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的MRI(核磁共振成像)部門,年營業額$190億美元,近來受到中美貿易戰創傷甚深。理由在於該部門雖然主要工廠位於威斯康辛州與南卡羅來納州,但其生產的MRI,部分零件來自於GE位於中國的工廠。甚至部分半成品是在美國生產零件後,運往中國組裝,再運回美國生產線完成終端產品。
GE的MRI機器售價從$50萬~$1千萬美元,其中以每$5元就有$1元零件來自於中國自家工廠。貿易戰開打,要另覓其他來源必須付出相當代價,而且無法於短期內達成。
*(我:從經濟分析來看,機會成本不僅僅是另設工廠於他國,也包含原本營運得當的中國工廠被迫停擺或轉為他用所受到的租值損失)
單單以GE而言,就大約有30幾種零件面臨如此窘境。牽涉產品包含噴射飛機引擎、火車頭、蒸氣機…等。
貿易戰引起的關稅壁壘,讓採取類似全球化分工的大型企業必須額外負擔毫無義務的稅賦,只是徒增成本同時降低美國企業競爭力。
————————————————–
還是那一句講到爛的經濟邏輯:
貿易戰的本質就是強迫國內人民用更高代價去完成原本較低代價就能滿足的需求。經濟學來看就是「無效率」,就是「租值耗散」,白話叫「浪費」。
就是一種刻意每天在後車廂擺上500kg重的砝碼再開車的蠢行為。
因此,貿易戰發動國自己要付出相當高代價,這不是單單一張簡單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就能解釋的現象。拿張平衡表還說得自己是在秀什麼高深學問?我想還是少說少丟人。
同樣的,貿易懲罰清單即便沒有消費品,其從原物料、半成品到生產工具下手,其效應也終將必然傳遞至消費端,同時貿易戰發起國的失業率增長也是意料之中。
再多談一步,過去我們討論過,解除管制開放市場必然對全體有利,但始終會有一群既得利益團體受害;反之,貿易戰下新的管制措施下也將會有新興利益團體,使得未來要裁撤貿易壁壘碰上阻撓。這將會是必來的經濟與政治雙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