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藥馬兜鈴酸的問題,可以參考這位史丹佛電機博士後來轉業中醫的文章「中藥有馬兜鈴酸致癌的問題?」。
我另外想補充的點有三:
1. 「98位台大醫院與長庚醫院的肝癌病人,發現其中有76位病人帶有馬兜鈴酸代謝物與基因具嘌吟核的碳基化合物結合而成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因此認定「台灣近八成的肝癌是由馬兜鈴酸引起的」。」這樣研究的樣本數會不會太少?
再者,科學邏輯上「高比例肝癌患者具備這樣的馬兜鈴酸基因突變指紋」是否可以反推成「馬兜鈴酸引起肝癌」?我認為是講不通且邏輯過度跳躍。
這就像「下雨時,往往天空有很高比例的被雲遮蔽」這樣的現象,可以反推成「天空有高比例的雲就會引起下雨」?邏輯上顯然是錯的。
又,其他侷限條件呢?怎麼都不見侷限條件之排除或指明,就能得到結論?這樣還是符合科學方法的研究嗎?
我認為現今有非常多的醫學研究,無論是作者本身或被記者解讀之後,常有這種邏輯錯誤出現。
2. 相關馬兜鈴酸完全沒有討論劑量。
中藥跟西藥一樣,某些東西低劑量與高劑量時有極差異!低劑量能治療疾病,高劑量卻可以殺人。
講更極端,純水(H2O)高劑量下一樣可以毒死人。
可我看到的台灣報導,記者完全不提馬兜鈴酸要多高的劑量才會引發肝癌?低劑量下是否還具備高毒性?
此外,如同本文作者強調,同樣叫「木通」,但中藥真正在使用的「川木通」並不含馬兜鈴酸;相反地,含馬兜鈴酸的「關木通」中醫並不使用,中醫藥典也特別名列提醒醫師、藥師要詳加分辨。
記者不顧真實中醫用藥方式乃至於藥典記載,一杆子把中藥打成「台灣引發肝癌主因」的入罪模式,未免太紅衛兵了吧?
而過去30年來,台灣醫藥衛生官方單位乃至於少部分西醫常常用這種混水摸魚地抹黑栽贓污衊中醫,究竟是無知亦或別有居心?
3. 刻意忽略中藥炮製
許多中藥的生藥具有毒性無誤,但實際中醫少有人會使用生藥,而多須經過炮製。
我想許多跟我一樣家裡從事中藥的小孩,打小就對「雷公炮製法」耳熟能詳。
生附子毒性猛烈,可能引發心臟麻痺;可是炮附子卻是許多慢性病患需要的良藥。
過去我看過一些台灣醫師批評某些中藥生藥含烏頭鹼,極其危險云云… 可實務上沒有人用生藥啊!這就像許多西藥的原料也是劇毒,難道我能就此批判西醫刻意拿毒藥餵病人?
當然如某些化療,還真的就是拿毒藥餵病人,有本事你找個身體正常的人來吃吃?
又,某些藥材原料沒太大問題,反倒是被西藥精煉萃取過之後成為毒藥!最知名就是麻黃,中醫主要用來宣肺、發疹、止咳、通鼻竅、止癢,被西藥精煉過後的麻黃素倒成為安非他命的原料(當然化工技術進步,提煉麻黃鹼不見得一定要用麻黃)。試問這又是誰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