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評「颱風天外賣有益? 經濟神棍別再侮辱經濟學」

先說結論:「自己經濟學程度差要先檢討,市場失靈拿在嘴上扯,只代表經濟學沒學通!」

有篇文章在FB上頗為流傳「弋論:颱風天外賣有益? 經濟神棍別再侮辱經濟學-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我直接點出該篇文章作者錯在哪裡。

1. 經濟學不存在「市場失靈」這種錯誤觀念。

為什麼不存在?因為經濟邏輯上不可能存在。

多少文章早以證實從Pigou以降,動不動就主張「市場失靈」然後要求「政府介入」的觀點是錯誤且充滿神話的。

是的,該文作者在前半段說得沒錯,懂經濟學的人不可能支持「無政府主義」,因為根據Coase定律,市場交易才是最有效率的資源安排,而市場交易的前提必須付出相當程度的「交易費用」 — 諸如產權定義、法律保障、法律執行…等等費用。

這些東西邏輯上必須有個組織能壟斷行之,費用反而比較低。試想:有兩家法院,判決結果不一樣,請問要依誰?

但是在已經產權確立的情形下,市場失靈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那些學術膚淺的經濟學家所謂的市場失靈,往往只是:

1. 他們淺薄的理論本身有邏輯缺陷;

2. 他們禁不起考驗的理論有背於事實或漠視事實的假設;

3. 他們根本不懂真實世界的侷限條件是什麼。

也就是說,所有主張「市場失靈」的經濟學言論,其實都是自己的「理論失靈」。

該文作者最大的錯誤也就在此!

該作者宣稱:

「員工與雇主間並非完全自由市場,員工並不能每件任務跟雇主單獨談判,若不高興颱風天被佔便宜,只能憤而辭職,而這樣將造成員工失業、雇主無人可用、消費者得不到服務的三輸局面,當然GDP也會減少,更別說颱風天外賣員出意外,又要動用救護及醫療體系資源以及勞保職災理賠所產生的外部成本。那麼這時該怎麼辦?就是政府介入,禁止雇主無視風險成本亂凹員工的反市場行為,如此市場才能恢復秩序。」

上述言論就是經濟學理論應用失敗的例子。

員工與雇主之間並非完全自由市場?怎麼可能?!你幾時見過雇主拿槍逼迫來應聘的人一定要受僱?反之,有沒有應聘的人拿槍逼迫雇主一定要聘僱?(後者發生機率反而比前者高)

僱傭契約是個complex combination contract,裡面明言或不明言各種僱傭關係的權利義務,試問是否每個要應徵外送員的人,難道事前不知道這份工作可能需要在颱風天執行外送?!我不相信應徵這些工作的人事前不知悉。

戈先生誤以為包裹式的契約因為內容難以微調就叫做「非自由市場」,顯然根本不懂自由市場的定義。

自由市場是指:任何個人可以自由意志地選擇要或不要接受任何一種安排,當然這安排的內容可以是包裹複合式的,例如真實世界常見的綑綁銷售行為均是。因此,你不可能因為賓士車原廠不能搭載某種功能,你就說賓士「凹」你。笑死人!

回到原題,應聘外送員當然可以在面試時大喇喇明白了當告知雇主「老子颱風天不外送的!」。我相信有這種人,但錄取機率應該很低。

講更白一點:外送工作中,這種天候不佳要執行外送的風險,早在聘僱之前就已經不言而喻地存在雇主與員工之間。你來應徵外送,雇主自然推定只要有開店營業,你沒請假就得送。

根據經濟學定律,這也表示外送員的薪水「老早就已經包含了這個風險貼水」!很重要再講一次,外送員的薪水「老早就已經包含了這個風險貼水」!

因此風險貼水根本不是外送員以為的「颱風天多3元」,而是早就含在他的本薪裡面。

經濟學上如何驗證?我們可以從三點看:

1. 外送員工作因為隱含風險成本,所以工作職缺招募會獨立於其他工作之外。

2. 外送員起薪應該會比一般無技能人員高。

3. 風險性越高的職業風險貼水越高。

從一般便當店聘僱廣告來看,上述二點均符合。

另外我們可以觀察風險性高職業,例如我所知的火力發電廠煙囪油漆工,每月收入高達30萬!為什麼?因為技術雖難,風險更高!遠高過一般油漆工作。從上可知我的經濟理論才是具備科學解釋性。(什麼叫科學性的經濟學,請自己看我的網站其他文章)

