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近日美股暴跌隨筆

很多朋友對近日的崩盤很焦慮,不斷來私訊詢問。

針對美國的經濟我近日已經花了兩三週寫一篇文章探討,但尚未完工。

不過一年半前我曾寫了篇「未來二年增加現金持有比例會較佳」的文章,建議可以逐步增加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yyutdxsk)

我自己身體力行,所以雖然不認為這週的美股慘跌(可謂08年金融風暴以來最慘)是整個熊市的正式開端,但就算是,也是準備好銀彈等待入場時機。

回過頭來針對正在著手的文章,就貼出一小部分當做預告如下:


「…..2020年2月股神巴菲特(W. Buffett)在年度財務報告股東信中起筆就提及:1924年的經濟學家Edgar Lawrence Smith本想寫書證明「通貨膨脹時期股票表現優於債券;反之通縮時期債券會優於股票(Going in, he planned to argue that stocks would perform better than bonds during inflationary periods and that bonds would deliver superior returns during deflationary times. That seemed sensible enough. But Smith was in for a shock.)」,但研究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如果具備正確通貨膨脹觀念就會知道通貨膨脹時期股票表現不見得會優於債券,反之亦然。
單純以「股票vs.債券」是錯誤的切入點,庖丁解牛的關鍵在於股票背後的企業是何種貨幣身分。
而且,「xxxxxx」才是財富移轉主因,這是說我們有可能預先判斷哪些公司在通膨或通縮時期會有更好的股票表現。不容易,但不是做不到。這點xxxxxx在1959年的研究指出了經濟學上的可能性。
接著,巴菲特又繼續引述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長期以往,一家堅實企業的資產真實價值會複利增長,不同於支付給股東的股利。(Over a period of years, the real value of the property of a sound industrial is increasing at compound interest, quite apart from the dividends paid out to the shareholders.)」
同樣地,如果正確理解經濟學與通貨膨脹概念,就能理解「企業保留盈餘的複利效應」之力量是怎麼從兩個方向而來匯聚交互作用,並經過怎樣的機制反應到股價。……」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