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中醫

再談脈診

醫者收到這樣的訊息當然是最開心的,尤其這位小女生因病被迫中斷休學一年,前前後後遍訪中西醫無數卻始終不能改善,甚至萌生絕世的負面想法。最後在同學與本校教授推薦下找上我,第一次開藥就有正面回饋,值得高興。

中醫正道始終是依靠夠好的脈診,參酌其他三診,方能精準診斷與精準用藥,才能做到少少幾味藥既有一劑即知的效果,排除脈診,光靠其他三診是不可能做到。

說到脈診,近日在本校附屬三甲醫院中再次證明我的觀點:中醫普遍脈診薄弱,造成療效低下。

例如某住院病患一把脈:大爺你這菸酒至少都20、30年以上了吧!該戒啦。高血壓也20年囉,最近半年有沒有在家量?是不是大概都在150mmHg左右?對吧。西藥控制已經效果不好了,是吧。

回頭小聲問正在讀病歷的老師:「老師這位患者其實是肝硬化引起的水腫,是嗎?」

老師用不可置信的眼神:「早聽說過你脈診很有名,厲害。」

我:「老師這患者腎臟也有問題,引發心律不整,應該ST段有不正常上抬。」

老師:「對」

又例如某同學找我看病,把脈後我問:「你月經今天要來,你的問題等月經過去會比較好處理。」

同學拿出手機查app:「沒有吧,我月經都很準,應該要再一個禮拜。」

當天晚上,同學傳來訊息:「我回宿舍後真的來月經了,深感敬佩!請問這個藥方在經期服用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我始終認為能準確描述患者現況、預判之後的變化,有利於取得患者足夠的信任與信心,也是有效治療的第一步。

分類
中醫

坊間中醫脈診薄弱

現在中醫學院脈診普遍很弱,教授沒能力教,所以學生也不會。即便在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也一樣。

前幾天好幾位同學排隊找我把脈,一一指明:

「你有脂肪肝(對!體檢報告也是這樣說)」

「你家族,尤其母親那邊有心血管疾病史?(對!你怎麼知道?好幾個都是這樣死的)」

「你年紀輕輕才20出頭就高血壓喔,我估計收縮壓大概120~130mmHg」(對!對!對!)

「你子宮卵巢有東西喔,估計是囊腫」(對)

「你月經剛走」(對)

「你下週來月經」(對,時間差不多)

「你現在風寒感冒要轉風熱了,今天晚上應該鼻涕就要變黃變稠,所以你藥方應該要如何設計,才能真正處理好患者的問題」(事後證明果然轉化,年輕的同學很好奇為何教授和教科書都說風寒風熱初起難以分辨,但我卻能準確分辨並預測轉化時間點)

這些明明都只是簡單的脈診,可是顯然學院派這些教授已經對此毫無知悉,開藥能力停留在見證套方,難怪坊間中醫普遍治療能力不佳。

我的大學長,畢業於北中醫前身(北京中醫藥學院)的李士懋教授,就曾在著作中痛苦承認自己當年畢業從業十年只能靠舌診與其他診斷技巧,結果療效始終不佳,甚至連續治療許多小孩急症結果均不幸死亡後,痛改前非研究脈學,醫術才大有長進。如今三、四十年過去,脈學依然不受中醫學院派體系重視,深感無奈。

分類
隨筆

美國選舉金費

OpenSecrets.org研究顯示:過去20年美國政黨選舉支出增加24%至每次選舉週期(2年)花費25億美元。

但同一時期,政黨以外的選舉花費增加了70倍,從2770萬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將近20億美元。

一方面二者差距代表部分候選人自身籌款能力使之可以獨立於政黨之外,政黨對於政客影響力大幅衰減。越是有助於個人籌款的極端政見越受歡迎,政黨只能容忍;較為偏光譜中間的意見如果無助於個人籌款則常被忽略。

另一方面巨大的選舉花費表示美國政客與背後的金主亟需在短時間內取得足夠的報酬,使得各種透過立法或行政規範達到壟斷利益的措施雨後春筍,而為達此目的,訴諸空虛難以證明或證否的「國家利益」藉口成為最好用的政治理由,這也是為何美國近20年政客在非理性瘋狂地且販賣無知地「反中反俄」道路上越走越極端的原因之一。

