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聊聊美國晶片法案CHIP-plus

【聊聊美國晶片法案CHIP-plus】

1. 美國讓老妖婆亞洲行目的有二:a.引發東亞區戰爭與b. 鼓吹美國的晶片聯盟。

但日韓難道不清楚美國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舉措,犧牲日韓重要產業/國家利益?當然知道。

所以韓國總統根本直接選擇避不見面。

2. 中國高度戰略定力避開了直接與美衝突,完全是金門炮戰「打蔣艦不打美艦」的重現。

不打與美國直接正面軍事衝突,就會讓收台行動侷限在內戰與台海區域範疇。

這對日韓來說反而是有利於自家晶片產業。

無論大陸花多久時間收回台灣,已經開始的武統行動必然增加台積電供應的戰略風險,客戶不得不對供應鏈安全做不同的訂單與資產配置。三星肯定樂見其成,所以前兩日韓國外交部很快出來表示:堅守一個中國原則。

這就是為何我們只會看到日韓除了嘴巴說兩句外,不會看到這兩國對中國有任何如同對俄羅斯一樣的制裁行動。

3. 美國政府對晶片業的介入完全是違反經濟學比較優勢定律。其結果就是美國必然要利用各種市場干預、限制以試圖創造足夠高的壟斷租值,從而維持住這個存在先天成本劣勢、政客人工硬造的美國晶片製造產業。

而中國的破解之道,以經濟學來看,恰恰是更開放的市場,使得美國這個晶片Cartel不攻自破。而中國之所以有此條件,是因為中國自身是全世界大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2021年1~9月已來到31,260.71億美元,此數額甚至高過同時期中國的石油進口額(約2500多億美元)。

經濟學上Cartel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結構,供給面的成員每一個都有偷跑偷賣的強大誘因。這就是為何歷史上不曾有能長期成功的Cartel。

這個現象早在1776年Adam Smith的國富論中就有此觀察:「…People of the same trade seldom meet together, even for merriment and diversion, but the conversation ends in a conspiracy against the public, or in some contrivance to raise prices. It is impossible indeed to prevent such meetings, by any law which either could be executed, or would be consistent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But though the law cannot hinder people of the same trade from sometimes assembling together, it ought to do nothing to facilitate such assemblies; much less to ren­der them necessary. …」

美國的甫通過待Biden總統簽字的晶片法案本質上就是一種Cartel,由兩個主要條件組成:a. 美國政府提供520億美元補助;b. 領受補助的廠商十年內不得到中國設廠生產28奈米以下晶片。

但第一點,該補助會如何實施?怎麼分配?是否存在獨厚Intel等美國本土廠商的現象?目前為止都不知道,但依照美國政客分贓與政治遊說的優良傳統,在美政治影響力處於劣勢的台積電、三星或日本廠商,恐怕苦水滿杯。

姑且還不論最新製程晶圓廠建造成本高達一兩百億美元,總共520億美元的補助多家共享能分得多少又能幫助多少。

第二點,世界最大晶片市場就在中國,美國必須能保證或至少成功說服廠商們相信放棄這個最大晶片市場可以換得大於等於的收入機會,否則Cartel就存在大裂縫 — 第一家成功偷跑到中國生產或偷賣到中國的廠商享有巨大壟斷利益。

特別是當美元霸主地位不再,SWIFT也不再是國際電匯的唯一渠道時,美國要如何能確保無人偷賣晶片?恐怕難度很高。想想世界多國政府一年花費多少預算阻止國際毒品貿易,成果甚微即可知一二。

這是美國失去世界單極霸權,迎來幾個大國角力後,必然存在的競爭態樣:當A國的交易成本過高,市場參與者可以選擇B國或C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Stigler在1964年的一篇知名論文《A Theory of Oligopoly》即指出Cartel運行的重要因素就是:「組織必須能偵測與成功懲罰作弊行為(…establishing a system to detect and punish cheating against those terms. )」

歷史上存活時間較長的Cartel都是因為:i. 該組織面對國內市場與 ii.政府法規維護壟斷利益。

例如美國大蕭條時期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 (NRA) 搞了一個行政命令叫"Codes of Fair Competition",限制某些產品不得隨意降價(no destructive price-cutting.)該命令有效的30年代,從鋼鐵紡織到義大利麵都形成了行業cartel,可是NRA一解散這些cartel也快速消失。

又例如美國教師工會透過政治影響力多州修法造成解雇公立學校教師幾乎不可能,從而造成美國有世界最糟糕的公立教育體系卻無人能改革。

很明顯,一旦不存在政府從上到下的法規行政暴力協助壟斷,Cartel難以持續。而前述國際單極霸權時代已去,多個大國競爭提供更低廉交易成本的選項,會讓美國的晶片聯盟難以實際發揮成效。

第三點,經濟史上能短暫發揮效果的Cartel,往往所壟斷的商品必須是類似石油這種差異性很小(世界不同產地的石油雖然有『甜度』,含硫量的差異,但本質上除了影響提煉成本與分餾產出量外,成品無太大不同)。

但晶片卻完全是相反的產品,各種用途的IC本質上完全不同也無法替代。這會變成「美國政客」這些晶片外行用28奈米一刀切的限制,很快就會碰上難以執行的困境。

我認為產品同質性非常低的晶片,也是晶片聯盟將面對的一大障礙。

第四點,十幾年前經濟學人就有文章分析點出晶片行業成本結構其實很類似農業:前期投入大,一旦開始量產,邊際成本非常低。

這使得此行業必須能貼緊最大出海口,即最大市場,方能在資金上取得競爭優勢。反之,高度競爭的晶片業,僅僅是一時的資金劣勢就可能轉換成全面性競爭劣勢。想想聯電還曾經在1990年代與台積電並稱「晶圓雙雄」,如今?

這又回過頭強化美國晶片聯盟成員有極高作弊偷跑誘因,使得此Cartel難以維持。

第五點,我前面文章也談過,12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戰略價值遠高過以下。而這一塊中國大陸全產業鍊掌握程度才是應該要關注的。

結論:

我曾說明,美國的貨幣政策從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內涵就是要取代黃金成為世界主要貿易貨幣。要達成此目標美國必然要產出大於自身國內所需的貨幣數量,其結果必然是長期貿易逆差。此即經濟學所謂「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故我過去批評美國政客滿世界指責他國操控貨幣造成美國貿易逆差是多麼無恥噁心,又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隨之應和的某些台灣人又是多麼無知無腦。

1900年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早在1899年,美國製造業產出已經佔世界總量41%,是第二到第四位總和。製造業是美國經濟組成最大部門。此時美元遠遠沒有20世紀後半葉的影響力與地位。

如今美國雖然享受美元霸權,但背後經濟組成製造業僅剩10.8%,因此印鈔票就能買他國製造品靠的是全球化分工貿易體系的果實。這樣的美元稅實質是美國提供全球相對安全、開放、公平且自由的市場服務費。

可是一旦美國自己出來反對全球化,則還有多少國家願意繼續繳美元稅?就會是一大問題。試問又有多少美國GDP中的商業服務、金融服務,其實也是建立在美元霸權前提上?一旦美國自己到處設置貿易壁壘,則在美國經濟本質「務虛無實」的條件下,美元霸權自己崩潰也不遠。

美國晶片聯盟法案只是個病徵,民主體制的美國,病根恐怕永難斷除。

One reply on “聊聊美國晶片法案CHIP-plus”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