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Google Mac 專利

ITC轄下的OUII駁回Google的「公眾利益」主張

Apple透過ITC主張Samsung侵害其專利權,發動「進口禁令」讓Samsung涉及侵權的手機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Google在這件事情上因為乃Android系統所有人與共主,不得不提供相當的法律協助。其中,Google於禁止進口令下達之後,在ITC回擊主張「禁止Samsung手機進入美國會侵害美國公眾利益」。

基本上專利法跟其他智財法背後主原則都是 — 貫徹專利權保護才是維護公眾利益,除非有例外情形發生。ITC的下的Office of Unfair Import Investigations表示

“With respect to non-party Google’s arguments, OUII first notes that 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an exclusion order would ‘advance’ the public interest (see Google Comments at 1); rather, the statute states that the Commission ‘shall’ issue an exclusion order ‘unless’ the public interest dictates otherwise. 19 U.S.C. § 1337(d)(1)."

也就是說,法律的邏輯並非「這個禁令可以怎樣促進公眾利益」,而是「除非發佈禁令會侵害公眾利益,否則就該發佈」。換言之,Google在這一點上跟ITC打仗,得先證明美國人民會因為禁止Samsung特定手機進口而受侵害,才有可能說服ITC取消禁令。

同時,另外一個重要法律邏輯:「要嘛你證明專利無效,沒本事就想辦法繞過它,別嘰嘰歪歪!

所以OUII又說:

Moreover, Google’s contention that the patents are not ‘inventive’ and are easily designed around, even if true, actually shows the lack of impact on the public interest – once Samsung designs around the patents, then its products will no longer be subject to exclusion.

簡言之,Google認為Apple的專利不具備「非顯而易見」這個創新性要素,而且很容易就能繞開。OUII質問:若真如Google你所言,那麼基於此專利而來的進口禁令,本身對於公眾利益影響也不會太大囉?(言下之意即 — 那你Google現在主張公眾利益受侵害是主張爽的嗎?豈不自打嘴巴?)畢竟照Google的邏輯,其實Samsung繞開專利設計成本也不用太高,事情不就完滿落幕?也用不著你Google來這幫腔啦。

最後,Google又主張禁止Samsung部分手機進口,會影響美國手機市場,造成不公平競爭或減少競爭(這顯然是衝著Apple來)。OUII也回應:

Google’s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lack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place (see Google Comments at 3-4) are contradicted by both the publicly-available information cited above and the Commission’s findings in other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similar products.

你Google主張的顯然與事實不合 — Android手機又不是只有Samsung一家在賣。

本文簡略Apple與Samsung(加上背後的影武者Google)所打的專利訴訟,其中一場戰役攻防到目前為止的局勢。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Mac 商業評論

Google也不好過


前幾天我提到Apple iPhone G4原型機流出的問題,目前發展越來越偏向那位工程師阿弟仔遺失在酒吧裡,而非是我推測的「遭竊」。

但我依然不認為這會是一場Apple在背後當藏鏡人的公關秀。原因在於時間點不對。目前而言,離Apple過去操作新產品謠言的時間程序來說,似乎太早;同時,Apple自家的iPad才剛上市,而且賣相佳、行情俏,實在沒必要在這時候就上演iPhone G4流出劇碼來移轉媒體的焦點。
現時現刻,我相信Apple還是希望大家的焦點多放在iPad,而非iPhone下一代,甚至不是剛剛更新的據說能溫度飆升到100度的Macbook pro

目前看來,很像我在某網站看到的說法:「每個人都可能曾經丟過手機,但對這位弄丟手機的Apple工程師來說,這次可能是最勁暴、最幹的一次。」

但在手機上不好過的不只是Apple,Google的臉色這兩天大概也不太好看。

Google推出了跟Apple iPhone正面對抗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很好。

可是擅長提供網路以及軟體服務的Google,竟然想撈過界來對終端消費者賣硬體,這挑戰的確不小(Google有對企業販賣伺服器硬體和軟體套件,不過這跟手機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美國行動通訊最大營運商Verizon Wireless宣布將不販售Google的Nexus One,這對Google打擊應該不小。

特別是市場上還一直謠傳iPhone將在Verizon體系販售。此事成真,對Google販賣自家的手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就Android系統來說,現在是百花齊放的前段,後續眾多手機廠商能用這個系統平台弄出怎樣的產品,著實令人期待。