至於那位「理論失靈」的戈先生,不先檢討自己經濟學站不站得住腳,一昧要求政府介入。經濟學界最悲哀也最不缺的就是這種不知真實世界的鴕鳥。真照他的想法去推,那世界上所有具備危險性的工作都該禁止了,大家都躲在家裡不出門算了。

20 replies on “評「颱風天外賣有益? 經濟神棍別再侮辱經濟學」”

「根據Coase定律,市場交易才是最有效率的資源安排」。

由於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類懂得交易,也只有人類的世界有市場。於是,如果沒有人類,這個世界的資源,不會被有效率的安排。因此上帝需要創造人類。因為沒有懂得交易的人類,祂所創造的世界,到處充滿著浪費與無效率。 人類真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呀!

🙂

@imp

不完全正確,動物界也存在類似交易的行為。只是我們無從得知動物是否「self aware」這個行為背後的意義或intent。

不過就經濟學理論的科學性來看,我們也不需要知道。

因此,經濟學也能預測動物的行為,而且這方面發展越來越有看頭。

這個話題在台灣巳吵了很多天了. 現在台灣很奇怪,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道德心"可以克服萬難. 社會底層人士,颱風天被叫去送外賣,生活痛苦,完全是因為資本家沒道德,邪惡. 社會上即然有那麼多"衛道人士"關心他們的生活,那些人應該自己跳出來出錢開公司,自己去提供那些外送人士一個颱風天都可以不用上班又可以領薪水的工作. 如果道德真的那麼高尚,就不要光出一張嘴,沒有實際行動. 外送員的生活不會因為大家出一張嘴就可以改善. 要不然,外送員的生活還是只能靠自己的工作技能來改善. 如果這些外送員都會寫程式,而且寫出的程式是全世界獨一無二,那他們根本不用當外送員. 自己的工作技能決定自己從事的工作. 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 也不會因為"道德心",可以改善. 社會上就是有那麼多像板主所言的"矯情"人士. 一天到晚覺得自己的道德最高尚,卻什麼行動都沒有,跟那些只會騙選票的政治人物一樣.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可笑的一點. 自己的生命安全自己難到不能決定? 須要政府幫我們決定? 一個工作會對自己生命有威脅,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做. 台灣人真是奴性太重,什麼事都要政府決定. 現在連慰安婦是不是自願的也要政府幫我們決定.

個人猜測,應該是楊少強先生用柯P為文,才引來藍主編等人的回應啦!不過看到楊先生的文向不為鄉民所喜,還以為藍主編有打到楊先生,真有額頭三條線

我想問版大,對於工會以及薪資透明化的問題看法如何,我記憶中剛工業化的歐洲很快的變成老闆賺走絕大部分利潤,而員工則領取微薄的薪資,後來演變成工人與資本家的拉扯,罷工抗議與流血衝突不停發生,共產主義應該也是社會學家觀察此現象而生,西方世界後來產生了工會建立起與資本家談判的力量。也許我細節講得不是很清楚,大致上似乎是如此。

那麼,如今台灣工會力量不普遍,以至於公司或老闆賺來的錢難以使用工會較大的談判力量求得工人的最大利益,這樣的想法合不合乎經濟學的邏輯?工會到底是幫助了工人還是拖累了經濟?如果經濟成長但是市場按貢獻分配都到了資本家身上,合乎經濟學的模式因資本家貢獻較多,但因貧富差距過大,又讓經濟底層民眾爆發動亂反而破壞了經濟的發展,到底要從哪個角度去看才合理?也許底層民眾所得已經反映了他們對經濟的貢獻,但是當社會中經濟上層與底層的貢獻度差距非常大,而底層民眾又不願意接受此分配模式即便那是市場自然的分配力量,導致底層群體開始搞破壞,反正他們本就一無所有,這種問題,有沒有經濟學上的解決方式??

現在社會的薪資不透明是否增加了雇員的訊息成本,導致大部分雇員的薪資都可能被稍微低估??理論上想擴張的企業會願意多出薪資來招募員工,但是訊息的流通也是成本,實際上較低技術性的工作者也不太可能把所有合適的工作都應徵過知道薪資才決定,那麼,如果政府介入強制以公司為單位低階職位甚至到高階職位都公開薪資平均/中位數/眾數等薪資統計資訊,讓應聘者參考,這種做法是更符合經濟學的邏輯還是更不符合?

