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隨筆

中醫精氣說/陰陽說/五行說/臟象說與科學方法論


科學哲學大家Karl Popper以降的科學方法論來看,中醫的上述學說都存在「定義不夠精確」以及「容易落入循環論證(tautology)」的問題。循環論證之所以不具備科學解釋力,是因為該理論「永遠對,不會錯」,從而失去科學理論的基本性質 — 可證否(refutability)。

但tautology本身並非不科學,而是我們如果能夠指明:a. 特定場景下名詞的切實定義、b.客觀侷限條件(observable constraints)與 c. 內在自洽邏輯,我們一樣可以得到符合「可被證否(refutable)」的科學性解釋。

以經濟學為例,貨幣學大師Irving Fisher提出的「費雪公式」— MV=PT(貨幣總量X貨幣流速=物價X交易總量)就是一個tautology,但後來如諾貝爾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提出,特定客觀場景下我們可以使貨幣流速與交易總量不動,從而論證貨幣總量影響物價,並從而證實美國聯準會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錯誤貨幣緊縮政策造成大蕭條的發生與延長。一個循環論證的理論就具備科學解釋力。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在人體疾病相互影響之間能夠指明特定場景與條件,上述傳統中醫論理同樣可以達到科學性解釋力。

其中,拙見以為,定義與內在邏輯更清楚的陰陽五行與臟象說,均較精氣說更容易得出「可證否理論」也更具備科學性。因為各說定義精確性,拙見以為臟象>五行>陰陽>精氣,內在邏輯清晰性以及現象的可客觀觀察性也有同樣的比較關係。

因此如搭配脈相(寸關尺的陰陽、臟腑對應與脈相變化),我相信中醫可以像經濟學當年相對於物理學般,自創一套具備真實世界解釋力的科學方法論,同時符合主流科學的要求,甚至比西醫以統計學為主的方法更科學。

比如我們指明某病人的詳細可觀察病症、脈相,指明背後的病機症候邏輯,並可預測施以如何性質的藥物、方劑或針灸,病人在前述可觀察病症脈相上應有怎樣的對應變化。

西醫的醫療統計往往無法做到前述,只能假設參與實驗的亞健康者也是健康,亦或罹患相同病名者條件均相同。但事實上同病不見得具備同樣試驗條件。

以上簡略心得希望可以給有志於中醫基礎學術研究的朋友一點思考的線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