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幾個數字–
1. 台灣2017年約養有5百萬頭豬;中國是世界最大養豬國,養有433百萬頭豬,第二大養豬國歐盟150百萬頭,第三大美國73百萬頭。
台灣只是中國的零頭,約莫1.15%。
2. 世界第一大豬肉出口為歐盟,2017年出口量2857千公噸。第二大出口國為美國,2555千公噸。第三大出口國為加拿大,1324千公噸。
全球豬肉年產量約110,137千公噸。
台灣一年豬肉總消費量約為:820千公噸。僅佔世界產量約0.74%。
3. 依據畜產會統計資料,2017年台灣肉豬平均每公斤生產成本為新台幣$54.76。平均拍賣價格約$76.84。
同時期進口生鮮豬肉每公斤價格約$78.6;冷凍豬肉約$78.1。(豬肉進口稅率為12.5%)
結論:
a. 台灣雖然豬肉自給率高達9成多,但總消費量佔世界供給量而言僅千分之七,即便台灣豬隻因為疫情與撲殺而全部死光光,全部靠進口豬肉也難以大幅影響世界豬價。
反之,要供給台灣豬肉消費,世界產量角度來看是綽綽有餘。
b. 扣除貨物稅與進口稅,原始豬肉進口未稅價格約莫在每公斤新台幣$66.5,約莫只比台灣本地生產豬肉成本高2成,比拍賣價格少14%。
換言之,假設全面進口豬肉,搭配政府減稅措施(2014年曾經針對豬肉實施過進口稅率減半優惠),台灣豬價也不會有太大漲幅。尤其考量上次口蹄疫每公斤豬肉拍賣價掉到$8、9元來看,恐怕實際上的需求減少得會又快又猛,豬價上漲幅度更是被約束。
c. 所以會因為豬瘟肆虐台灣從此沒有豬腳飯、腿庫飯、魯肉飯?完全不可能。
PS 有些人聲稱台灣豬肉味道比較好,事實上台灣主流豬種好像也都是外來種。
例如常見大白豬約克夏、藍瑞斯都是英國引進的。黑豬盤克夏也是英國引進。
就連賽神豬的台灣黑豬其實是中國太湖豬與英國盤克夏的混血種!
也就是說,台灣豬死光了,再重新從國外引進,其實只是重走一次先人的步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