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我看「美的好朋友」關於葉黃素之回應

1. 從經濟分析角度來看,我一年前的文章已經說過,這種扮道德高點踢爆他人的媒體很難有可獲利的商業模式,理由如下:
a. 本身沒有驗證實驗單位,只是利用已知論文或醫學知識在從事「所謂的踢爆」,那知識人人可以傳遞的前提下,只要不「全文複製」構成著作權侵害,則你傳遞的知識邊際收益近乎於零。
這也是說,美的好朋友從一開始的「訂閱制」就不可能成功,因為知識傳遞門檻在網路時代太低。
對照來看,美國幾千家報社均因網路興起而獲利能力消失,僅有WSJ、NYT這類超級知名報紙才有本事靠全球網路訂閱付費「勉強苟延殘喘」。可見在網路世界,知識邊際獲利是近乎於零(恰恰也等於知識傳遞的邊際成本)。
而WSJ、NYT的主題包羅萬象或是有一定專業時效性,語言也是採世界最大的英語市場。
美的好朋友主題過於狹隘,僅使用繁體中文市場有限。再加上創辦人與團隊的政治傾向天然地排除了大陸市場。這是先天之不利條件。
b. 靠踢爆他人很容易得罪同業或相關廠商。這註定此媒體「很難拉到足夠的廣告營收」。
反之,也因為自身的「道德高點定位」,假若出現廠商廣告,也會被放大檢視。讀者會懷疑其中立性,而利益相關的業者則會雞蛋裡挑骨頭。
這樣的可能性也會嚇阻廠商下廣告的意願。畢竟沒有人想當放大鏡下的螞蟻被烈日灼燒。
c. 訂閱制走不通、廣告拉不到,從經濟分析角度來看,美的好朋友這種媒體獲利來源有限下,推出自家產品恐怕勢在必行。
但若自家產品沒有「超越性」的品質與價格,同樣會回到b點一樣被人放大檢驗。而這套流程與戲碼正在堂堂上演呢。

2. 目前世界上有專利生產葉黃素的就是Kemin的FloraGlo與Cognis的Xangold兩家廠商。
貴公司用了後者,而歐美許多知名品牌也都使用後者,也多在台灣買得到。看不出來你們的「競爭優勢」在哪?產品差異性在哪?

其他成分在我看來也有同樣的疑惑。

3. 美的好朋友在此回應文中不斷聲稱:「…葉黃素跟玉米黃素只是配方組合的一部分,還必須搭配鋅、銅、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這些成分,才能協同發揮配方意義。」
或「但多數民眾不知道,這東西不是吃越大量越好,而是整個配方組成能夠協調發揮作用才有意義啊!」
身為法律專業,我只問一句:「你們現在是在宣稱或暗示療效嗎?」(打完收工)

PS. 查了一下阿里巴巴,中國的食品級酵母鋅原料報價約每克0.5人民幣,換算每毫克約台幣0.0023元。以貴公司每粒膠囊12.5毫克使用量來看,酵母鋅佔每粒膠囊BOM成本約0.029台幣。

而貴公司每粒膠囊售價是$20.88或$14.97。

當然,你們一定是用「知名歐美大廠」原料。其報價我還沒問到,僅提供中國原料報價供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