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糧食危機的話題不斷的在各媒體間盛行。
例如經濟學家Paul Krugman也在New York Times的專欄上發表糧食短缺、糧價將沖天飆升之看法。
只是雖然近來的確一些穀糧食物價格有驚人的漲幅,似乎佐證了這些媒體或經濟學家的看法。
但其實在經濟思維上,這些人都犯了幾個錯誤,我試著在本篇文章裡說明錯誤為何。
有關糧食危機的幾個常見論點
普遍國內外媒體看法不外乎:
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龐大的新興需求對於世界糧食市場有莫大的壓力,將造成世界糧食短缺。此外高漲的石油價格,帶動全世界原物料價格飛漲,未來世界原物料價格將只升不跌,如此的物價上漲壓力更會讓農產品價格跌不下來。
在加上一些重要產糧國家的氣候似乎有惡化跡象,生產萎縮的黯淡前景之下,還半路殺出個生質燃料的程咬金,怪物般的大量使用糧食來生產乙烯,需求劇增!
窮國將更搶不到糧食。世界上面臨饑荒的民眾,未來的日子岌岌可危。
總歸納起來不外乎:
新興的糧食需求
高漲的石油價格
產糧地區氣候惡化
生質燃料
這種媒體上常見的推論,似是而非,推斷充滿漏洞。我們一一檢視如下:
新興糧食需求?
「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新興糧食需求……」這樣的論調本身過於直斷,並未詳述其中的關聯。
廣義的中國,已經存在將近4千多年,難道是今天才忽然想起來「要吃飯」這件事嗎?其他新興市場難道也是今時今日才忽然要食物才能過活嗎?
的確中國這些新興市場國家過去消費的多半是自給自足,質與量都較劣的食物。現在發達了,手上有了錢,就開始希望也能吃到國外較新奇,品質較高的食物。
這是一個新的需求沒錯,在需求曲線上是一條較過去更往右上移動的新曲線。而這條新的曲線,當然會對糧價有所影響。
但這不代表糧價將無止盡的攀升。因為過高的糧價下,新興市場的人民不可能全部買單。
換句話說,當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價格高到某個程度,新興市場人民隨時都可以放棄消費,回頭轉吃自己過去習慣的食物。
因此許多推斷直接認為新興市場的新興需求,將無止盡的推升糧價,其背後其實有一個錯誤的假設 —這個新需求不管價格多高都不會消失。事實上價高則需求減少,是經濟學的定律。這些新生的中產階級也會在面臨不斷攀升的糧食價格下做出同樣的抉擇:當外國食物貴得離譜時,我就回頭吃路邊攤。
食物的來源不可能僅僅侷限於期貨市場、國際現貨市場上那幾種。因此,光看小麥、黃豆等大宗物資的產量、儲存量與價格,就要斷定全球有糧食危機,未免過於草率。我相信,各地各種民族有許多食物來源,是這些論調者無法調查也不清楚的。
更何況,就算以這些大宗物資來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UN World Food Programme)也在中文官方網站上也有這麼句廣告詞
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够每一个吃饱,但是全球每天仍然有8亿人不得不饿着肚子入睡。
可笑的是聯合國相關組織 —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在2008年初的報告中,給了一張長期糧食價格走勢圖,明顯看得出來長期糧價除了1975年前後外,是逐年向下的。直到2000年之後才由歷史低點回升到現在這價位(但這裡該篇報告就沒有將最近的糧價放上去與過去的做比較?)。但他們卻做出未來糧價將隨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結論。殊不知1945年後,戰後嬰兒潮,人口大爆炸的影響之下,糧價依然節節衰退這件事,他們該如何解釋?

另外,以中國這個大家歸咎的對象來看,顯然普遍的說法也很有問題。
首先,中國從2004~2007年,連續四年糧食產量均正向成長,去年總產量達50150萬噸,為史上第四高記錄。但中國人的消耗呢?
根據IFPRI的同份報告指出:中國人相較於1990年,每人每年所消耗的穀類量比率縮減為0.8;換句話說,每人在2005年吃的穀類比起1990年還少了兩成。而報告中增長的肉、奶、魚、蔬果,極大份額來自於中國自身的產出。

再宏觀來看,世界主要糧食出產國,例如美、法、澳洲…,均對國內農產品出口有優惠的補貼政策。制度面來看與數字來看,全球糧食生產過剩的問題一直存在的。

(以上圖片均引自IFPRI報告)
這裡我們小結一下:
新興市場的確因為自身經濟能力進步了,人有錢就想吃更好的,想從大排檔走進魚翅餐廳。自然產生對更優質的食物來源的新需求。
但這樣的需求是一條新的需求曲線,不能將「糧食危機」中的需求曲線等而論之。因為所謂糧食危機,是根本來吃都吃不到,枉論質量如何的需求,在眾多曲線中理應處於最左下方。
再加上這些新興國家本身並非不能自產糧食,且世界糧食生產本身並未有大問題的情形下,新興需求的確會推升糧食價格,且針對質量越佳的推升力道會越強。
在質量較優之食物價格過高時,負擔不起的新興中產階級要回頭吃過去的甚或其他較低廉的食物亦無不可。此種消費行為將會把過高的食物價格打壓下來,同時,挺升的食物價格也會吸引更多人加入生產,增加供給,同樣會壓低價格。
因此單就對質量較高之食物的新需求,就推導將引起糧食危機?如此推論就太過隨便。IFPRI的那份報告就是太過隨便。
但我們馬上會有以下的疑惑:
為什麼供給沒問題,糧價還是飆升?
有糧食為什麼還是有饑荒?
未來我會繼續針對這兩個問題,慢慢提出我的看法。
系列文章:
糧食危機存在嗎?(一)– 新興的糧食需求?
糧食危機存在嗎?(二)– 自由市場與價格管制(補充)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