分類
證券投資

巴菲特與西方石油

華爾街日報報導:「Warren Buffett Has Been Betting Big on Oil. It’s Time to Find Out Why.」

巴菲特2022年3月份開始大舉買入西方石油公司(OXY)時,到今年5月,只有獲利5%左右

本月波克夏即將開股東會,巴菲特顯然必須在股東會上解釋。畢竟老巴2008年投資ConocoPhillips石油公司的結果造成波克夏1960年代老巴接手以來最差財務表現。

我在2020年春,石油期貨價格竟然創下史上僅有「負價格」,OXY股價短時間內從50幾美元跌到11美元時買入。後於油價突破110美元,OXY股價接近60美元時獲利了結賣出。

我賣出的時間點卻是老巴買進OXY的時間點。這件事我在波克夏依法公佈對OXY持股時就於此談過我的疑惑。

為何老巴選擇在油價突破每桶110美元時投資石油公司?我相信包含我在內的波克夏股東都會提出質疑,擔心老巴會不會重蹈2008年ConocoPhillips覆轍。可惜今年我依然無法出席波克夏股東會,無法親自提問。不過我猜其他股東不會放過這個議題的。

分類
筆記

關於矽谷銀行倒閉事件

筆記:

  1. Fed推出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救銀行。
  2. BTFP目的是救存戶存款額度不受聯邦銀行保險制度$25萬美元限制。安撫存戶信心從而避免連鎖擠兌。
  3. BTFP 提供銀行或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一年期緊急借貸,需要提供擔保品。而可借貸上限為擔保品的「票面價值(at par)」的100%。

這點應該讓SVB哭昏在廁所,殺人誅心啊!早一天有這個計畫,SVB也不用倒閉了。(反之,沒有SVB死在前方沙灘,Fed估計也不會推出此計畫)

  1. 匯豐銀行HSBC宣布用一英鎊的價格買下SVB在英國的分行。雖然SVB英國分行只有3000個企業客戶,但一英鎊也夠狠的。
  2. 美國監管單位主導下拍賣SVB,表達有意願買下SVB的美國PNC銀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截至期限都沒有實際投標。
  3. 有人點出BTFP並未限制銀行借了錢的用途,尤其沒有排除銀行高管利用此計畫借錢後給自己發獎金的操作。
  4. 此計畫真正解決了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問題?還是只是把問題推遲一年?目前也有待觀察。Michael Burry認為就拯救市場信心而言已經有效。
  5. 目前市場似乎在一種怪異精神狀態:銀行業爆掉好像是壞消息,但這可能會讓Fed害怕停止升息甚至轉降利率。市場喜聞樂見Fed利率政策轉向。

順著這個怪異精神狀態,BTFP如果救銀行流動性有效,則Fed豈不是又可以繼續升息?這樣看來拯救成功反又成壞消息?

分類
中醫

眼中風 (暴盲)

病人忽然視力快速下降,眼壓高。視網膜動脈或靜脈阻塞引起。

古代中醫稱之為「暴盲」,較早較完整的記載可見明朝的【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暴盲,平日素無他病,外不傷輪廓,內不損瞳神,倏然盲而不見也。」

這類病人常有右寸脈存在外感脈型,左關脈肺位有浮緊或浮數,左關脈肝位疊有滑澀脈,提示病人外感餘邪入侵眼部區域,身體代償作用下局部提高血壓以拉高局部抵抗力,造成眼部供血血管阻塞、眼中風現象。

這是急症,必須快速解表、活血、去瘀三管齊下,且必用藥引將藥力集中在頭目區域,方有機會解除病症拯救視力。

一般醫生往往不能正確判斷眼中風,一昧滋腎明目卻毫無效果。又或者只對一半找到活血去瘀方向,卻忽略解表,造成大劑量使用活血去瘀通竅藥材也無法得到良好功效。

另有一些中醫盲目地碰上眼科疾病就在肝風內動或肝火上打轉,大定風珠或龍膽瀉肝湯胡亂開立,根本緣木求魚。

之所以中醫療效不佳,往往就是因為前述庸醫脈診能力低落,甚至有鼓吹只看舌診即可的同行。可如外感餘邪引發的眼中風急症,豈是不懂脈只靠舌診可探求出真正病因病機所在?

