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影片

偉哉!市場!

這影片,是已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Milton Friedman在1980年時,為美國的電視台所錄製的,一系列的教導經濟學原理的著名節目「Free to Choose」其中一小段:

一支鉛筆,幾乎不可能由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

奇怪嗎?一點都不怪。

鉛筆上的木頭,是伐木工用鋸子在森林裡鋸倒樹木生產的(環保人士要唉唉叫了);伐木工人用的鋸子,是工廠生產的(一個製造二氧化碳的鬼地方);工廠生產鋸子用的鋼鐵,是煉鋼廠生產的(環保人士最近正對台塑大煉鋼廠計畫「妖巴吵」哩);煉鋼廠的鐵砂是從礦坑裡挖出來的;採礦設備又是由一堆工廠事業生產出來地…..

鉛筆上的筆芯,是由鉛筆公司用粘土、石墨混製而成;石墨、粘土也都是專業採礦工人去開採;開採設備,又是由工廠生產製造…..(各位可以看到,又一個循環了)

鉛筆上的橡皮擦,以前是由馬來西亞一帶的橡膠樹生產出來,須有橡膠工人、採膠設備….
現在多半由石油提煉,又是更大的一個連鎖關係可以開展…..

鉛筆上的顏色,是製造塗料的公司生產的;這些公司的原料不只石油原料,還包含各種化學物質來調劑出正確的顏色,這些化學物質多半又是從礦物提煉出來……這又開展了一長串的連鎖關係!

光是一隻鉛筆,背後就有這麼多人的投入。這些人努力是為了讓你拿來在課本上塗鴉?在學校實驗室抽屜裡畫裸女的嗎?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從利息談投資(二):侷限條件–資訊交易成本、預期收入與安全邊際

三.侷限條件:

在上一篇我們從利息理論裡了解,未來可預期收入折現的概念不管在何種資產上,都能合理地估算出財富價值。這不管在果園、土地、房屋、債券乃至於股票均係適用。

而我們面臨的第一大侷限條件即:【未來收入的可預測性】。

1.利息收入的可預期性

前面我們的假設與計算,均是在利息可預期的情形之下。這點也是建立起我們整個對資產、財富與收入的最基本假設。

但真實世界絕非如此,即便是把錢定存在銀行裡,都還存在倒閉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必然得先確定【利息收入的可預期性】有多高?假如我們對未來預期收入不可預期性很高,則上述的財富價值計算方式就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一再強調只投資他能懂的企業。

坊間很多作者都誤解他這句話的源由或所指。事實上很多人(包含台面上所謂的財經專家)以為知道聯發科是IC設計業,設計了哪些晶片;台積電是晶圓代工廠,明年即將邁向多少奈米的新製程;華碩的巨師策略、長山蛇策略或品牌策略…等等,或者以為清楚這家公司每年EPS為多少?股東權益報酬率為多少?更甚者以為了解這家公司的股價走勢、K線圖,就是了解一家公司了。

以上其實都錯了!

因為知道這一些,根本還是無從斷定該公司未來可預期自由現金流入為幾何?可預測性有多高?

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從利息談投資(一):利息、資產、財富

一.利息是什麼?

這問題相當有趣,甚至連小學生都應該知道怎麼計算單利、複利。不過這是怎麼計算的問題。

我更感興趣的,是利息這件事本身。

上次我留了三個問題:

  • 利息是什麼?
  • 假如這世界沒有貨幣存在,還會不會有利息存在?
  •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還會不會有利息?

我們從第二個問題開始:
假如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存在貨幣,還會不會有利息存在?

假設世界上只存在蘋果,大家需要的也只有蘋果。今天有個人臨時需要5個蘋果,跟我們借取,我相信在沒有感情、朋友道義等因素影響之下,多數的人都會要求過幾天得還6個蘋果,才願意出借。

這多出來的一個蘋果,就是一種利息。

但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收取這多一個蘋果呢?

因為通貨膨脹,每年產出流通的蘋果越來越多,使得蘋果愈來愈沒價值嗎?

那我們拿掉這個因素,還會不會要這多一個蘋果?答案似乎還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