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隨筆

Re: theonedelete 關於中國皇帝壽命短

網友theonedelete提到:

若中醫真的像你講的這麼好,
為何中國近代皇帝平均壽命短於台灣市井小民?

皇帝養尊處優,還有全國最精銳的中醫師團隊,
而台灣小民整天暴露在工業致癌物、還打好多”疫苗抗生素”,
為何台灣小民平均壽命就是比較長呢? 還長二十年,
絕對有統計上顯著差異。

元毓先生怎麼解釋?

有鑑於抱持這種愚蠢論點的人非常多,我寫新文一次解釋。

中國皇帝命當然不會長,會長的是例外,理由如下:

1. 中國皇帝身邊的醫療團隊不見得是菁英。

了解中國皇宮生活的人都知道,皇宮裡的御醫並非醫療精銳的保證,御醫往往是世襲的 — 某父長年為皇帝看病,死後繼承衣缽的某子就繼續服務。但這是精銳醫生的保證嗎?沒關係吧?

再者,皇宮內規處罰多,多數提供服務的人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點我待會還會講),就算皇帝生病了,醫生也不見得敢使用經方,尤其硫磺、生附子這類峻藥更是不敢下。其結果往往溫病派勝出(所謂溫病派,簡單說就是現今常見的中醫 — 藥吃了幾十帖還不好,看病一兩年還在看)。

溫病派最經典藥方 — 複方川貝枇杷膏,就是一帖治不了病但也吃不死人的「甜點」。

我是皇帝御醫,我也選用溫病條辨的藥方,萬一開錯了也不會吃死皇帝;病慢慢好,我也可以長久有油水撈。

換言之,就算是醫療菁英,在皇帝身邊也不見得會選擇最有療效的治法。

2. 皇帝自身也不見得接受御醫意見,同時皇帝恐懼多,易傷腎。

我們光看清朝奏折,就可以看到「本身也略懂醫書」的皇帝對御醫所開藥方大有意見,改東改西。甚至從溥儀的回憶錄也可看出來,溥儀一度懷疑身邊醫生可能下毒,不敢吃御醫開的藥。

中國內鬥內行的文化,造就宮廷奪權勾心鬥角、暗地放箭時有所聞。許多權位不穩的皇帝,甚至根本不敢給御醫請脈診治。

你自己舉了中國明朝到清朝的所有皇帝壽命,難道你沒看出來,長命的都是權位比較穩固的嗎?反之,權位不固,自己隨時可能被清君側、人頭落地的壓力下,你去當當這皇帝,你能長命我服你。

中醫內科明白說了:恐會傷腎,而腎是先天之元,腎的好壞決定人的壽命。

腎傷了,很難處理;腎傷了,骨頭容易蘇鬆甚至會得骨癌,頭髮早白或易落,全身肌肉削瘦,同時腎弱會引發心臟/心包病。這種病人怎麼可能長壽?

3. 皇帝飲食往往不佳

中國皇帝怎麼吃飯的?真的餐餐美饌、養尊處優?相信這種論調的人歷史真的該被當。

明朝末代幾位皇帝過度篤信道家術士煉丹技術,餐餐都要藥補食補,已知的菜單有:老山人參燉雛鴿、五味地黃煨豬腰、陳皮薑煲羊肉…等。

袁子才曾說過:「明朝宮中飲食,療饑變成卻病。所謂有菜皆治病,無藥不成餚。」就是在指明朝過度藥膳的現象。

而正統中醫並不鼓勵一般人常常吃藥;沒事亂吃藥,肯定健康出問題。

清朝皇帝從順治到雍正飲食記載不詳,乾隆之後才吃得好又建立檔案記錄。但皇帝真的吃得非常好嗎?

以最奢華的慈禧為例,曾有一份慈禧壽宴菜單如下:

豬肉絲炒菠菜、燕窩紅白鴨絲、燕窩三鮮肥雞、燕窩八仙鴨子、燕窩什錦雞絲、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燴海參、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筊白筍、肉絲炒雞蛋。

總共幾道菜?16道;好吃嗎?看起來就不怎麼樣,對於懂吃的人來說甚至「不成規矩」。

這,已經是慈禧壽宴的菜單了!就算是加菜,放到原本的108道菜裡,也實在不怎麼樣。

但是皇宮御膳房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一切菜色都由舊章 — 祖先沒吃過的菜你小龜孫子不准吃!

