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Weinstein研究指出川普的關稅措施造成的成本主要是美國人在支付,而從去年到現在,美國人民因此每月額外支付 $1.4 billion。
2. 從CPI統計來看,中國進口商品在美國有明顯漲價趨勢。(圖片引自WSJ)

3. The tariff means some sales will never happen — which everyone pays for.
4. 美國人透經過以下兩種方式支付額外的關稅:a. 進口商犧牲邊際利潤吸收增加的關稅與b. 終端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價格。
5. 美國橡皮艇公司Sea Eagle有三個供應商(韓國,台灣與大陸),三者的製造廠都在中國。貿易戰開打後只有韓國供應商願意把生產轉到越南,另外兩家供應商都認為訂單量太小而不願意到中國以外的國家設立新生產線。
同時某生產商還指出:現階段中國與歐洲的訂單已經高於美國,廠商實在沒有誘因到非中國地區設廠徒增管理難度與成本。
6. Sea Eagle兩年前就開始在美國尋找供應商,但是inflatable kayaks(橡皮艇)所需要的生產機器, 纖維原料與零部件美國無人生產,就算整船想在美國生產,零件原料還是必須從中國進口。25%額外關稅一樣躲不掉。
況且硬要在美國生產橡皮艇所增加的額外費用恐怕還高過增加的關稅。
7. 當關稅從10%提高到25%,Sea Eagle的銷量立刻大幅下滑。未來如果維持此稅率,他們預測只剩高端高單價橡皮艇可以販售(高端品一樣是中國製)。
Sea Eagle表示:關稅將殺死橡皮停在中產階級的市場,未來也只有那些律師和醫師能享受此運動。
===================================
此篇文章應證了我先前好幾篇關於中美貿易戰的預測:
- 貿易戰本質是讓自己的國民用更高的代價完成原本的經濟活動。美國發起貿易戰必然要負擔相當高成本,本文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教授的研究也指出川普增加的關稅主要是由美國自己國民在負擔。
- 行為成本提高則交易會減少。貿易戰必然帶來整體經濟活動量下降的結果。(橡皮艇中產階級市場的消滅)
- 生產線轉移的成本非常高,不是那些不知世事的總體經濟學家圖表公式隨便胡扯這麼簡單。某些侷限條件下,根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能夠滿足「價格,時間,量體,品質…」等等需求的非中國產供應商。
- 在現有貿易戰架構下,中國製造將被迫不斷升級,未來20年內中國製品質將等同甚至超越現在的日本製。
參見:
(1) Alchian-Allen 定律
(2)美國的自由貿易史
(3)關於中美貿易戰的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