重,誠實納稅、公平稅制,這樣子才會有雙贏的局面。
讚讚
1. 「企業每年營收成長的數據」你不會自己從GDP去推算嗎?數字已經給了呀。
2. 你的第二個問題根本是亂問。企業收入增加,不見得勞工薪水會增加,這是兩回事。勞工的薪水主要取決於在人力市場上的稀缺程度,而台灣多數人的勞動力(包含腦力與創新)就是不太值錢,這是現實面的問題。
我早在2007年就寫過文章(http://yuyulaw.info/?p=42),預測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台灣薪資總體而言不會成長,甚至會倒退。
現在的侷限條件並沒有太大改變,因此台灣薪資要成長,政府怎麼做都註定沒有效果。
讚讚
您好,小弟真的是學識尚淺請多多電我 XD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1. 我想確認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應該是呼籲政府少做市場干預和浪費無謂資源,以及企業稅收已經足夠高了?
2. 您認為目前富人的所得稅有過高的傾向嗎?
3. 從底下討論看來,您認為社會福利是不合理的嗎?
社會福利確實有可能成為無業人士的依賴。但是從我成長的環境來看,更多低收入是非自願與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有些人十分努力的工作,但得到的收入卻遠低於創造的價值,剩下的價值全都給了企業(也不知道如何爭取權益或者增加收入),而這些人有些是當初創造台灣高成長時代的工作者。雖然,沒有企業的話,這些人可能也無法創造夠多價值。
而勞動力值不值錢,當然人力稀缺性是主要因素,但企業有沒有辦法創新增加員工工作的價值也是間接因素(將研發人才拿去做生產線,這說是研發人員的錯也很奇怪,他們沒有資本弄一間廠房啊)。
4. 另外上月天下雜誌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428&page=2
台灣企業租稅占總稅收比遠高於其他國家,但稅率其實是比中位數來的低一點。當然政府績效是讓財政吃緊的最大問題。
讚讚
只有某些人民這樣期望吧…
讚讚
我也是一般勞工,企業賺錢(可能是降低成本丶提高售價丶増進生產力…),勞工不一定加薪、產品不一定降價。好處是繼續賺,風險則是員工求去、消費者拒買。好處與風險均已自然反應在薪資與價格上了,不存在剝削狀況。想通這層道理,就能理解"薪"事了。
讚讚
1. 前半段對,後半對則是回應楊志良前署長等許多批評「稅制不公,造成企業稅越繳越少」這種說法。從國家稅收總額來看,企業繳稅所佔比例變化不大;而隨著GDP增長,企業繳稅長期看也是增加,不存在「越來越少」這個事實。
我認為台灣在企業稅制上除還可以降低外,最重要是企業經營的管制以及各種規費繳納的混亂。這個問題是盤根錯節,非常複雜。比方說,台灣的工業用地與農業用地規劃之間是很糟糕的,造成沒效率的農地得偷偷拿來工業使用;而政府規劃的工業用地根本不能用,比如彰濱工業區,那裏海風大、海鹽侵蝕嚴重,很少有工廠能在那個環境生存,但政府偏偏希望中部許多工業到那裏設廠。要知道,不是每一種企業都有錢到可以蓋封閉式廠房。
2. 我認為台灣針對富人所設立的稅制應該取消。比如我就一直反對所得稅有級距,因為收入不同而有不同稅率。
事實上富人與窮人,所享受到的政府服務,前者很可能小於後者,比如以國際貿易業務為主的公司,他們在國外可能受到中國的照顧還多過於台灣。只因為他收入高就要多繳稅,這是一個狗屁不通的觀念,偏偏許多人還深信不疑,很可笑。
政府服務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沒有市場定價,是由政府透過合法暴力強迫人民接受定價;而富人多繳稅就是強迫富人為同樣的服務支付更多的價金。除了貪汙舞弊或透過非法行為累積的財富,所有的富人在致富過程都已經嘉惠了消費者、員工乃至於股東,這是我強調無數次的觀念。
既然這些人對社會貢獻已經比窮人大,卻還要他們付出更多來換取一樣甚至更少的政府服務,這種「公平」是很可笑且荒謬的。
3. 你說的低收入戶的觀念是不正確的。我想我認識的低收入戶,隨隨便便也能舉出個幾十戶;這些人的貧窮,表面上是「被迫」,實際上你深入觀察,99%都是「應該」!
