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醫學院脈診普遍很弱,教授沒能力教,所以學生也不會。即便在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也一樣。
前幾天好幾位同學排隊找我把脈,一一指明:
「你有脂肪肝(對!體檢報告也是這樣說)」
「你家族,尤其母親那邊有心血管疾病史?(對!你怎麼知道?好幾個都是這樣死的)」
「你年紀輕輕才20出頭就高血壓喔,我估計收縮壓大概120~130mmHg」(對!對!對!)
「你子宮卵巢有東西喔,估計是囊腫」(對)
「你月經剛走」(對)
「你下週來月經」(對,時間差不多)
「你現在風寒感冒要轉風熱了,今天晚上應該鼻涕就要變黃變稠,所以你藥方應該要如何設計,才能真正處理好患者的問題」(事後證明果然轉化,年輕的同學很好奇為何教授和教科書都說風寒風熱初起難以分辨,但我卻能準確分辨並預測轉化時間點)
這些明明都只是簡單的脈診,可是顯然學院派這些教授已經對此毫無知悉,開藥能力停留在見證套方,難怪坊間中醫普遍治療能力不佳。
我的大學長,畢業於北中醫前身(北京中醫藥學院)的李士懋教授,就曾在著作中痛苦承認自己當年畢業從業十年只能靠舌診與其他診斷技巧,結果療效始終不佳,甚至連續治療許多小孩急症結果均不幸死亡後,痛改前非研究脈學,醫術才大有長進。如今三、四十年過去,脈學依然不受中醫學院派體系重視,深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