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法律

時時刻刻堅強地「監視」著你!

你知道你習以為常的上網動作,背後有多少人在監視嗎?

我指的不單純是在你背後瞧東瞧西的同事朋友、偷看你信箱聊天記錄的另一半、也不是邪惡的公司網管,而是那隻「更無形的手」。

比方說,我們在Google上的所有搜尋記錄,搭配我們電腦裡瀏覽器的cookies,都會被Google這些搜尋引擎收集、分析,以了解每個用戶的行為習慣,好推出他們所謂的「更精準」的搜尋結果,以及「更精準」的廣告配置。

這部份過去我曾寫過一篇經濟分析的文章–「從Google的獲利模式笑看長尾理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回到主題。如果說搜尋引擎提供我們免費強大的搜尋服務,代價只是一點廣告以及一點隱私權上的侵犯….嗯…或許還說得過去。

不過在Phormfrontporch之類的服務推出之後,事情就比過去更複雜一點。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廣告與反廣告的戰備競爭(下)

一.很久很久以前….

所有的故事開頭都得交代一下時代背景,在接續上篇【廣告與反廣告間的戰備競爭(上)】的內容之前,我們先看看現今網路與軟體產業。

2005年之後網路世界有著跟過去不一樣的發展:網頁本身不再僅是內容承載體。透過更靈活的網路程式語言以及資料庫的運用,許多網站可以提供某種服務,由使用者自己提供內容。且正因為網路環境技述的成熟,使用者所提供的內容也不侷限於過去BBS或論壇的文字形式,而是更寬廣地納入不同態樣和價值的內容;例如書籤網站的書籤分享、YouTube的影音分享、豆瓣的圖書分享…等。

有一部分的人將之稱為Web2.0改革。但有看過小弟【我看Web2.0泡沫】系列文章的應該了解,在我觀點裡,這只是出於電腦運算能力、頻寬、技術整合成熟度以及使用者對網路運用的熟稔…等眾多因素匯集而成的一個小里程碑,稱不上什麼大改革。

先撇開這些不談(因為已經談過了),從最近的趨勢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單純的軟體應用(特別是end端)越來越有「網路化」、「服務化」的趨勢。

而就我自己的觀察,回到滿足客戶需求角度來看,現在火紅的網路服務可能是一條新的需求曲線,但不代表舊的需求曲線就被取代調。換句話說,很多滿足既有需求的傳統軟體並不需要網路化(或Web2.0化)。像是程式語言本身、程式開發平台、資料庫、大型商業應用…等,這一類軟體不需要跟風趕熱潮通通變成網頁型軟體,因為一來目前客戶根本沒那種需求,二來這種搞怪不一定能滿足客戶需求。

故有些Harvard Business School或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the MIT的一些學者認為「作業系統這類大型軟體很快會被切割成碎片網頁化」的論調,我是相當不能苟同。
明顯的反例即Unix-Like系統,整個系統幾乎就是由各種碎片軟體組成,但不代表人們可以直接跨過作業系統本身從一堆堆疊的小軟體中獲得滿足;同理,目前許多網頁型服務軟體可以滿足很多需求,但並未成熟到可以取代最底層的一些東西。最起碼,這些網頁應用總得有個伺服軟體(如Apache)來跑吧?

因此我認為未來軟體獲利模式可能會有兩種以上的形式: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淺談置入性行銷的收費

前言:本文同時刊載於Taiwan CNET

前天網友Miula介紹了一位正在寫論文的朋友,和我談了點網路置入性行銷廣告的話題。

會談中提到關於Blog置入性行銷收費情況的問題,我有一點簡單的想法紀錄如下:

首先我認為置入性行銷其實是Blog出賣的主要是網友對blogger的信賴,而這份信賴也是為何廣告主願意購買的原因。

在廣告裡,資訊交易成本有主、客觀兩種:後者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例如廣告欄位、頻寬等,前者則是消費者心中的抗拒心態。

長久廣告轟炸下,一般人對於廣告多少有抗拒的心態;而電視上、平面上那堆五花八門的手法,其實不外乎是想要減輕廣告接受者的抗拒心態。我稱這個抗拒心態為一種主觀的資訊交易費用。

而置入性行銷之於Blog方面,就是因為頗有人望的Blog已經先幫廣告主降低這類主觀交易費用。反過來就是讀者對Blog的信賴感降低自身心態上的抗拒。

所以置入性行銷買賣裡,廣告主要買的就是這信賴感;Blogger出賣的也是信賴。

而我認為置入性行銷收費方式會走向兩個極端: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廣告與反廣告間的戰備競爭(上)

前言:本文同時刊載於【21世紀經濟報導】
本文亦同時刊載於【Taiwan CNET

幾個星期前,紐約時報有報導提到相當有趣且我認為重要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網路寫手,他透過Blog寫某專業領域的文章,並藉由廣告收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有一天他發現部分讀者透過Anti-AD plug-in(反廣告外掛)上他的網站看文章。
這位作者認為這是相當不公平的事情,讀者等於是變相占作者便宜。
於是這位發現有讀者偷雞裝反廣告外掛的作者,也開始花時間在伺服器端改設定:只要伺服器判定出某個瀏覽器有反廣告機制,他就不讓那個瀏覽器看到文章。

但他也坦言,有些懂程式的使用者隨後也更新外掛程式,以應付該網站的新政策;當然,作者也得想辦法更新後台程式來應付更精進的外掛。

故事裡的主人翁們,進行著一場戰備競賽,雙方不斷勾心鬥角在占便宜與取得預期利益間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