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慷他人之慨的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又主張台幣應該「貶值救出口」。老掉牙的新聞了。

特定產業主張貶值,是怎麼回事?

說穿了,就是希望轉換成美元報價之後,該產業的產品價格可以顯得便宜或財報可以更被美化。我自身就是從事製造出口業,對於這種心態十分了解。

但如果要產品價格顯得更便宜,為什麼廠商自己不先降價?以台積電2012年財報來看,毛利率高達46%,稅後純益率是33.24%,大有本錢削價競爭。為何不「身體力行」地先對自己的產品價格貶值來提升競爭力?

要求央行貶值跟廠商自己主動降價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成本分擔。

自己降價,則成本都得自己來承擔。少賺的就是機會成本。

要求央行貶值,則成本是由全體人民來承擔。因為貨幣貶值之後,雖然出口廠商得利,但是進口廠商成本提高的結果是會引發國內物價上揚。

更簡單的來看:你把一塊錢劃掉改標誌兩塊,所有名目物價都要上漲一倍,表面上通膨立即發生。更麻煩的是這樣的處置會讓不少人民與廠商有「通膨預期」,必須採取一些手段來避險。也就是說,假如央行有意讓貨幣貶值成1/2,理論上國內物價應該只上漲1倍。可是廠商與人民可不這樣想,央行假如言而無信,那自己就虧大了。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多漲一點,來避免未來央行又「隨興所至」地想要進一步貶值。

這些成本,全民負擔。

你說張忠謀是不是搞「慷他人之慨」的招數?昨天的文章我說水母馬是「別人的錢花不痛」,顯然半導體張是「他人買單最爽快」了。

而同樣身為出口廠商,對於這種要求央行貶值救出口的心態,我尚有一點不解:台灣是個沒啥資源的國家,幾乎所有的原物料、技術授權甚至高階生產機器來自於國外。貨幣貶值或許一時可以美化財報或報價,但是長期來說生產成本也無可避免地要同步上升。一來一往之下,貶值對出口廠商而言長期不見得有利。

這種中學生等級的邏輯,何須「博士論文」式的解說?

10 replies on “慷他人之慨的張忠謀”

張忠謀不是為了台積電,你去翻翻台積電財報就知道。
是其他人和他講的,希望能幫忙發聲,因為張忠謀在產業界的地位比較高,他講話才有記者想寫。

(前一篇不知有無 post 成功,若有,則與此篇論點重複,煩請版主刪除,謝謝 :-p 刪除後,連此括弧內文也煩請一併刪除)

他大概是在幫別家競爭力不若 t 公司的出口企業「擔心」吧: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atest/10472338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28/today-e1-2.htm

要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提升競爭力,除了可以如版主說的,自行降價求售之外,也可以砍員工福利。既不願降價、也不願減薪(還要加薪),不願傷害自家股東權益與自家員工權益,卻要求其他大眾「共襄貶舉」,箇中道理令人費解。

不然就是說貶值有利於拚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會說出這種以「公共利益」之名的拚經濟論述,老先生不去從政實在可惜。

這種想法說穿了,就是「我比你更清楚什麼對你有利」的干預思維,不尊重他人的自由選擇。

一個從國家補助計畫出發而發達的優秀企業,在退休之前好好繼續經營,大概才是最符合「公共利益」的吧!

版主真的了解產業生態嗎??
產業有很多種
台積電類似於生物界中的基石物種
它活的好,很多周邊產業都會跟著好

很抱歉
個人覺得您這篇文章的水準大概近似於
大一學生的經濟學原理報告的水準

他想計算或探討匯率的「連鎖效應」,而就如同所謂的市場價格均衡點一樣,這種效應或均衡,是永遠也算不出來的,因為所有結果都是市場當時互動所產生的,不可能事先預知。即使計算結果接近後來的真實狀況,而這到底是用隨機的好運猜到的、還是縝密計算算出的,也永遠不可能得到證明。

更別說下一次的市場,是不是還會有相同的背景條件,讓某個理論可以無痛複製?
計量經濟這種黑版經濟學所談的「預測」,說實在藝術大於科學成分。況且政府預測失準時有所聞,頂多不痛不癢道個歉,然後繼續紙上談兵,生產下一次的預測失準,而這些 paper work 可不是不用錢的。

當然,不論理論或實際上算不算得出來,沒有人說我們就不能真的去計算,但請用自己的資源,別慷他人之慨。這家公司賺錢如流水,大可以成立一個部門專做這件事(也許已經有了也說不定)。

我自己就是做製造出口的,我一樣認為出口產業這麼孬種且不要臉,要求政府用貶值匯率的方式來增加競爭力,是佔他人便宜。

我就是做出口製造業的。

而你的留言顯見你壓根不具備成本觀念:你說台積電活得好,其他周邊產業都會跟著好,卻完全忽略了壓低匯率帶來的整體成本。而這正是我整篇文章的重點。

你的經濟學水準,顯然還處於文盲程度。

就經濟論經濟,世界上或一個國家內,並不會因為任何一間公司甚至整個產業的衰退或消失,就會有怎樣的大傷害,反倒是可能是一件好事,代表著資源被更有效的利用。

電腦取代了純打字員、便利商店取代了舊式雜貨店、線上音樂消滅了一些唱片公司…,但整個經濟體質與結構仍不斷自行演化著。

新舊產業的消長,如果是市場自由選擇的結果,就沒什麼好不好或惋惜不惋惜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