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幾年前一堆毛利僅3~4%的電子產業出走時,某些蠢蛋開心地宣稱「台灣產業即將升級」。
而經濟學明白指出,制度僵化、市場開放度不夠、政策混亂不明使得預期的交易費用大增,會從邊際上把產業逐漸趕走,而且連高租值產業也會慢慢跟著出走。產業空洞化是必然。
2007年我就預言目標市場與中國高度重疊下的台灣人薪資不僅不會成長,甚至要被拉到跟中國大陸一樣水平。(https://wp.me/p9ffS3-G)
這個經濟預言,11年來始終準確。
2. 現在這堆毛三到四的宣稱要回台灣,然後這群蠢蛋又欣喜若狂?是不是哪邊怪怪的啊?
3. 誠如我這一年針對中美貿易戰的判斷,我認為「格局轉為長時間小打小鬧的貿易戰」大勢底定,此侷限條件下真正被迫遷廠的還是那些低租值企業。高租值者留在中國沒啥問題,而且留下來成本比遷廠他國來得廉宜。
這些低租值被迫遷廠的,我不認為台灣會是主要標的國。就算有,也只會是利基型市場的部份供應鏈遷過來,對整體台灣經濟發展不會有太大貢獻。
享受轉單效應果實者,還是會以東南亞其他國家為主。
結論:
小型貿易戰下遷出的廠商多是低租值,其中大部份不會遷回台灣;若多數真要回台灣,那是台灣的悲哀而不是喜訊,代表現在隨便越南、緬甸、泰國、菲律賓、印尼等等都已經超越台灣了。
高學歷台勞輸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