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權經濟認為,財產權實質內涵的清楚劃分是市場經濟的先決條件。
奶奶廟本身就是很清楚的「承包制度」,是一種極為類似百貨公司或夾娃娃機店的安排 — 上頭有個總財產主,再分租給底下許多店主或機台主。而分租契約的內涵多半是由「固定租金+抽成」的混合制度,是現今已知面對生產行為不確定性與風險的常見契約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s)。尤其上頭租值高的行業(亦可看總財產主先期投資額高),例如百貨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
各分租主之間的競爭下,市場反應速度快且創意無限。 例如車神與地藏菩薩在一起的「一條龍服務」 — 放心開車,車神保佑;保佑不了,死有菩薩。又例如月老除了傳統的姻緣配對,也擴大服務項目到「和解」。
就像台灣夾娃娃機也有機台主放英文原文小說測試市場閱讀品味的。
2 奶奶廟也一語道破多數宗教的本質:「市場需要什麼神,我們就創一個唄~」
3. 最後,說到文化融合,當然不能放過台灣早年就拍過的「關公大戰外星人」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