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ASAP關站談Amazon.com

日前我在「再談PCHome–以經濟分析觀之」一文中提到的經濟邏輯:

…"這種仲介行業關鍵始終在於「集客力」:客人不夠多,廠商上架意願低;商品數量少、不夠便宜、介面不夠簡潔,集客力就差。二者某個程度有點雞生蛋、蛋生雞。多數仲介業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因此,這種商品仲介平台會希望透過「低免運費門檻」來吸引客人與廠商,是一條幾乎人人都會走上的不歸路。另一方面,平台商如果太常片面隨意搞商品折扣競爭,廠商遲早會受不了而出走。

流量不夠大,規模經濟出不來,財報就很難看;流量大到一定程度,可將平台與倉儲成本攤提到很低比例時,獲利會驚人噴發。而這段成長過程是痛苦的,Amazon如是,PCHome也如是。但PCHome面對一個與Amazon最大不同侷限條件是:"台灣市場太小"!建置一個平台後可收的上頭租值,台灣就是不如美國。

經濟分析上也意味:要集資與PCHome競爭的門檻遠低於欲與Amazon競爭。

所以當強力競爭出現時,平台對客戶廠商最明顯的競爭差異始終只能在「降低購物成本」或「減少廠商費用」這兩個自殺利潤空間的策略上打轉,也就註定平台租值在激烈競爭出現時必然快速下跌。"

ASAP看來就是集客力始終上不來,造成基礎建設的規模經濟也一直出不來,帳面虧損肯定是很難看的。

此外,該站從最早的「閃電購物」改名為「省錢購物網」,可知對多數消費者而言,「快速到貨」只是一個加分,但非必要條件。網購偏好始終還是在「省錢」這點上打轉。

這邊我再多談一點,就是我認為實體店面的集客力某個程度上還是比網站的流量來得容易觀察。

例如台北信義商圈或北加州的Stanford Shopping Center,我都可以從人流客觀觀察推估5年內大概不變(因為商圈轉移通常起因於重大侷限條件轉變,此轉變通常發軔到被察覺往往需時幾年甚至十幾年)。但購物網站除非本身是上市公司需要揭露財報,否則非常不容易估計其集客力究竟幾何?且即便是上市公司,消費者的轉換其他網站成本往往很低廉,因此要推估5年甚至10年後是否依然熱門?其實困難度很高。

想想Facebook當年崛起時,最大的社交平台可是Myspace!而後者流失客源的速度快得離奇!變天如此之快,謹慎的價值投資者對未來收入流之預測費用非常高。

認真追究Amazon的財報,可以發現真正獲利金雞母是AWS,零售部門只是創造營收與現金流,除了北美市場之外的獲利貢獻其實是負值。(2017年Operating Income北美零售2837M,國際零售 -3062M,AWS 4331M)。再深入一點,還可以看出Amazon這家公司正逐漸面零某些生產要素邊際產量下降的狀況。這也是說,Amazon的成長在關鍵侷限條件不變的前提下,5年內到頂是可以預見。

而另一方面,在自己使用過AWS、Google Cloud Platform與微軟的Azure後,我並不覺得AWS有非常獨特之處。可能我的公司規模太小,只是單純提供線上商店服務;這部份有待重度使用者提供意見。

不過我從自身使用經驗揣度:AWS並不如想像中地具備壟斷地位,意味著其未來獲利貢獻會被競爭而侷限。

以上幾點綜合,我認為就是為什麼巴菲特雖然嘴巴上說:「沒投資Amazon.com是錯誤」,但始終沒有真的買入的原因。到現在我依然認為Amazon股價是太過高估了,其內涵價值遠低於股價,我猜測巴菲特與孟格也是這樣看的。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One reply on “ASAP關站談Amazon.com”

ASAP與Amazon在現況與本質上有很巨大的差別, 但是本文卻把兩者歸於一類. Amazon不只AWS, 還有許多其他的服務和programs. 簡單地說, 現在的Amazon不只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 這是筆者漏掉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過筆者說的沒有錯, 如果單就"電子商務"業務來說, 在財務面來說Amazon的確不樂觀. 但Amazon在2011年經濟風暴末期, 就己經開始轉型, 且轉型的非常成功.
但以現今的Amazon來說, 他的定位已經不再是電子商務, 他們提供多采多姿的服務, 且這些服務與內容己深入到美國人民的生活當中. 他們每個部門都從零售批發商朝著通路平台前進, 這是北美境外的人不容易理解的. 不過, 若您將他們Amazon的部門與服務全展開的話, 是輕楚易見的.
2017年馬雲的新零售新媒體等五新趨勢, 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在研究中國現況, 與參考北美環境/Amazon的演進後提出的.
淘寶很大, 營業額大到超越Amazon, 但截至2017年的淘寶也僅僅不過是成功的電子商務. 馬雲也理解到這點, 所以才會點明阿里巴巴未來前進的方向. 我個人會說, Amazon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啟蒙者.
Amazon很大, 從開創以來, 就為市場帶來許多革命, 雖然這意思不代表他們大到不會倒. 但是現實是, 他們一直是許多商業模式重要的指標與創先者.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