不過就我的感覺而言,似乎Apple、Google和Microsoft面臨著相似的兩難困境:

平台太過開放,則整體產品品質管理不容易。很多問題,消費者可能把帳算到系統開發商身上,而非品牌商。
但是如果一昧要求品質與標準,則可能會淪為Apple現在給人「苛政猛於虎」的印象。這種印象多少會嚇退潛在開發商的。特別是當這潛在開發商的點子可能會是下一代的殺手級應用時,機會成本不可謂不高。

微軟在手機系統上過去要跟Symbian競爭,平台開放性相對較高,但也弄出不少問題麻煩。這次Windows Mobile 7似乎有點想學Apple,把很多東西重新抓回手上。

就市場後進者來說,Google走開放策略,試圖另外創造出網路效應格局,或許是跟Apple競爭的一步好棋。只是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
最壞的情況,就是既沒有創造出超越iPhone及平台上十多萬種應用軟體的網路效應,卻落得Android平台雜亂無章難以統一攻擊步伐的窘境。

另一方面,相較於Apple,Google的確很缺乏跟通路商「交陪周旋」的經驗與能力。
這次Google大膽地繞過電信商,打算從網路直銷手機的方式,顯然不是很成功。如何挽救頹勢?Google得下更多工夫。但前提是,Google得評估花這麼多資源在非網路廣告本業之外的手機製造銷售上,到底划不划算?這個成本效益分析問題,是Google自己該去思量的。

圖片引自:blogfornood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Mac 商業評論

Apple皮要繃緊了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產業界的競爭活動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Google Android手機系統推出到現在,成長力道不容小覷。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pub?key=tQovnV8PfAyYjlxmPNKVqXg&single=true&gid=0&range=Market%20Shares&output=html&widget=true

(資料引自comScore)

但商場上的競爭從來就不僅僅存在於產品本身,各種商業活動的角力往往才是致勝關鍵所在。

不懂這道理的,就會執著於「微軟或Apple產品封閉不開放,將走向末路」這種愚蠢論點。

同樣的,不懂的經濟學家或法律學者就會堅持一堆奇怪的反托拉斯理論。

今天紐約時報的大寶兄刊出讀者來信,真是有意思到極點:

“I’m the developer of the Texts From Last Night app for the iPhone. Anyway, I received an e-mail yesterday from someone at Google claiming to be in their Android Advocacy Group. He basically said that he wanted to open a line of communication with me in case I chose to port the app to Android, and he offered to ship me a free Nexus One to play around with.

“It shows that Google is actively recruiting developers to their platform, using the enticements of free hardware and open communication.

“Contrast with Apple’s approach: it took us about three months of resubmitting our app to Apple before they stopped rejecting it for inappropriate content. And even now (after we peaked at the No. 7 paid app), we still have no relationship with anyone there. Huge difference in approaches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翻譯大意如下:

我是個Apple iPhone平台的開發人員,我收到自稱Google Android 推廣小組的來信,希望能跟我建立起聯繫管道,以便哪一天我想要將現有的iPhone軟體移轉到Android上。 Google他們表示願意提供我免費的Nexus One手機讓我參考研究。
相較於Apple對待我們開發人員的官僚態度,Google顯然積極許多(免費的硬體還有開放的溝通管道)。

雖然不知道可信度如何,但姑且相信紐約時報大寶兄的名望。Google的頻送秋波,很難讓多少有geek血液的開發人員們不心動吧?

另一方面,除了來自於外在的競爭,最近Apple弄丟了傳說中的iPhone 第四代(也有說法是遭偷竊),這內部控管也是出大問題,看來最近Apple人事異動在所難免。而各大巨頭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明爭暗鬥也越來越精采好看!

(圖片引自GIZMODO)

我偏向相信遭竊一說,大過員工遺失在酒吧裡的說法。(話說我上上星期去Apple總公司附近的台式滷味店,怎麼就沒撿到iPhone 4G?)

當然,競爭行為態樣裡面也有很難看的,就是打不過別人就引用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來告人,拖垮競爭對手。
最近的Apple似乎也面臨著如此的風險
這類訴諸於政治活動的行為,經濟學上有個名堂,叫「尋租(rent seeking)」,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都有可能會提高交易費用。對廠商或消費者長期而言都是不利的,但是對於以此維生的遊說團體、公關公司、經濟學家、律師、政客或政府官員,卻是有好處的。
某種程度來說,我認為其實這都算是「制度性貪汙」,也就是將貪汙給制度化、合法化了。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Google鄭重推出–動物語言翻譯服務

昨天4/1愚人節,Google除了將自家公司名字改成Topeka之外,其實還推出了「Google牌動物翻譯機」!

