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

我們系列文章裡的第一篇談到全球糧食供需並未有真有太大的變化第三篇提出糧價高漲很可能多是受通貨膨脹影響而生

本篇將是此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將延續第二篇有關自由市場的概念,繼續往下談。

我們知道,一個真正自由的市場(無論是貨品市場本身或勞力市場),人力的分配與資源的分配,都會自然在價格機制之下獲得均衡。換言之,所有的供給需求資訊都會透過「價格」這個機制反應出來;這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租值消散。

我也反覆強調過,價格挺升的本身就是「價格下跌」的母親。任何一個親身參與投資的朋友理應十分清楚這個鐵則。

當一個商品廣受需要時,則原本的生產者勢必會努力增產、潛在的競爭者也將汲汲營營地欲進入、持有者也將衡量自身利益,轉而選擇賣出。這些行為本身都將帶來「跌價」的後果。且範圍橫跨糧食、能源、勞力乃至於有價證券皆然。

另一方面,高昂的價格也將使消費者退卻,轉而減少消費或是尋求其他替代品。這些行為也將迫使需求曲線向左下移動。

10幾年來的DRAM市場,幾乎年年都要將此循環上演個一次以上。
實體記憶體的替代品是個很有趣的議題。
假如各位對Linux的歷史有研究的話,就能了解:當年Linus Torvalds寫出Linux核心時,還是1990年代,當時的記憶體不但貴,技術上也有頗多限制使得記憶容量不可能太大。
根據Linus的回憶,當時他寫出的初版kernel裡並未有「虛擬記憶體」的安排,很快就有網友反應,不加這個功能很多性能稍差的硬體根本難以運行。而Linus本人對於這項技術當時並未研究,可是為了廣大需求,他硬是在短時間之內「生」出這個功能。

實體記憶體太貴,使用者就是有辦法生出替代品來,此即是一例。

糧食也是個充滿各種替代品的標的。

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不等於物價上漲

上面談完了價格,我們得加入一個現實中更複雜的因子:通貨膨脹(Inflation)

許多報章雜誌與教科書,甚至國家主計處對於通貨膨脹都做了不甚正確的定義:誤以為「物價上漲」即是「通貨膨脹」。

甚至英文字典解釋也大有問題:

Ox Ford將inflation定義為:「a general increase in prices and fall in the purchasing value of money」
Macmillan將inflation解釋為:「an economic process in which prices increase so that money becomes less valuable」

但事實上,「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本身並非等號關係,更是不同的兩件事情!

通貨膨脹,是少數翻譯得極好的一個專有名詞。inflation源自於拉丁文inflare,其字根帶有blow in to的意涵。因此膨脹二字取得極好!
通貨,自然指的是「流通貨幣」,而非「貨物」。

通貨膨脹簡而言之即「貨幣變多了」!

貨幣變多了,價格自然會上漲。但是物價上漲本身卻不一定源自於「貨幣變多」這個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即說:「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永遠是這樣一種貨幣現象,即它是,並且只能是由貨幣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速度而造成的貨幣現象。」

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存在嗎?(二)– 自由市場與價格管制(補充)

上回我們談到糧食需求面在總量上並未有太大的變化,重點在於質的改變上。
也就是說,如果站在「糧食危機」這樣的基準點來看,事實上這些新興市場經濟力量的崛起,讓更多民眾具備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食物的前提之下來看,其實糧食危機根本不存在。
存在的只是對於較優質食物的新興需求會推動部分食物價格上漲。

但這是否意味沒有糧食危機,卻有所謂的「糧食價格危機」?

首先我得先澄清:價格危機是個錯誤的概念

這兩年小麥價格的確漲勢驚人(當然,近日的回檔更為驚人)

但我們姑且不論回檔那段,且看高漲的糧食價格,是否是危機的象徵?

在我看來,高得嚇人的糧食價格不僅不會是糧食危機的預告,事實上還會是暗示此價格無法支撐的訊號。
怎麼說?
我們一樣黃河之水天上來,從經濟學的基本觀念與源頭說起:

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存在嗎?(一)– 新興的糧食需求?

近來有關糧食危機的話題不斷的在各媒體間盛行。

例如經濟學家Paul Krugman也在New York Times的專欄上發表糧食短缺、糧價將沖天飆升之看法。

只是雖然近來的確一些穀糧食物價格有驚人的漲幅,似乎佐證了這些媒體或經濟學家的看法。

但其實在經濟思維上,這些人都犯了幾個錯誤,我試著在本篇文章裡說明錯誤為何。

有關糧食危機的幾個常見論點

普遍國內外媒體看法不外乎:

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龐大的新興需求對於世界糧食市場有莫大的壓力,將造成世界糧食短缺。此外高漲的石油價格,帶動全世界原物料價格飛漲,未來世界原物料價格將只升不跌,如此的物價上漲壓力更會讓農產品價格跌不下來。
在加上一些重要產糧國家的氣候似乎有惡化跡象,生產萎縮的黯淡前景之下,還半路殺出個生質燃料的程咬金,怪物般的大量使用糧食來生產乙烯,需求劇增!

