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大王又整理了2009年H1N1在美國的時間線,強!
值得注意Nathan把美國政府面對H1N1與中國政府面對新冠壯病毒的時間表相互對應,可以看出美國政府許多緩慢、無效率之處。
用事實比較,可以看出許多人對美國的強大或號稱民主帶來的效率其實是基於幻想、偏見的成份居多。
特別是針對所謂的「政府隱瞞實情」一事,當現在許多人指責中國政府公布的約8萬確診病例是故意低報,這些人聲稱確診人數恐怕有80萬以上。
這些目前只能是臆測。
但美國呢?當首發病例後3個月,美國CDC聲稱H1N1確診+疑似病例為2萬7千多人時,實際數字其實在1000萬人~1400萬人之間。
政府隱瞞?呵呵
從首個發現病例起,5個月後美國CDC直接宣布「停止記錄H1N1疫情」,讓各州自由發揮自由報告!CDC承認許多州政府將疑似H1N1病例以「一般流感」呈報。
疫情發生後7個月,WSJ之類的報紙開始出現報導文章聲稱「罹患H1N1人數被過度誇大」…云云。
疫情發生後8個月,CDC宣布「H1N1罹病人數約在2千2百萬」,但隨即美國媒體NBC提出質疑,認為CDC刻意低報數字。神奇的是,二天後CDC更改公告,把H1N1罹病人數一舉拉到5千萬人!
相較於中國激烈的防疫手段,當年美國面對H1N1非常佛系,簡直入定成禪。
值得一看的比較。
說說我的想法:我並不認為「激烈、不惜一切代價的防疫手段」一定對。
經濟學看,各種從寬鬆被動到嚴格激進的防疫措施都必然付出不同成本,而這不同成本相較「完全不防疫所付出的代價」之間比較,始終是必須客觀面對的。
稍有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史者,如果對日本的「完全玉碎」政策感到不可理喻或可笑,那麼面對疫情,其實我在談的是一樣的東西。
過度管制與禁止一切活動的成本,很多人被迫面對的財務損失、妻離子散甚至絕望自殺,是現在熱頭上要求「不惜一切代價防疫」的激進者看不到的。
最明顯兩個現象值得思考:
1. 過度防疫如造成經濟停滯,則因此受的苦甚或自殺的人有沒有可能超過病毒帶來的痛苦與死亡人數。
2. 過度防疫付出的社會財富,將影響整體社會處理下一次新天災人禍傳染病發生時的可調動資源。這是說,用盡100%力氣防了這次,造成下次再無力氣可用只能放棄, 兩次加起來死亡人數恐怕遠超過「這次與下次都用50%可調動資源」的策略。
要記得時間的流動,我們不知道什麼時間點又會出現什麼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