以上如蒙版大賜教先謝過,若無時間回應同樣也感謝。

@Chilion

我認為你的言論充滿偏見且悖于事實與科學,有幾個大問題:

1. 你不懂價格理論,這部份你要自己努力,不然就是等我寫完經濟學基礎講義。已經寫的部份你要先看懂。你要懂價格理論,才能懂為什麼資源是這樣分配以及為什麼政府不應該介入。

2. 你對工業革命的歷史並不了解。工業革命帶來工人階級(這是過往不曾存在的階級)收入與壽命大幅度增加。不是你想的「老闆賺走大部分利潤而工人領取微薄薪資引發暴動」這種悖于史實的東西。

3. 你對工會形成歷史也不了解。

Sorry,可能我前面寫得讓你誤會,事實上我並不站在哪一方的立場。

簡單一點講,我是想問,當市場合理分配大多數的利潤給資本家時,分配較少的人占社會多數,然後他們卻不願意接受市場分配的結果,破壞法律與秩序去搶奪毀壞資本家財物,導致大家都得不到好處,我是指經濟學是否可以解釋或是解決此問題,或者經濟學並未討論到相關問題?

接著我想到的是如果有工會介入,工人或許比較願意接受在談判後的工資,無論那是否是市場決定的。那我就想到工會是否扭曲自由市場力量或者是市場力量的一部分。

再來我又想到薪資不透明也是影響工人無法更自由的得到資訊進而提高自己的流動性的一個因素,在薪資不透明與透明兩種情況相比下,哪一種更自由市場一點?

不好意思,我基礎薄弱,浪費不少您的時間。

@Chilion,

你完全誤解工會的功能。

工會史實上存在的,都是為了特定利益而建立tariff來避免更廉價的勞工(而這群人往往才是需要被幫助的)降低工會成員的租值。

講白了,正確的經濟學解讀是:

工會建立非市場競爭條件,例如美國愛爾蘭裔與義大利裔工會,限制雇主能用更便宜的條件取得勞動服務,來保障工會成員自己的特權。也就是說,工會透過政治力量,剝削雇主與更弱勢勞工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因此,你以為的「工會保障勞工」只是一個謊言,事實上工會嚴重侵害非工會成員勞工權益,也侵害雇主權益。

經濟學租值理論告訴我們,這種靠政治力瓜分租值的手段,其結果往往是讓整體經濟發展受挫。

美國工會發達的州,基本上經濟發展都比較差。

顯然你沒當過老闆,不曉得工會的嘴臉有多卑劣可惡。

我親眼見過玩兩面手法的工會成員 — 一方面要脅雇主給紅包,另一方面轉過來在勞工面前裝聖人。

謝謝大大寶貴的時間幫我分析解惑。我到目前為止思考的結果,幾乎都是介入市場最終的壞處遠大於好處,或許是因為人性就是如此。市場至少給了公平競爭的模式來分配。

We don’t know if the market-oriented way is fair. Because it’s impossible to define “fairness" or “justice."

But we can be sure that the market-oriented way is the one and only one which is most efficient method to arrange resources.

I will talk about it latter in my new articles.

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不存在貧富不均的問題. 我不是說大家能拿到的錢是完全一樣. 而是說當資本家要賺你的錢的同時,他必須要提供等值的商品與勞務才能交換你的金錢,同樣的道理亦可運用在勞資關係. 在這情形之下,一個資本家必須要不斷與其它資本家競爭才行,沒有人可以賺easy money. 這個制度本來就很公平了,但非常可惜,偏偏就是有人發明了個"財富重分配",這玩意,而就在這東西出現之後,本來公平的市場變成了很不公平.
財富重分配,名子好聽,但問題是誰來重分配? 是人還是神? 一個少數人成立的暴力獨占組織名叫"政府",這些少數人重分配會比市場公平? 他們都能跟神一樣,不受誘惑? 他們能重分配全社會的財富,代表他們有至高無尚的權力,這樣的權力會不會引來資本家的勾結? 本來資本家要靠競爭才能交換你的金錢與勞務,一旦跟政府勾結後,他們不用競爭就能拿到社會上的財富,這當然就是政府介入市場的"後遺症"之一. 這情形一旦發生後,資本家還需要善待勞工? 當然不用! 因為一般勞工又不是他們獲取財富的來源,必竟他們巳有政治權力的幫助.

