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好朋友又來胡說八道啦~
果然碰上政治就轉彎的「美的好朋友」又有驚人之句,該粉專聲稱:
“公投結果不高於憲法,這已經不用討論"
真是如此?
請看公民投票法第二條第二項:「全國性公民投票,依憲法規定外,其他適用事項如下:….」
請注意「依憲法規定外」這段文字,然後我們來看憲法怎麼規定。
憲法第17條:「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
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憲法之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即通過之,不適用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
ok,整理一下邏輯。
憲法說人民有創制複決法律的權利,同時也說經歷法院相當程序後提議的「憲法修正案」必須經過人民複決同意方可生效。
再來,公民投票法用字是「依憲法規定外的其他適用事項」採用公民投票法,並非聲稱「憲法規定內的事項不得公投」。事實上憲法賦與人民這個創制複決權利是近乎沒有限制(唯一限制就是憲法本身),只是因為立法怠惰遲遲沒有完整版創制複決權行使方式的法律可供參考,但並不代表人民「沒有」這個憲法權利。
換言之,連憲法本身修正都需要「民意」同意的民主制度設計下,新民意竟然不能壓過「大法官解釋」?尤其大法官本身沒有多少民意基礎才是毫無懸念的定論。
我們再看看「大法官解釋」是什麼東西。
憲法第171條:「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
法律與憲法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司法院解釋之。」
憲法第173條:「憲法之解釋,由司法院為之。」
換言之大法官的權責,僅能解釋憲法以及在法律與憲法發生牴觸疑義時解釋,並未賦與大法官「創造法律甚至憲法」的權限。
因此民主制度下,當人民公投新法律其民意是與舊大法官解釋違背時,並非「直接且必然地發生新法律無效」這個結論,而是必須由「更新的大法官解釋來判斷是否違憲」。
(理論上可以發生『新民意不斷公投通過違背大法官解釋的法律,而大法官也不斷宣告違憲』的荒謬劇,但姑且不論成本,此現象本身已經是『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
更甚者,當人民通過憲法修正案直接與舊的大法官解釋違背時,失效的理應是舊的大法官解釋!
因此,賴委員提出的質疑:「解釋在前,公投在後,幾百萬民意難道沒有討論空間?」恰好是非常符合法律專業的詰問。
#美的好朋友因政治立場而失去專業也不是第一次
#法律專業與醫療專業不同
#既然你自己知道就沒必要獻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