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筆記

The problem of facebook

分類
經濟分析

高房價壓根是假議題,陳文茜偏偏來當老憤青

陳文茜:這個國家太對不起年輕人

這種沽名釣譽的文章,真是陳文茜的拿手好戲。

操弄著錯誤百出的經濟學觀念,不,甚至連經濟學基礎都不具備;然後一副腳跨文創與財經老女的形象時而批評財經政策。真的很好笑。

台灣最悲哀的,是一群年輕人只會當憤青,除了抱怨沒有半點能力與努力,然後就當做自己很努力。抱怨制度不公與參加跨年活動的往往是同一群人。豈不可笑?!更可笑的是還由一個老的、假的憤青帶領,乖乖的讓老憤青大賺其錢。

高房價在全世界都不曾是問題,也不會是問題;純粹政客、媒體為了利益操弄出來的假議題,可以欺騙這麼多人?真的很神,因為這麼多人程度就是這麼差,差到連邏輯這麼爛的假議題都能被騙。

老是要拿帝寶的房價來恐嚇年輕人,這種居心難道不叵測?台北房價再貴,都還是有40年老就二手屋可以選。台北市區住不起,可以往郊區、往新北市、往桃園。這是明擺著也很多人選的選項。

再住不起,那表示你的薪資根本不該待在台北,往中南部移動,房價明明便宜很多。200、300萬就能買到很不錯的房子。

「貴的買不起,就買便宜的;沒錢硬要拿柏金包,這是犯賤,不是遠見!」

這種最最最基礎的價格理論、市場價格調整,陳文茜硬要說成「國家對不起年輕人」,我想陳本人才對不起台灣的年輕人,操弄議題滿足自己的私慾與名聲,養出一堆憤青而不去擦屁股。

對這群沒腦袋的憤青,更甭提「房產是財富倉庫」這種重要觀念了。

你可以用國家力量把富人在台灣的財富倉庫都打破,例如房地產、股票、保險等。毛澤東就是這樣幹 — 打垮一堆土豪士紳(跟美國大農夫比起來,這些人其實也不過是小地主)。但是後果卻是要賠上長久的經濟低迷。

這群憤青壓根沒想懂,正是因為國家保障個人的努力,所以才有老一輩的富人享有大批房產股票。一個不保障個人努力成果的國家,那才是最恐怖的。你累積的一切都能隨時被剝奪,試問誰還需要或還肯努力?

論者問:「這樣不是變成晚出生的倒楣?」

錯了!正是因為前人可以累積財富,所以晚出生的人才有文創事業或新興行業可言!試問1950年代,台灣能容納現今這麼多家咖啡店嗎?買得起的有幾人?!正是因為台灣過去的人累積財富,所以現在才有信義區百貨圈可以逛。理性試想,你把信義區百貨圈放到60年前的台灣,能經營的下去嗎?一個信義區百貨商圈有多少直接與間接就業人口在其中!

台灣有很多問題,但整體而言還是保障私有產權的社會,只要此大方向不變,年輕人在此創業、就業還是有保障有前途的。

台灣最大的問題是過去產業與大陸等新興低勞動力國家產業太相近,又經營一樣的市場 — 歐洲、美國,在彼此競爭與要素平價理論發威下,台灣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長期以來薪資都不可能有成長性可言,只可能被越拉越近;拉近有三種方式:一者他們工資提高、另一者我們工資下降、亦或二者一起發生。

這,就是過去20年來台灣薪資不漲的主因。我也從2007年就開始反覆強調。

事實上別說台灣,就連美國也是,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美國薪資成長率也是逐年下降。

既然無人能逃脫此經濟學定律,我們又如何希冀區區短淺又無能的台灣政府能擺脫?別說笑了。

最後再提一點:自由市場下的高房價,不但保障了老人的財富,也會促成年輕人往鄉間移動,縮短城鄉差距。買不起房子的只是少數人,為了這些人就引進政府力量管制房價,是非常不智的。

至於「房價可能是哄抬」這我過去早討論過;現實政府早就對房地產市場有諸多管制,也是我暫且不談的。

分類
經濟分析

拯救失業率,我們需要的刪減失業補助!

2014/02/10 WSJ社論:「Fewer Jobless Benefits, More Jobs」

美國北卡羅萊納如何對付08年金融風暴下帶來的美國長期不景氣與高失業率?

與歐巴馬政府的「大政府」、「高福利」政策相反,此州選擇讓已經執行73週的失業補助,在去年7月停止;而停止失業補助的這半年來,失業率從8.9%降到6.9%。同時,就業率上升了1.3%,亦即新增了55000個工作(對比同時其美國全國平均值只有0.5%)。

該社論舉出Alan Krueger,歐巴馬政府前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現:

人們找工作的時間與失業補助的慷慨度成正比!

也就是說,失業補助越好,失業者就花更多時間找工作。

老實說,WSJ這段社論壓根忽略了早在1969年,Armen A. Alchian的著名論文「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中已經提到 — 如果尋找的成本越低,則物品(包含人力資源)就傾向處於unemployment狀態越久,直到找到他在侷限條件下最滿意的位置。

大白話說,失業補助越好,失業者尋找工作的機會成本降低,依照經濟學需求定律,則失業者會揮霍更多時間在等待與尋找(因為時間變便宜了)。

而我們看看歐巴馬政府乃至於台灣政府的諸多舉措,壓根就沒有基礎經濟學觀念。猶如試圖用念力要讓蘋果擺脫萬有引力飛到外太空的巫師一般,無知到可笑。要指望他們能解決失業問題,緣木求魚。

WSJ社論點出一個更值得注意的點:

別忘了,慷慨的失業補助其實來自於沈重的稅賦!是由有工作者或企業來承擔這些失業人揮霍時間,而沈重的稅賦本身就會提聘僱職員的成本,使得企業更傾向於少聘員工。

這,也只是基本經濟學原理。

文末題外一句:近日勞委會乃至於勞動團體,愚蠢地以為「派遣人員是降低台灣薪資水平的元兇」,真是蠢倒掉渣還有剩。

我早在2007年就談過,在中國與諸多新興市場國家廉價勞動力投入國際競爭,與台灣和這些國家客戶及產業重疊性太高的侷限條件之下,經濟學要素平價理論強勢發威,台灣薪資只有被拉低的份!除非改變此侷限條件,否則台灣多數勞動力的價格只會被國際競爭拉低,不可能人為抬高。

硬性人為抬高的下場就是希臘的下場,這也是經濟學定律,因為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任何舉措必然有成本,只是「誰」與「何時」要承擔。

這些勞動團體哪裡是照顧「勞苦人民」?根本是挖墓穴讓人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