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自以為是的無知者最可怕。
1. 語言在競爭之下,講究「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 )— 這意味著學習越多人使用的語言可以在單位學習成本上取得最大效益。
如果台語、客語真有優異之處,自然會在競爭中生存。反之則被淘汰實屬正常。
所以這位華師傅根本看錯問題重點:長輩希望晚輩學好國語才不是因為要上大學,而是因為未來工作生活的效益最高、溝通成本較低。
覺青很常見的毛病:看問題看不到重點、自以為的解方更是做虛功。
2. 所謂的「台語」根本就是華語的一種,而在競爭之下逐漸消失也沒啥可惜。人類自古以來消失了幾萬種語言,又如何?
況且,所謂的「華語」三千年來就是一種變動的概念,漢朝人的口語我們是完全聽不懂的。
台語也不過就是閩南語的變種,海峽另一頭還有上千萬人在使用,哪來消失的恐懼?
3. 這也是說,如果硬要跳過自由市場競爭,引入政府補助母語教學,其結果註定是稅金與社會資源浪費。
我們自然也可以想像這位先生主張的「考試改用台語/客語」的下場,是整體社會要浪費多少資源結果是把下一代教育得失去與中國市場本應享有的低溝通成本,同時英文依然普遍性的爛。
PS 我上小學以前只會講台語,菜市場長大的小孩,並不覺得這位先生台語有多好。
國語是7歲以後才學。至今家裡都以台語居多,但我依然反對這種蠢蛋。
#你是要讓下一代格局更大與世界接軌 #還是要越活越小只在當地靠北靠母卻無勇氣與條件出去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