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證券投資

通貨緊縮與停滯性通澎是不會同時發生的–淺談台灣經濟近況

之前就已寫過一篇文章,談到通貨膨脹或緊縮,都是純粹的貨幣現象,而非物價現象。

通貨膨脹指的是流通在市場上的貨幣數量變多了;反之,通貨緊縮就是變少了。

而貨幣變多了,可能會造成市場上物價上漲的現象,因為量尺單位刻度變小了。但不能反過來,說看到物價上漲,就說是通貨膨脹。

同理,看到物價下跌,也不能直指「通貨緊縮」。

這樣的觀念很簡單,但是卻有不少人,乃至於檯面上的經濟學家,依然搞不清楚物價指數跟通貨膨脹緊縮之間的關係。

因此,有網友抱持下面似是而非的錯誤說法,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以經濟學的定義來看,台灣不但是以陷入通縮,而且跟日本一樣都已陷入「停滯性膨脹」了!!

民眾在股市賺了錢(假設真有的話),卻仍不敢多消費,顯示民眾對未來經濟的信心不足!事實上近幾個月台灣的經濟數據確實都很難看,幾乎都是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數一數二糟的,要怎麼讓民眾相信經濟已經轉好??對前景沒信心,自然不敢亂花錢,政府若連這些問題癥結都搞不清楚的話,也難怪會一在政策錯誤了!

以上言論最鬼扯的,就是台灣又通縮、又停滯性通澎。

分類
經濟分析

糧食危機存在嗎?(三)–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不等於物價上漲

上面談完了價格,我們得加入一個現實中更複雜的因子:通貨膨脹(Inflation)

許多報章雜誌與教科書,甚至國家主計處對於通貨膨脹都做了不甚正確的定義:誤以為「物價上漲」即是「通貨膨脹」。

甚至英文字典解釋也大有問題:

Ox Ford將inflation定義為:「a general increase in prices and fall in the purchasing value of money」
Macmillan將inflation解釋為:「an economic process in which prices increase so that money becomes less valuable」

但事實上,「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本身並非等號關係,更是不同的兩件事情!

通貨膨脹,是少數翻譯得極好的一個專有名詞。inflation源自於拉丁文inflare,其字根帶有blow in to的意涵。因此膨脹二字取得極好!
通貨,自然指的是「流通貨幣」,而非「貨物」。

通貨膨脹簡而言之即「貨幣變多了」!

貨幣變多了,價格自然會上漲。但是物價上漲本身卻不一定源自於「貨幣變多」這個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即說:「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永遠是這樣一種貨幣現象,即它是,並且只能是由貨幣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速度而造成的貨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