更甭提御膳房離正殿甚遠,而且廚師雜役被禁止跨過遵義門,所有菜餚在傳膳之前,早早做好放在大煲裡,上下夾兩片熱鐵板保溫,由當值小太監抬進宮中,皇帝傳膳才倒出來吃?

新鮮嗎?好吃嗎?想想保溫一下午的便當的滋味就知道了。

宣統溥儀出宮前也不愛吃御膳房的菜啊,跟北京擷英西餐館叫外賣送入宮中是歷史有載。

既然皇帝吃不好,身體怎麼會健康?

更甭提過去皇帝清晨1點就要起床,3點就要早朝,而如雍正皇帝、道光這種認真節儉的,往往子時才睡(半夜11點到清晨1點),睡眠過程太監還得聲聲喚,這種睡眠方式與品質怎麼可能健康?

4. 許多大權旁落的皇帝縱欲過度。

這點就沒啥好說了。不少皇帝縱欲過度是大家都知道的,縱欲過度中醫來看,傷肝傷三焦,同時保暖不佳還會引寒入內。都是致病因素。

綜述以上四點,中國皇帝長命本來就是例外,短命才是正常。

theonedelete網友質疑我不懂統計(就姑且不提當年我工程統計學分數還不錯了),我倒要反問:你的統計內容考慮侷限條件了嗎?沒有考慮侷限條件,對於古代皇帝真實生活不查,你的統計結果不過是 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垃圾罷了。

以後有空再來談更多中醫生理學與西醫弊病的東西。

10 replies on “Re: theonedelete 關於中國皇帝壽命短”

現代人的壽命普遍長於過去的原因,不僅是醫療的進步,良好的衛生環境、充足豐富的食物、勞動條件的改善、生活壓力降低、思想犯的解除等,而西醫卻搶走其他因素的功勞。

過去曾認為中醫是無用的東西,但在我看多年的醫療新聞經驗裡,其內容大都為增加xx病幾倍的機率或統計上的數字,從來沒有具體明確的說法。就一個人而言不是1(得病)就是0(沒病),沒有什麼xx%機率生xx病,因而對西醫產生懷疑。

之後看本「人體使用手冊」才對中醫有粗淺的認識,雖由現今的眼光來看,那本書的內容也不甚正確。直至看到倪海廈的文章及「醫鑰」,才了解中醫的能耐及速效,也明白西醫的霸道及粉飾太平。還記得描述西醫的話:胃痛吃西藥後胃馬上不痛了,但五年後十年後還在胃痛。

所謂的「現代中醫」不能解決問題,一大堆中醫師僅掛個頭銜,無相應的能力。網路一堆文章,黃金垃圾充斥,又有多少人能加以辨別?看到自已周圍的人那麼的迷信西醫,不願意多思考而一步步走向深淵,真的很擔心又很無力,尤其是自已的親人。

了解中醫後才知道「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中醫師並不是蒙古大夫。

不知元兄是如何學習及吸收新知?無論是法律、經濟、中醫,都學得很通徹,不像我看了幾年法律,還是懵懵懂懂。也謝謝你願意分享文章,改變了我對經濟的看法,就像倪海廈改變了我對中醫的看法一樣。

1. 法律是我大學主修,我到美國念碩士攻anti-trust與patent laws的競合,所以經濟學下過苦功。

不過我自己因為自小在菜市場長大,3、4歲就得學會找錢,文武生意都看多了,黑道來勒索放話也不是沒見過。

高中開始自學經濟學(當然我也是從林全教科書與Paul Sameulson那一套入門,深受凱因斯經濟學荼毒好幾年)。

我的商業接觸相較於台灣許多養尊處優的學生來說,早了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我的經濟感受勝過一堆經濟學博士生。說難聽點,許多經濟學者根本沒看過幾天市場。

有幾年工作也是智慧財產權法務,在台灣一個非常大的研究機構做。法務既然是我的專業,自然不會太差。

不過做法務之前,我也在科技業做了一陣子業務,算是很早就飛去俄羅斯做生意的台商之一。經濟學要好,首先是經濟感受要好,再來入門很重要。我算是入門入錯了,花了一段時間才改過來。

2. 中醫是打小有受訓練,長大自己與身邊的人患了不同的病,加緊用功才有點瞭解。

奉勸一句:倪與彭的東西別盡信,有些東西他們過度誇大。倪的針灸不錯,但是脈診不行;他會拿黃帝內經來說嘴:「脈診是巧技」,其實他是錯的。

倪的判症過於簡略也是問題。

比方說,倪喜歡說「手腳冰冷就是厥陰」,當然厥陰他就會下附子甚至硫磺之類的重要,可是真如此嗎?