比如我認識一戶半路出家種田的,田地是租來的但其實對特定作物的知識十分缺乏,既不看書也不上網研究,所有的農業知識都來自於種子行、農業行。結果市面上那樣流行就跟著種那樣,等自己的作物出來時,先不提良率很低所造成的損失,他的作物熟成時間市價早以崩盤。
這種人的貧窮是被迫?還是自己所為?
再說你提的工廠。說過無數次了,勞工的收入來自於市場稀缺性與企業的獲利程度。你舉的那種勞工,可取代性其高,根本不是企業沒收了他們的勞動價值,而是他們的勞動本來就沒什麼價值。
你的錯誤觀念,其實就是馬克思的理論。
如果你看不出馬克思理論的錯誤,你永遠都只會是一個沒腦袋的左派。
你只要設身處地,想想看你是一家企業社老闆,產品成本9元,客戶只願意讓你報9.2元,你的利潤就是得從這0.2中擠出來。一天假設生產10萬個,一個月工作20天,你只有40萬元可以用來聘請女工、技師、業務、會計以及你自己;會計一個月薪水沒3萬,他就跑路、業務跟你要業績分紅、技師沒33k也跟你嗆聲不幹、你兒子女兒跟你要補習費、交際費,你要分多少給那個女工?又假設市面上,女工只要日薪60元就有人要做,有做有錢,不做不用給錢,你又要怎麼分?你還沒考慮,你大發善心給女工高於市場價格的薪水,換其他人來跟你「哭么」他們薪水怎麼沒等比例調整?你又該怎麼辦?
你的客戶也面臨一樣的窘境,你要跟他漲價?他的客戶立刻砍單,你的客戶也威脅你別家報價9.18就肯做,要不是看你面子和交情,早就想轉單,你又怎辦?
出一張嘴罵「企業剝削勞工,侵佔勞力價值」是簡單,帶種你拿錢出來創業,跳下來當老闆,看看「到底有沒有剩餘價值可以讓你剝削」?!
再者,站在老闆的立場:「你他媽的創造企業價值是你員工的責任還是老闆的責任?搞不清楚狀況?明天你別來上班了!」
你可能還沒在職場,才會說出「企業有沒有辦法創新增加員工工作的價值」這種蠢話。如果你在職場了還說這種話,那你也別指望能升上去。在我看來,說這種話的員工已經代表沒什麼價值了。
4. 天下雜誌這種亂七八糟的調查,早就想罵了,只是這雜誌越來越沒影響力,罵不罵都沒差了。
讚讚
企業賺錢當然不代表會加薪 — 假如你的工作很容易在市面上找到取代你的,那老闆為什麼要加你薪?
你會發現企業賺錢,首先多半是業務先拿到紅利獎金。為什麼?你想過嗎?如果想不懂,那未來升遷之路堪憂。
另外,企業面臨環境改變,要不要降價,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
最後關於剝削,你的解釋是錯誤的。
剝削要能存在,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不能離職,也不能裝病裝死降低生產力。我對你瞭如指掌,清清楚楚知道你的供給曲線,同時,我也能讓你沒有其他種選擇。
真實世界,在勞動市場上,不曾存在剝削,即便美國黑奴時代,黑奴也不曾在真正意義上被剝削過。讀過黑奴史就知道,黑奴跟主人之間也是會討價還價的。
讚讚
GDP = C + G + I + NX
請問 要怎麼從 GDP 推算出 企業營收成長的數據?
