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導:「Coronavirus exposes America’s broadband problem」

重點摘錄:
1. 目前美國仍有2100萬人口完全沒有網路可以使用。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指出美國鄉村地區約1/3人口家裡沒有網路可使用。
2. FCC製作的美國網路普及地圖準確度遠遠不足,報導的主人公Tom Egan雖然住在紐約上州,距離最近的城市僅15分鐘車程,在FCC此地圖上應該「有網路建設」,但事實是過去30年來Egan的家裡始終沒有網路可以使用。
他早已放棄向ISP業者申請網路,因為即便線路就在他的住家半英哩外,業者依然以「用戶不足以負擔成本」為由拒絕多拉半英哩。
於是他自己購買$4000美元的天線裝在隔壁山丘上友人屋頂,再把訊號轉至自家。
Egan居住區域的小孩如要使用網路,只能上圖書館或提供免費wifi的連鎖速食餐廳。
但此次COVID-19疫情讓這些提供網路的地點都停止營業,被迫困在家中的學童們其實並無網路可以使用。
3. 英國網路覆蓋率達99.5%;歐盟地區是96.7%。
(中國大陸行政村通光纖比例96%,行政村4G網路覆蓋率95%)
4. 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指出家裡有網路的學童成績比沒有網路的高。
5. 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亦指出美國無網路地區,從「申請網路核准」到「網路真實開通」,平均費時2年。至於申請核准要多久?不知道。
6. FCC預估要讓美國家家戶戶都有網路可用,尚需花費$800億美元投入建設;但行業顧問公司Deloitte 則評估最少也要$1500億美元。
7. 研究亦指出FCC的網路覆蓋圖資料錯誤率很高,實際上未有網路家戶數量應該是2倍以上。
8. FCC民主黨籍委員Jessica Rosenworcel指出,即便FCC內部明知他們需要重新繪製正確的「網路建設普及現況地圖」才能制定更正確的網路建設政策,但現任川普指派的主席Ajit Pai卻於內部會議明白表示:「最慢在總統大選前13日,務必花掉$160億美元預算用於網路基礎建設。」Jessica Rosenworcel認為完全本末倒置,單純就是要先花錢才回頭去蒐集資料。
我的看法:
a. 我舉過經濟學大師Milton Friedman曾說的四種效率狀況,這裡再重複一次:
花自己錢處理自己的問題 > 花自己的錢處理別人的問題 > 花別人的錢處理自己的問題 > 花別人的錢處理別人的問題。 (見影片)
b. 美國鄉村地區基礎網路建設不足的主因源自於1984年的反托拉斯法大案–「分拆AT&T」!
此案中美國政府錯誤地認定AT&T內部複雜的「市內電話與長途電話的交叉補貼體系」是濫用壟斷地位的定價,卻忽略事實是:
(1) 電話線路這種以『網路效應』為獲利商業模式,在一定條件下同一線路越多用戶邊際利潤越高的現象使得都市用戶毛利率遠高於鄉村地區。
(2) AT&T正是以都市用戶毛利補貼鄉村地區,方得實現美國政府要求的「電話普及率政策目標」。
當法院以反托拉斯法禁止私人企業以內部補貼方式達到政府政策要求時,誘因制度改變後自然更無廠商願意或長期有能力投入鄉村電話線路基礎建設,當然也就影響後來的網路建設。
從歷史宏觀視角來看,美國聯邦政府干預了自由市場闖下的禍,現在靠政府FCC花幾百甚至上千億美元都無法彌補。
美國主流媒體(包含英國金融時報的這篇報導)都以為「是自由市場造成城鄉基礎建設差距」,但事實恰好相反:是政府干預造成城鄉差距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