有空的話可以點以下網址,看看裡面的文章,看完後就可知道,現在的貧富不均到底是"陽光大政府"造成的,還是邪惡資本家.
http://woosean.pixnet.net/blog/post/27488984

1.「市場失靈」指的是產權未明確界定,市場調配資源的功能因此無用武之地,經濟學教科書對此定義的清清楚楚。藍的文章卻把「市場失靈」解釋為雇主虐待勞工,勞工只能被迫接受,這是左派最喜歡鼓吹的「老闆剝削工人」的說法。這根本不是什麼「市場失靈」,是藍先生在魚目混珠偷換概念。勞工的勞務與雇主資源,雙方產權界定的清清楚楚,市場就在其中發揮調配資源之功,何來失靈?藍先生不是不懂經濟學就是故意誤導。

2.雇主要勞工颱風天外送不合理,那雇主要勞工夏天中午頂著37度高溫外送合理嗎?藍先生是不是也要政府下令禁止夏天中午不准外送?颱風天外送的勞工是人,頂著大太陽外送的勞工也是人,藍先生是否也要鼓吹政府夏天中午禁止外送?如果他不主張政府禁止所有對勞工有危險的工作,他就是雙重標準。

3.說颱風天外送會有危險造成勞工傷害,因此增加健保負擔,那麼挖礦、洗鍋爐、高樓建築工人、修電塔的工程師等,也會因高危險性工作造成傷害,所以政府也該禁這些職業嗎?而且,我就是自願颱風天出去多賺點錢,藍先生憑什麼不准我去?你自己不想颱風天出去,不代表別人也如此,你憑什麼禁止別人也不能去?這些人說穿了就是用自己偏好取代別人偏好,左派當政後就搞獨裁不是沒有原因。

@Alchian,
Good point and just sounds like Alchian himself.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rket failure" in the economic text books is not that correct. You may refer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olony America.

I will talk about it later in my new articles.

對了,還有一點疑惑上面有講到,就是薪資透明度的部分,目前雇主們幾乎都盡可能減少薪資的透明,並且要求員工不可討論薪資,以避免雇主間薪資競爭的程度加劇,政府如果強制要求公司必須揭露薪資平均,眾數,與年資的相關性等等統計資料,讓受僱者可以更方便的比較不同雇主間的薪資水準,這樣應該更符合自由市場的定義吧?降低資訊成本與提高資訊流通,讓雇主無法避免在薪資上完全的競爭,另一角度來看,在目前不透明不流通的情況下,受雇者的薪資多少有點低估,比較不靠近自由市場。

我觀察到許多低階工作者,缺乏能力去了解市場上工作的流動狀況,缺乏能力去找出能夠得到更高薪資的類同工作,如果要更貼進自由市場,是不是應該要讓這一類工作相關的資訊更加豐富更加流通,但看來要透過雇主自己這麼作是緣木求魚,誰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方面政府如介入應該是有幫助的吧,畢竟資訊成本更低的話就更接近完全競爭下的薪資水準。使得本來缺乏能力以至於理性的因高資訊成本而只選擇有限的工作機會,轉變成選擇變得更多,雖然還是有限的。而這更能夠驅動雇主之間的提高薪資競爭吧。國外有些薪資的網站就是在作類似的工作,只是缺乏政府的介入,收集的資訊不夠完整,我個人認為在目前的科技下,政府如果介入這一塊,絕對可以在夠低的政府成本下大大提高各雇主在薪資上的競爭程度。

@Chilion Yang

你沒搞清楚雇主為什麼把薪資列為機密,顯然是因為你自己沒當過雇主。

另一方面,除了少數老牌公司之外,多數年輕公司的員工薪資不見得與年資掛勾,其理由在於公司租值不夠。

反過來,老牌公司之所以將薪資與年資掛勾,背後也是因為有獎勵與留才的成份。

但是你在做經濟分析時,不能理所當然的以為薪資必定與年資掛勾。特別是有某方面工作經驗的人來我公司,如果職位跟過去工作經驗無關,那年資根本是要歸零計算。

另一方面,低階工作者他們對薪資資訊不但敏感而且流通得非常好,顯然你也沒請過這類低階勞力工作者,例如工地苦力。你隨便抓個工地苦力,只要關係夠好,他可以娓娓道來哪家營造廠、哪個工地主任的薪資、福利、管理風格。