大家一起獲悉尼就好了
讚讚
看完整篇與留言,想請教一下:
「你他媽的創造企業價值是你員工的責任還是老闆的責任?」
員工或老闆?或者兩者兼具?
讚讚
看企業規模 — 企業規模小的,兩者兼有之;企業規模大的,主要責任9成在員工身上。
一個能主動創造企業價值的員工,才有可能被挖角,也才有可能跟老闆或未來老闆談薪水。
讚讚
你的C是怎麼來的?NX又是怎麼來的?細部數字去拆解不能得到嗎?
讚讚
先聲明小弟的意見是出於討論而不是反駁或挑戰(想要知道我的觀點哪裡錯誤)
1. 我懂了,那如何判斷農地有沒有效率? 您指的又是何種工業
2. 您說的有道理,富人又沒拿多大好處幹嘛要付比別人多
3.
[論低收入]
您的例子的確非常典型,我看到低收入民眾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學習動力(學歷普遍不高)→缺乏有用知識→可替代性高。我也不知道缺乏學習動力(或是學習能力比較差)是該被歸納為「被迫」還是「應該」?也有可能是求學時期遇到壞老師抹殺其學習意願,或是因為家庭因素被迫休學。然而目前青年學歷普遍又過高→市場對於知識需求沒有這麼大→學以致用性低→青年=廉價勞力。我曾鼓勵我父親看書學習,但他認為書中那麼多字真他媽的難看,看了就難受。所以有沒有救、怎麼解救,我也不知道。
[假設我是蟹老闆]
「你只要設身處地,想想看你是一家企業社老闆」
以老闆角度來看企業,當然是賺越多錢越好才合理(小學生都知道)!所以您的看法也是薪水能給低當然就給低(企業家又不是慈善家)。
收支有問題的企業薪水給低再合理不過了!只要壓低員工的薪水,員工做不下去只要有人接替來做就OK,其他企業發現原來市場價格的薪水沒有想像那麼高,也用低薪來徵人,然後炒掉高薪員工。這樣的企業所要追尋的價值就是:股東的最大利益。另外,台灣的勞工沒有辦法控制薪資的市場價格(台勞不爽做還有外勞咧XD),工會根本沒有用。而企業有沒有辦法操縱薪資的市場價格:絕對有。
有些錢的勞工當然會出來創業或去投資(誰喜歡被剝削),但普遍現象是現在的勞工沒有能力與機會去累積個人資本(有些已經成家立業,每月可支配所得極低甚至是在吃老本)。
[領導責任]
「你他媽創造企業價值是你員工的責任還是老闆的責任?」
我目前是仍是大學生(無知的好藉口XD),而我未來是想創業的(還很弱,正在累積資本與學習),我認為創造企業價值也是領導階層的責任(社會責任),領導階層站在基層的立場想才能創造一個健康的企業。當然以個人功利主義來講,創造企業價值「關老闆屁事」。
我也曾因社會經驗不足被騙進血汗資訊業實習過,同事裡面有為數不少的好人才。我所看到的是如果不試圖提升產品價值,只有不斷接案生產,那麼人才就沒辦法獲得最大效用。我認為資訊業能創造的價值並不應該像我所見的這麼低,但目前該產業生態大抵就是這樣。以資訊業為例,同樣的人才只要離開台灣就能拿到全職3~10倍的收入。更何況他們拿實習薪水(全職的1/3)做全職的工作。
[價值觀]
整體而論,您的看法是「富人有錢是因為自己努力,窮人是他們自己應該」和「富人投資與開創企業已經盡其社會責任,沒有必要多繳稅」。我同意繳那麼多稅政府績效又那麼差的確會很不爽啦 。
講這麼多好像完全偏離降稅的主題。說到底小弟認為新自由主義如果缺乏社會關懷的成分就可能會造成富者貪、窮者怨的情況。但願這社會多點關懷,低收入者能透過學習提升自我價值,高收入者能發自內心主動關懷社會。而不是一個媒體鼓動中低產階級不屑富人,而富人不屑中低產階級的不快樂社會。一個相互合作的社會一定會比一個對立的社會好。
4. 有空您就罵罵,我學識不足看不出來哪裡有問題,或是您可以提供一本入門書籍能解答我的疑惑
讚讚
炒房跟稅制還是有關的,但關係不大,利率才是主要關鍵,空屋稅、實價課稅是外國常用讓房價合理化的手法,不是奢侈稅。炒房對台灣是好是壞,等泡沫破了就知道了。政策應該投入導引資金進入產業研發開創,土地房價太高會阻礙企業經營與投資,如果企業主都在買房不生產優質產品,那將來會怎樣?
