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好的在地觀察文,打臉一堆台灣小鼻子小眼睛的綠井蛙。
兩個重點:
- 上海光是一個行政區就大過整個台北市,因此上海Costco的位置對於許多上海市民而言通車時間來回恐怕要2小時以上(特別考慮上海的塞車狀況相當嚴重)。
我猜一堆台灣井蛙根本沒注意到:上海市的面積是23個台北市!
- 上海電商送貨到府服務已經非常成熟且快速。
因此經濟學上來看,上海Costco的成功關鍵侷限條件有三:
a. 展店速度
b. 商品與電商、代購業者的差異性與價差空間
c. 商品為正品的可信度
尤其以b、c為最重要。
我沒此文作者那麼悲觀,尤其土地廣闊這點,美國也是一樣。
但我也同意Costco在美國面對的侷限條件的確與在中國都會區非常不同。中國的市場自由度遠高於美國,造就電商服務與代購等等活動都高於美國市場,這對Costco而言意味著比美國本土更強度且更靈活的競爭。這一塊是多數美國公司在中國真正踢到鐵板的地方。
因此授權範圍、授權深度以及中國區Costco主事者本身的競爭意識與薪資結構會大幅影響Costco在中國實體店面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