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份英國金融時報就已經報導過美國人民連接網際網路的困難。
請參見當時我的摘要。
截至2020年4月,美國仍有2100萬人口是「完全沒有網路可以使用」。金融時報指出的幾個問題,我認為尤以「地圖資訊不正確」為重,許多在官方聯邦傳播委員會(FCC)處,地圖上顯示高速網際網路建設完成的地區,真實根本就沒有網路覆蓋,居民就算想付錢也沒網路可用。
而這兩天美國華爾街日報也針對紐約州地區報導了同樣的問題依然未獲得改善。
WSJ:「Broadband Internet Promises Are Left Unfulfilled in Many Rural Areas」一文指出雖然現任紐約州州長 Andrew Cuomo在幾年前承諾該州將在2018年達成「家家戶戶有網路」的目標,但2020年快過去了,現實離目標根本差得遠。
除去聯邦政府已經補助的網路建設經費高達數十億美元,紐約州州政府本身額外再加碼$5億美元增進本州居民的寬頻網路建設。甚至在Charter Communication Inc. 併購時代華納寬頻公司的案件中,州政府介入要求Charter必須在2018年之前新增14萬5千個網路連接點。然根據該公司通報州議會,截至2020年10月,僅達成109000點。第三方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則指出數字並沒有這麼樂觀。
報導中紐約Hudson小鎮的居民幾乎多要群聚在公立圖書館的附近,才有wifi可以使用。這造成每天附近停滿打開車窗的汽車,人人在車上工作的奇景。(見圖)

一位名叫Tod Wohlfafrth的先生,居住在紐約Hillsdale,他每月支付$110美元購買極不穩定且最高速僅15M-bits網路服務,然而在官方地圖上,該地區州政府已經補助$150萬美元建設網路,該地區的ISP已經準備領取第二階段補助。然而對網路服務不滿意的小鎮居民組織的調查委員會卻發現,該鎮超過70%的家戶根本沒有寬頻網路可連接。
WSJ等於是幫我們追蹤了FT針對美國網路環境落後的後續發展–問題依舊,並無太多進展。
上篇文章我談過經濟學大師對於花錢效率的看法,在此容我再重複引用:
花自己錢處理自己的問題 > 花自己的錢處理別人的問題 > 花別人的錢處理自己的問題 > 花別人的錢處理別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