讚讚
1. 農地沒效率的問題我以前po文討論過,自己找,謝謝。
2. 人是靠自己爭氣的,所有的富人也都曾試過去的窮人。即便貴如台灣辜家,其先祖辜顯榮當年也不過是台北商店的小學徒出身。
學歷高跟能力高是兩回事;能力低落本來就註定薪水低,這是天經地義。
你在學校學的,本來就是過時的,學以致用本來就是一種例外情形。我是法律專業出身的,但是即便我在從事法律行業的過程,也很少有東西是我以前大學所學。
3. 關於老闆假設那段,你對我的論述理解是有問題的。
我已經問你了:為什麼多數公司賺錢,都是業務先分紅?如果你不懂,而你是新鮮人,情有可原;如果你不懂,但你已經進入社會職場,那你升遷前途堪慮。
至於你說的「低薪徵人,高薪炒掉員工」根本是神話加鬼扯。你真的相信低薪請進來社會新鮮人,可以取代在我公司領高薪的老油條?別說笑了。低薪的人只能取代低薪的人,不可能取代高薪的,別做夢了。
企業尋求的價值你也不懂,說股東最大利益根本也是錯誤。
台灣勞工沒辦法控制薪資市場價格也是胡扯。我當年才大學畢業入社會起薪就比同學高一點,之後老闆每個月給我調高底薪。
說過很多次了,如果你現在所舉的那些論述,都是沒辦法為企業增加價值的失敗者的瞎扯淡。
至於企業有沒有辦法操控薪資的市場價格?答案是當然沒有!你的邏輯根本有問題。如果企業能操控,那全台灣的勞力價格應該是0,而非現在的平均收入。這點基本經濟邏輯都不具備,你還是少發言比較好。
4. 至於你實習的經驗,呵呵,不予置評。
5. 你完全忽略許多富人也是從窮人起家。這個過程嘉惠了許多勞工與消費者。
郭台銘有本事養10幾萬人,你有沒有?沒有本事就閉嘴加強自己實力,而不是滿腦子自以為是。
讚讚
「房價合理化」?別鬧了,又一個根本不懂經濟學基礎的言論。
房產是一種財富倉庫,如果連這都不了解,那你對房價問題的討論都是白搭,毫無參考價值。
讚讚
認為目前政府課稅太少的人,
不要光說不練,
快把自己的財產身家捐給政府,
或每年報稅時自願多繳一些稅,
相信政府及大部份人都樂觀其成。
不過像楊前署長或那些大叫稅太少要政府多課稅的人,
從沒有一個自願多繳點稅,
或把自己財產捐給政府當稅用的,
而是打著公平正義旗號拚命叫別人多繳稅,
這種道德可真高尚啊!
讚讚
說得好!
讚讚
炒房跟稅制不公沒有啥關係…..
我想你應該知道很多有錢人都買房給子女,來逃避遺產稅跟贈與稅吧!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kiss20110929191724
這就是稅制有問題才會這樣~~貧民老百姓可以這樣搞嗎?
這是今天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209965563.html
讚讚
2. 辜顯榮歷史評價毀譽參半,這算反例吧?迎日軍進台北城才拿到日本政府授予的鹽與樟腦的專賣權,之後才開始期商人生涯
3.
