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於近日宣稱:
…國家的財政十分困窘,但基本上算是穩健,法律規範的租稅上限非常少,目前舉債比重佔GDP的38.6%,不過其他國家都到50、60,「人家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很多人說幹嘛怕呢?人家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言下之意,似乎我們的有更高的舉債也無所謂。
是這樣嗎?
舉債是提前享受,付出的代價是利息;如果實際回收小於利息,則舉債後所得收入為負值,也就是敗家賠錢了。
因此,無論是私人舉債,或是公家機關舉債,都會面對到同一個問題:
借錢投資值不值?能不能回收?
公家機關與私人舉債唯一不同之處在於,私人投資講究的回收,可以純粹看未來收入是否大於付出的利息。但公家機關的收入並不止於公家機關本身,而還包含整個社會的收入。
最簡單又明瞭的例子,就是台灣政府借錢蓋中山高速公路,其帶來的收益是全台灣長途道路使用者都獲利。
當然,高速公路對公家機關來說,資金要回收是相對容易的–政府只要攔路要錢即可。
可惜,不是每一種公共投資項目,產權的「收益權能」都像高速公路一樣相對低交易費用。
這又帶來一個最啟人疑竇又難以回答的問題:
公共投資的收益要如何計算?
前面說過,如高速公路帶來的社會整體利益,邏輯上肯定大於等於高速公路所收的過路費。但最起碼,我們還有個「過路費」可以當做判斷基礎。假若台北市政府買一座朱銘藝術雕像放在仁愛圓環中央,社會獲利究竟是多少?就算不出來了。
當然,有些經濟學家會「編織」種種模型來「看圖說故事」,但這些都只是嘴砲,無法驗證。
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無法判斷收益,那舉債投資就永遠說不清合理或不合理。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做這種收益不易判斷的投資的是私人,則該人或該企業的財富增長是可以透過市場運作來判斷知悉的。比如某私人銀行在贊助該雕像;亦或某私人企業贊助某些公益活動。
我們其實說不清企業贊助公益活動究竟能帶來多少「image improvement」,但長期該企業如果能夠生存於市場上,至少我們知道其行銷公關策略不算「該死」。競爭之下,錯誤策略會讓企業自食惡果,反之亦然。
可是政府在多數活動之外卻得以獨立於市場之外,因為其收入來自於行政暴力壟斷–徵稅、印鈔票。
這變成政府舉債從事收益不明的活動,究竟值不值得,就毫無判斷標準。
另一方面,私人舉債投資,影響的是自己的財富收入,無論直接間接。政客讓政府機關舉債,往往於自身財富收入無關。
話說「別人的錢花不痛」。馬英九關於舉債問題犯的最大又最明顯的錯誤,顯然就中了這句格言。
既然是花別人的錢,那麼對於執行細節與對於預期回收真實性的斤斤計較,自然是馬虎且便宜行事。馬英九如果連這點人性基本認識都沒有,那真是「天真活潑」到令人髮指了!
結而言之,我不是反對政府舉債,但我深信政府必須拿出相當理由說服人民,其舉債合理性與未來收益怎麼實現,否則,政府均不應該輕易借錢。這點跟經營一家公司是沒兩樣的。但可惜基於前述對於人性的認識以及真實侷限,我深深懷疑政府能「有效舉債」。
如果我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就只會跟別國的政客比蠢–「別國可以高舉債為何我們不行?–那我們以後乾脆選隻正港水母來當總統,至少不會犯這種幼稚園程度的錯誤。
8 replies on “舉債是救台灣經濟的良方?”
如果稅收不足以支應法定支出
又不可以舉債
那將是誰的問題??
讚讚
請教一下,現在政府舉那麼多國債,弄一大堆建設,這中間會不會增加貪污的可能性? 表面上說一切都是for our own good,實際上舉債的錢流入特定承包廠商,與特定政客,最後再叫全民來還債(增稅,或增加一堆莫明奇妙的規費). 政府帶頭弄建設,結果人民享受不到利益,只是肥了廠商與政客.
讚讚
I believe the politicians should be blamed. However,they will be never responsible for the economical loss due to the weak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
Promising to spend more money on specific objects usually leads to more votes. Few politicians can resist it. “Where does the money come from?" is never on their mind.
讚讚
舉債的後續效應還不只這些,債務累積愈多,利率就容易被人為壓抑在低水平,不然光是債務利息就是政府沉重負擔。而利率被壓低的後果,往往是資金氾濫導致的各種泡沫。
此外,高齡人口仰賴的存款利息也被侵蝕。
以此觀之,舉債形同一種稅,常有學者說我們稅率多低又多低,卻忽略債務並不低,而且隱形債務還沒算進去。
而政府舉債也會排擠民間投資,除非如版主所言,舉債效益大於成本,不然是得不償失的。
讚讚
Don’t you think our “naive voters" should also be blamed? They always get so excited whenever politicians plan to do more investment that they often forget “where does the money come from".
讚讚
People are always selfish but keeping denying it. When it comes to policy, there are some interest group will be favoured but paying nothing for their benefits. Of course they do not have any damn incentive to care about “where does the money come from."
It is the deepest and unchangeable weakness of any political system.
讚讚
當然會有很大的貪汙空間。
這就是為什麼政府總是要「有建設」,而許多民間利益團體也樂觀其成,甚至努力促成。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泡沫經濟時代,會有一堆不知道要通往到哪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有一堆「鬼城」。
花別人的錢最爽。有政客肯花就有商人肯賺。
讚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112100483.html
看看債都拿去做啥了吧~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