最後,台灣不是有104人力銀行?還有其他許多人力仲介都會針對他們在行的行業作薪資調查。

不要關在象牙塔裡自己想像。你對於雇主的心態有諸多誤解,其原因在於你根本沒當過雇主。

或許元毓兄並不理解我的本意,我並非要雇主犧牲些甚麼,如果像你所說,薪資資訊的流通就算在低階勞工也流通的很好,那麼我提的強制提高薪資的透明度應該被批評是脫褲子放屁,而不是不可行或沒用處,只是現在已經夠透明。

至於所謂年不年資的問題,那並非我問題的重點,我的重點是在不妨害商業競爭的狀況下,揭露盡可能多的薪資資訊,列了那些項目只是想到這些資訊都可以作為受雇者的參考,不代表那些項目是不可改變不可取代的,真正的概念是資訊公開的更多選擇就能更自由。

另外,你所謂的薪資調查是給HR使用的,也就是站在雇主方來避免付出過高或過低的薪資,但對於受雇方要得到這些資訊並不容易,因為這些都是非公開資訊,舉例來說,今年我們詢問公司HR加薪幅度,HR的回答就是他們會透過業界付費的薪資調查的資料來決定調薪幅度,如果某人已經達到平均水準就不會加薪。

你說我不懂雇主的心理,我願洗耳恭聽,也許雇主不像我所想的是自利的目的,我個人認為雇主是為了避免管理的負擔,因為員工間薪資差距與勞逸不完全符合員工期待是常態,要處理這些問題對雇主來說是件苦差事,再來就是,避免薪資與其他公司競爭,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要求員工不討論薪資絕對對降低薪資競爭有正面意義,我之所以會想到這個薪資揭露的問題,是因為曾經看過蘋果與其他科技公司有私下協議降低在挖角上的競爭,內容可看下述網址。

https://goo.gl/wbUfnn

“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周四 (15日) 報導,蘋果 (Apple Inc.)(AAPL-US)、Google Inc. (GOOG-US)、英特爾 (Intel Corp.)(INTC-US) 和 Adobe Systems Inc. (ADBE-US) 等矽谷科技巨頭,先前捲入共謀避免挖角對方人才,藉此壓低薪資的訴訟醜聞,現企業主已同意支付 4.15 億美元達成反壟斷和解。"

當然,美國法院的判決並不代表一定符合經濟學的邏輯,但我是以此為出發點,所以想到如果能我們希望減少雇用方的各項限制,讓雇主可以更加自由選擇受雇者,那麼,是否也可站在另一方立場,減少資訊限制,讓受雇者也可以更加自由選擇雇主?受限於商業機密,也許並無法做到薪資資訊完全沒限制,但薪資資訊揭露程度多一點點,應該會更增強一點雇主的薪資競爭。增強了競爭就我的理解也會使效率更高不是嗎?

@Chilion Yang

所以我說你不懂經濟學也不懂雇主心理。

1. 所有的買方本來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在侷限條件內壓低買價。

最常見的謬誤就是一方面批評雇主刻意壓低薪資,但是一方面自己要專在百貨公司週年慶才出手購物。

這種人就是站的說話不腰疼,口嫌體正直。

2. 你要搞清楚,經濟學上買方跟賣方永遠不可能存在競爭關係。

買方之所以能壓低買價,永遠都是因為有2個以上的賣方在競爭。

我以前寫過篇文章,邏輯清楚地展示:壓低工資的不是無良雇主,而是應徵工作的這些勞動者自己。

榖賤傷農豈是中盤商的問題,根本就是農夫自己產出太多才能榖賤。

3. 雇主將薪資列為機密資訊,根本就不是因為要壓低薪資。你有這種誤會,所以我輕易看出顯然你沒當過雇主。

越大的機構越傾向將機密資訊列為薪資的規範,倒是越小的機構越不這樣做。為什麼?大機構理論上租值更多,更能養米蟲,也更有機率over-priced部分員工;小機構沒啥租值,更斤斤計較員工薪資。為什麼反而小機構相對比較不在乎員工薪資的機密性?如果你連這點客觀事實都沒觀察到,那表示你對勞動市場存在諸多誤解。

我沒義務教你,我只簡單點一句,你能想懂再來繼續問其他問題。

答案的關鍵在於「時間是薪資的委託量」。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