窮國將更搶不到糧食。世界上面臨饑荒的民眾,未來的日子岌岌可危。

總歸納起來不外乎:

  • 新興的糧食需求
  • 高漲的石油價格
  • 產糧地區氣候惡化
  • 生質燃料
  • 這種媒體上常見的推論,似是而非,推斷充滿漏洞。我們一一檢視如下:

    新興糧食需求?

    「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新興糧食需求……」這樣的論調本身過於直斷,並未詳述其中的關聯。

    廣義的中國,已經存在將近4千多年,難道是今天才忽然想起來「要吃飯」這件事嗎?其他新興市場難道也是今時今日才忽然要食物才能過活嗎?

    的確中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過去消費的多半是自給自足,質與量都較劣的食物。現在發達了,手上有了錢,就開始希望也能吃到國外較新奇,品質較高的食物。

    這是一個新的需求沒錯,在需求曲線上是一條較過去更往右上移動的新曲線。而這條新的曲線,當然會對糧價有所影響。

    但這不代表糧價將無止盡的攀升。因為過高的糧價下,新興市場的人民不可能全部買單。

    換句話說,當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價格高到某個程度,新興市場人民隨時都可以放棄消費,回頭轉吃自己過去習慣的食物。
    因此許多推斷直接認為新興市場的新興需求,將無止盡的推升糧價,其背後其實有一個錯誤的假設 —這個新需求不管價格多高都不會消失。事實上價高則需求減少,是經濟學的定律。這些新生的中產階級也會在面臨不斷攀升的糧食價格下做出同樣的抉擇:當外國食物貴得離譜時,我就回頭吃路邊攤。

    食物的來源不可能僅僅侷限於期貨市場、國際現貨市場上那幾種。因此,光看小麥、黃豆等大宗物資的產量、儲存量與價格,就要斷定全球有糧食危機,未免過於草率。我相信,各地各種民族有許多食物來源,是這些論調者無法調查也不清楚的。

    更何況,就算以這些大宗物資來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也在中文官方網站上也有這麼句廣告詞

    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够每一个吃饱,但是全球每天仍然有8亿人不得不饿着肚子入睡。

    可笑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 —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在2008年初的報告中,給了一張長期糧食價格走勢圖,明顯看得出來長期糧價除了1975年前後外,是逐年向下的。直到2000年之後才由歷史低點回升到現在這價位(但這裡該篇報告就沒有將最近的糧價放上去與過去的做比較?)。但他們卻做出未來糧價將隨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結論。殊不知1945年後,戰後嬰兒潮,人口大爆炸的影響之下,糧價依然節節衰退這件事,他們該如何解釋?
    糧食價格走勢

    另外,以中國這個大家歸咎的對象來看,顯然普遍的說法也很有問題。

    首先,中國從2004~2007年,連續四年糧食產量均正向成長,去年總產量達50150萬噸,為史上第四高記錄。但中國人的消耗呢?

    根據IFPRI的同份報告指出:中國人相較於1990年,每人每年所消耗的穀類量比率縮減為0.8;換句話說,每人在2005年吃的穀類比起1990年還少了兩成。而報告中增長的肉、奶、魚、蔬果,極大份額來自於中國自身的產出。
    食物需求比較圖(1990 vs. 2005)

    再宏觀來看,世界主要糧食出產國,例如美、法、澳洲…,均對國內農產品出口有優惠的補貼政策。制度面來看與數字來看,全球糧食生產過剩的問題一直存在的。
    糧食產量圖
    (以上圖片均引自IFPRI報告)

    這裡我們小結一下:

    新興市場的確因為自身經濟能力進步了,人有錢就想吃更好的,想從大排檔走進魚翅餐廳。自然產生對更優質的食物來源的新需求。
    但這樣的需求是一條新的需求曲線,不能將「糧食危機」中的需求曲線等而論之。因為所謂糧食危機,是根本來吃都吃不到,枉論質量如何的需求,在眾多曲線中理應處於最左下方。

    再加上這些新興國家本身並非不能自產糧食,且世界糧食生產本身並未有大問題的情形下,新興需求的確會推升糧食價格,且針對質量越佳的推升力道會越強。

    在質量較優之食物價格過高時,負擔不起的新興中產階級要回頭吃過去的甚或其他較低廉的食物亦無不可。此種消費行為將會把過高的食物價格打壓下來,同時,挺升的食物價格也會吸引更多人加入生產,增加供給,同樣會壓低價格。

    因此單就對質量較高之食物的新需求,就推導將引起糧食危機?如此推論就太過隨便。IFPRI的那份報告就是太過隨便。

    但我們馬上會有以下的疑惑:

    為什麼供給沒問題,糧價還是飆升?
    有糧食為什麼還是有饑荒?

    未來我會繼續針對這兩個問題,慢慢提出我的看法。

    系列文章:
    糧食危機存在嗎?(一)– 新興的糧食需求?
    糧食危機存在嗎?(二)– 自由市場與價格管制(補充)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