這翻譯機跟我們傳統市面上常見的的翻譯機不同呢?這個新的翻譯軟體可以說是史上最強的翻譯軟體,因為它可以翻譯動物的語言!

各位從以下農場主人試用的過程,就能看出當人與動物之間可以彼此訴說愛慕之意時,一切是多麼和樂融融、幸福滿溢!

各位看看當驢子含羞地說:「愛你!」農場主人臉上閃過的那麼一絲絲酸甜,多美滿啊!

想知道你家貓貓狗狗對你有多少情話綿綿嗎?趕快上Google Android Market下載(當然前提是你得有一支Android手機)

分類
科技相關 Google 商業評論

Nexus One的影片評論

這部影片評論相當中肯,而且清楚點出Google新推出的手機Nexus One最明顯且最大的缺點:不夠友善的使用者介面!

可能這位美國佬說話語氣太像我一個同學,讓我整片從頭笑到尾。

其實毋須這位老兄的說明,光是看完他的操作過程,就完全澆熄我任何購買慾望。

分類
Google

Google PageRank數字背後的含意

前言:本文同時刊載於Taiwan CNET

Google PageRank是Google給網頁的計分機制,透過這個機制Google就能決定哪個網頁可能比較重要,比較是人們想要找的。
官方說法如下:

PageRank 如同個別網頁價值的指示器,透過龐大的連結架構來信賴網站獨特地民主性質。簡單來說,Google 說明網頁 A 連結至網頁 B 時,則視為網頁 A 投給網頁 B 一票。當然,Google 會查看票數來源,或是連結網頁接收的票數;同時它也會分析參予投票的網頁。透過「重要的」網頁來參予投票,並且幫助其它的網頁也成為「重要的」網頁資料。

重要、優質的網站會得到較高的 PageRank,同時 Google 會記住每次所處理的查詢情況。當然,如果查詢出來的網頁結果並不符合您的需求,重要的網頁對您也不具任何意義。因此,Google 將 PageRank 和精密的內文比對技術結合,來找出重要並且與您的查詢相關的網頁。Google 會將出現於網頁上的字詞顯示出來,並且檢查所有的網頁內容﹝及連結到此網頁的其他網頁內容﹞以決定這樣的查詢結果是否最符合您的需求。

如果嫌官方版本太過簡略看不懂,網路上關於PageRank的運作原理與數學公式等詳盡的說明也隨處可見,這裡就不再贅言。

有趣的是許多可以查詢PageRank的工具或網頁,會給你一個1 ~10分的數字,數字越高也就是rank越高;但到底幾分背後,象徵著什麼意義?

以下是我從國外網站看來的簡單文字描述,希望讓讀者們對於這些抽象數字可以有較具體的感覺。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Google 法律

Google AdSense聚會感想&對【無效點擊】的一些法律淺見

一.與會感想

4/18上午,我偕女友去參加Google在台灣舉辦的AdSense聚會。

其實這個聚會我覺得宣傳與廣告性質較重,對於疑難解答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例如會中Google從北京來的員工提到如何提高收益的辦法,其實在大多數的網站,甚至Google自己本身的支援說明網頁裡都看得到,因此對於較熟悉AdSense機制的站長來說,可能參加會議的幫助不如拿到獎品或贈品(Google T-shirt)。

讓我比較驚訝地是聽到有站長表示他已經辭掉工作,完全以網站收入維生;其中AdSense的收入正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我不清楚這位站長一個月能從Google這邊賺到多少錢,不過就財務管理角度來說,我會持相當保留態度視之。

有趣的是Q&A時間有不少站長均反應Google對無效點擊的認定問題,以及部份網站遭到停權的問題。前述以Google為主要收入的站長即表示他很擔心萬一他被停權怎麼辦。

而關於這部份我本來有舉手想要說說我的淺見,不過不知為何一直沒點到我。會後我走到前面跟Google的員工反應,但是他給我的答案也很制式,因此我想我乾脆在自己的網站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二.關於Google AdSense無效點擊的法律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