有些人是得嚴重熱症,譬如瘧疾引起的高溫發燒,有可能熱氣積胸,造成四肢冰冷,甚至連病人都說冷。你下很峻的熱藥是把病人害死的。

中醫要科學化,得從脈診訓練下手。前述的手腳冰冷,可以從「肺脈」上得知一派熱症。

中醫科學化不是把中藥拿去提煉分析,那都錯了;中醫的精神與菁華在於正確判斷病機之後,醫生personlaize地開藥方。並不是得SARS的都拿大青龍湯去硬套,那是不對的。也就是說,西醫研究大青龍湯、小柴胡湯的有機化學組合物,本身就是走偏了路;然後拿一堆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一起開小青龍湯來做病人統計,本身也是錯誤的。

這是亂搞,不叫中醫,甚至不叫統計學。

抱歉借題發揮了,我認為中醫有興趣很好,因為西醫其實不懂「預防醫學」也不懂「營養保健」。倪與彭有些東西可以學,但別盡信就好。

我希望自已持續的進步,當然不會盡信。

尤其是中醫離我太遠了,門外漢看不出個所以然,只能仰賴專業,卻又認為稱職的中醫生少,而只能由已所知的倪與彭做為起點加以擴展延伸及取捨,相信不會鑄成大錯。

謝謝。

其實中醫主要的缺點是,他辯證論治那套系統太難處理了,你很難明確指出六氣、五行、六經等等那一堆系統實際上是甚麼東西,大多是經驗+猜測。相較之下,西醫由於實證化、並且逐漸朝向分子化的途徑,如果搭配上現在正在健全化的演算技術,將會更容易處理複雜疾病。

也許十年二十年還看不出來,但是長此以往,我認為恐怕中醫只會逐漸消亡。

我不太認同;

1. 六經是很明白的東西,就在你身上,你隨時可以驗證。

中醫認為小腸經、三焦經都會走過你的肩膀,也會走過你的手臂、手腕,當你肩膀酸痛甚至落枕時,你扎針在手腕上的養老穴、手肘上的曲池穴,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紓緩效果。

又例如胃經走在雙腿上,一個胃酸過多不舒服的人,你扎針在病患小腿的足三里穴上,紓緩甚至根治胃酸過多的病人也是很多。而因情緒緊繃所造成的胃酸過多,再多下三陰交、太衝等穴,也能取得效果。

以上都是西醫不具備也不理解,但是中醫根深蒂固且精妙之處。是可觀察可驗證的。

這就是科學驗證。有個可被證否的理論,同時真實世界可觀察也可實驗,這就是科學。最重要的是:你所假設的東西不需要真實存在,而是你所使用的變數與結果要可被觀察,之間的邏輯關係可被證否。

就整體人體來看,中醫理論深究起來,許多時候比西醫更具備科學性。

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實上我也中醫的微妙精巧以及他確實可以實證(至少在脈絡上我們可以去實證他,畢竟科學本來就是經驗主義式的),西醫的弊病也很多,依賴機器、依賴複雜的判斷、對於現象仍然一知半解等等等等。

其實不必太掛懷我的表達,我只是想要論述一個西醫的前瞻性問題,那就是西醫對於疾病健康人體諸多機轉只會越來越了解,長此以往,西醫會更有機會處裡更高難度的複雜病症這樣。

至於您所說,西醫不懂預防醫學等等,我想您可能稍有誤解,也許在十多年前西醫確實是如此,但自從西醫越來越強調人體的複雜機轉以及用藥量化的控制之後,也趨向個人化醫療以及顧及整體的性質了。特此說明。

雖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不過於人體方面,還需加上一個前提"對人體的體系、系統有完整的認知。"例如說,當牆壁生壁癌時,若只專注於壁癌上,無論研究尺度在如何細,仍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甚至產生新問題,因為根本解決之處,在於那漏水的管路。

另外,分享一位讀清大物理系的碩士,曾看遍西醫而無法解決多年眼疾,卻被中醫解決而立志學中醫,並拿到中醫師資格者的想法。

http://yibian.hopto.org/shu/?mn=cat&sno=43&filt=&hix=3#3 中醫vs西醫

其實,中醫曾失傳過,這或許是派別眾多、難學的原因,詳情我不清楚,但我明白對於慢性病,中醫更有解決能力。若是有競爭力的中醫會消亡,那一定是競爭力以外的理由。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