業務分紅當然合理,但這與勞動力分紅不合理的相關性…您認為是有相關的就是了(那大家都去當業務就好了,大家都能分到紅XD)
法律界當然是能力取向,但就這樣忽略掉了服務業與製造業呢? 您大概又認為這些勞工可替代性高不足討論。
我承認我選詞不當,我想要表達的是影響而非完全操控。我看到的是企業發現22K能取代掉25K,然後25K被趕出來之後就去取代30K,30K被趕出來之後就去取代35K就這麼一直延續下去到高階主管為止(您的論點是可替代性勞工不足取)。您也許認為可替代的勞動力就是LOSER,不應待當人對待,而當作生產工具對待?
另外,說個笑,原來真的可以把勞動價格調到0元(這篇搞笑的)http://woundero.wordpress.com/2013/04/26/intern/
領導者的責任概念出自於彼得杜拉克的使命與領導,如果您認為他只是嘴砲沒有實務經驗那我也沒辦法反駁…
您從企業或您自己的角度當然感受不到這些人的被剝奪感,然後又說他們活該,而我看到的只是這些人的無奈。
4. 我有提到你說的「富人開創企業已盡其社會責任」哪裡忽略?
把我跟郭台銘大大比,有點抬舉我了,給我十五年奮鬥,我就有本事。
我從開頭就說了我不是來踢館,是來討論請教,我沒有自以為是,何必這樣人身攻擊,不想看就把留言刪了吧,您真的很愛生氣呢
讚讚
過去在有勞基法之前,工資還有負值的 — 所有行業的學徒 — 這根本沒什麼,是正常且值得鼓勵的現象。
我有什麼好生氣?我很開心有一堆腦袋不清楚的人,讓我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此外我很期待15年後的你還能如此豪氣干雲。
讚讚
這是沒見識且法律大外行,才會說「有錢人買屋給子女來躲避遺產稅、贈與稅」。
給我規劃,根本不需要買屋就能直接合法規避。
正因為如此,我才說「認為炒房來自於稅制不公」是沒知識且錯誤百出的胡說八道。
讚讚
是呀~~您最內行!!
但是那些大老們是這樣想嗎??
他們當然是會想要一魚多吃!!
又可以炒房又可以減稅!!
那請問一下~這樣算不算是稅制不公?
今天臺灣的房地產持有成本太小~所以大家才會有炒房地產的行為!
如果當真像國外一樣實價課稅,墊高投機客的持有成本!
那還會有人要炒房嗎?
讚讚
「有錢人都買房給子女,來逃避遺產稅與贈與稅」,
這不就證明了政府這個稅根本課不到稅,
還讓有錢人去「炒房」,
那不正該鼓吹政府廢掉這種毫無意義的稅嗎?
扯到「稅制不公」是哪門子邏輯呢?
再說貧民百姓哪來的遺產稅與贈與稅被政府課啊?
這種言論再次證明,
對某些人而言,
動腦的機會成本真的很高!
讚讚
舉這個例子非常不合理; 首先贈與房屋並非逃避繳稅,而是符合經濟行為的節稅,也完全符合租稅的立法精神。且房屋並不是只有富人才買得起,國稅局態度也是鼓勵民眾透過贈與房屋來減少稅負的。
另外,房價炒高不是為了節這種稅。如果你等房價到高點了再買下送人,過沒多久價格跌下豈不反而虧大了?
我不曉得為什麼很多人有類似的仇富心態,雖然我自己連被達到贈與稅門檻都不到,但如果有富人比我懂得節省開支的方法,我會認為那值得學習或敬佩,而不會心中充滿嫉妒跟不滿。
最後,我認為這裡不是隨便丟個新聞連結就讓人好像立論有據的地方,不覺得連結文章跟本文深度差很多嗎?
讚讚
其實不是沒有,最有名的一位主張政府應該多課自己稅的人叫 Warren Buffett
讚讚
Warren Buffett可是非常會「合法節稅」的喔。
如果你看他早年的致股東信,甚至更早合夥時期的信,裡頭很常談如何節稅或遞延繳稅。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