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公平、理想主義與其他同樣糟糕的東西」–一篇特別的畢業致詞

這是作家,P.J. O’Rouke,一場對美國某大學畢業生的致詞。

他提到幾點給大學畢業生的建議,相當有意思且深富意義。我翻譯我認同的部份如下,並補充一些我的看法:

1.出去賺大錢

我們活在一個如此富裕強盛的國度,周遭滿是金錢所能提供的一切舒適、便利甚至安全。然而,卻沒有一個美國的政客、意見領袖或宗教人物會要你「出去賺大錢」;他們反過來只會告訴你「金錢買不到幸福」。
或許金錢買不到,但是卻租得到!

誠實賺錢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對。財富並非像比薩 — 我全吃完了,你就只剩比薩盒可以啃。事實不是這樣的。
在一個自由且有健全財產與法律制度的社會裡,一個人富有了,其他人並不會損失什麼。

這部份跟最近紐約時報的兩個經濟學家所公佈的一項研究很有關係:越有錢真的會越快樂 (Are Rich People Happier than Poor People?)!
無論是國家對國家的人民富有與幸福比較,乃至於同一國家內國民的財富與快樂,均是有明顯的正相關。

同時這篇研究也某種程度的駁斥了過去「富國不一定幸福、窮國不一定悲苦」的那份研究,也間接撼動了「相對富有」的理論。

從個人與社會的經濟角度,一個有志氣的年輕人認真工作、腳踏實地的邁向富有,對整體社會的貢獻絕對是正面大過負面的!

放大的整體來說,一整個民族如果都勤奮、努力、重視教育與儲蓄,那這個民族就算多苦難,也總爬得起來。

在「新國富論」這本書裡面,總觀上下數千年的經濟史,得出來的結論即是:民族性格遠比一個國家有多少自然資源,更能決定該國的財富!

因此,在不違法、違背道德的情形下,為了錢工作本身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許多偽善的批評,本身並站不住腳,也沒有意義!

分類
歷史

是非不分乃正常;大是大非只是蠢(下)

上回我們講了些故事,看看歷史上人類如何弄巧成拙;最後一個故事甚至是殘忍至極的「種族屠殺」

這裡提個有趣的題外話:同樣是種族屠殺,為什麼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受到的譴責,遠大於澳洲人屠殺這些原住民呢?
是不是前者還有不少活口,而後者已經沒有曾受「切膚之痛」的苦主來嚷嚷?

是不是一些痛恨蔣介石228事件、白色恐怖的「大老們」,說起南京大屠殺、霧社事件反而不痛不癢,也是基於類似的原因?
反正別人家小孩死不完?

我沒有結論,只是提出個疑問。大家想想吧。

接續上次的話題。

歷史上可不是只有弄巧成拙之事,其實無心插柳的更多!

就拿台灣人都熟悉的「鄭成功」為例;這位歷史課本推崇的民族英雄,其實無心於拯救台灣。但諷刺的是,他的作為倒真的救了台灣於未來數百年後可能的悲慘下場。

分類
歷史

是非不分乃正常;大是大非只是蠢(上)

隨著近年來的石油價格飛漲,許多末世預言大行其道。

但回到經濟學基本來看,飛漲的石油價格同時也會讓其他替代性能源的相對成本降低;許多原本不被考量的能源方案,又重新站上台面。

其中一個非常火紅的,就是「生質燃料」– 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固體、液體或氣體。
其中,所謂的生物質係指有機活體或者有機活體新陳代謝的產物。

但根據1/15的聯合報報導:「生質燃料 歐盟坦承奪糧毀地

歐盟環保當局坦承,增加生質燃料用量可能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和雨林因開墾種植生質燃料作物被破壞等負面衝擊,歐盟將重新檢討有關運輸燃油必須有10%為生質燃料的政策,因為當初制定政策時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

歐盟委員會環境執委迪馬斯(Stavros Dimas)表示,現在是寧願沒有達成生質燃料目標,以免傷害到窮人或者環境。

一些環保團體和非政府組織強烈批評歐盟的10%生質燃料目標,將破壞環境和迫使窮人流離失所,因為有錢的公司將驅逐窮人挪出空地,以便種植生質燃料作物。…..不過在法規公布前,一些研究報告警告10%的目標可能帶來負面結果。他們認為,現有的歐盟法規草案未保護重要生態體系,例如可能因擴展種植能源作物以達到歐盟目標而受到威脅的熱帶稀樹大草原和永久性綠地。

他們發表聲明說:「破壞這些可吸收碳的草原,將導致更多碳排放到大氣中,因此降低或抵消了使用生質燃料的好處。」

原本大家認為的好事一件,沒想到反而造成更嚴重的災禍。

有趣的是,類似的例子在斑斑汗青裡卻是屢見不鮮。

20世紀初,一群有志改革的美國農業家,帶著新改良的棉花種子,來到貧困的中國農村,與傳教士和有志改革的中國官員一起合作,希望可以幫助中國農夫。
這些美國農業專家天真地以為只要能過將美國的技術傳授給勤奮的中國農夫,那麼脫離窮困的中國底層農夫就不會落入共產主義的思潮。

但可惜的是,這樣的舉措恰恰與中國的風俗起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