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篇典型價格理論沒學好的例子。

是的,一胎化政策確實造成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男女失衡,但這位普通人卻完全忽略:
1. 根據最近一次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20歲~39歲適婚男女的人口差異,男性比女性多590萬人左右,遠低於普通人聲稱的「三千萬光棍」。總人口男女差的確達三千萬,但適婚年齡區段差異並未如此巨大。
2. 過去十年來,中國出口新娘人數在減少,但出口丈夫的人數在增加(例如中國男性已經是南韓女性外籍婚姻的最大來源國);過去十年來,中國進口外國新娘的人數也在增加(例如烏克蘭女性)。
而有趣的是,中國每年涉外婚姻登記統計來看,2000年~2003年才是高峰,之後隨著中國經濟與財富增長反而下降。(我認為這恰恰印證「中國新娘出口大幅減少」)
姑且不論詳細的現況,單從理論思考婚配市場時忽略「供應來處與去處均可能包含他國」的重要條件,這種水平顯然價格理論基礎就沒學好。

3. 1985年~2018年中國離婚率增加六倍!光是2018年離婚案件達4,460,849對(將近9百萬人)。這些人可能會或不會重新進入婚配市場,與此同時,這些離婚女性進入地下性市場(特別當今微信等通訊平台發達)的人數難以統計,但卻實在地提供了光棍需要的性服務市場供給。當然,現今豐富的情色資源與性愛工具等,也可能相當程度滿足光棍男的性需求。(當然講究性平等的現代,反之可能亦然)
同樣地,離婚率增加六倍也可看做女性需要經濟依賴男性的程度下降,這也是說不需要結婚的男女比率在其各自族群中也是上升的。
4. 當男女婚配市場出現嚴重失調,女性供給遠低於男性時,則透過簡單的價格理論也知道:女性在婚配市場的價格會上升,從而改變供應行為。是的,別相信那種「重男輕女是牢不可破的死觀念」鬼話,會講這種話的經濟學已經不及格了。
5. 至於中國歷史上男女嚴重失衡時曾出現的「共妻」現象,我猜這位普通人大概也不知道。
至於其三點分析,都只是「普通人的水平」,除了當笑話也沒啥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