最後再提一種極為罕見的,若病人碰上紫微斗數命盤本命、十年大限、流年、流月甚至流日都碰上太陽星加疊四顆以上化忌或擎羊的情況,則眼疾不但來得凶險,很快就失明,而且預後往往很糟糕。這就超出醫生或醫學力所能及的範疇了,醫者也不必強求或鑽牛角尖過度自責。

分類
經濟分析 證券投資

三個近日值得注意的金融市場現象

1. Birdgewater最新一份報告指出1960年以來所有的熊市反轉都是發生在Fed貨幣寬鬆時期。

而且超過一半是Fed轉入貨幣寬鬆政策相當時間後,股市才開始底部翻身。換言之,現在是熊市反轉的可能性相當低。

還記得我在今年初對美國投資市場提出的預想說明,2022年投資市場主軸就是通膨與利率上升,貨幣因素將是最關鍵因子。

目前看來年也差不多如此,而且就貨幣因素本身來說,並沒有太多樂觀理由。

2. MBS 住房債券無人購買,房貸違約率可能提高,FED成為目前持有最多MBS的機構,自然也成為房貸違約下最大風險承擔者。

美國房市也陷入寒冬。還記得2020年WFH帶來一場瘋狂地房地產追高,如今雖然尚未有明顯房地產價格崩盤,但買氣縮手卻是不爭事實。

Fed過去幾年一直是MBS最大買家。但如今Fed自己在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政策目標下,怎麼可能做到又要印錢買MBS同時又要回收貨幣?一旦這最大買家收手,美國房地產失去持續住資的水龍頭,當前價格又如何在上漲超過三倍的房貸利率下繼續維持?目前美國房貸利率來到7%,為20年來最高點。

根據Black Knight Inc. 調查,美國房產已經因房市價格下修資不抵債的數量約佔整體2022年交易房產的8%。一旦美國出現更多資不抵債而放棄繼續繳納房貸(斷供),則因房地產又起的金融風暴恐怕成形。

3. BIS第四季報告指出全球隱藏債務風險高攀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報告指出,全世界存在高達$65兆美元的隱藏債務,藏在外匯互換(foreign-exchange swaps )這個項目裡,但因為某些會計準則與法律因素,這些債務並未出現在各國銀行或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可說是隱形炸彈。

多國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都可能與該外匯互換有高度風險聯繫。例如歐洲退休基金借了歐元之後,透過外匯互換拿到美元,再投資美元計價的金融資產。抵押品就是這些歐元。同理,日本等世界許多國家都存在類似的操作方式。這就造成,假熱短期匯率大波動亦或美國利率上升到某個閾值都可能觸發某國貨幣對美元的流動性枯竭,從而引發骨牌效應,許多資產、虛擬或連動性金融商品被迫斷頭,一場金融風暴可能由此而生。但國際清算銀行特別指出,糟糕的是沒有人弄得清楚這太複雜的金融遊戲,就像是一團亂七八糟的毛線,每一根露出的線頭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地導致大樓坍塌。

而這一切跟美元牽連的金融亂局,肇因跟Fed長年人為低利率環境有關,偏偏多發生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因此Fed很可能無法承擔「最後債務人」的角色,即便2008年金融風暴後,Fed特別設立對他國的緊急美元窗口也救不了火。國際清算銀行認為,一旦風險發生,Fed將被迫抵上美元信譽與美國人民稅金來救場,但這對已經搖搖欲墜的美元霸權以及債務超過GDP的美國政府財務健康是雪上加霜。

有鑑於Fed現在滿眼只有美國國內通膨與就業數字,恐怕對BIS提出的警告,不說視若無睹也該說是有心無力。

於是BIS自己也說我們就坐在一個不定時炸彈上,每天只能慶幸今日運氣夠好,炸彈沒爆。

分類
筆記 經濟分析

英國有大量女性迫於生計從事賣淫

英國金融時報長篇報導2022年以來,英國有大量女性迫於生計從事賣淫。文章開頭女主角Tiffany原是公務員,現今迫於英國衰敗的經濟與窘困的生計,每天由丈夫接送到嫖客處所賣淫。

FT調查發現2022年加入賣淫產業的婦女人數是2019年的三倍。

一個專門援助賣淫女性毒品施用的慈善組織Sheffield Working Women’s Opportunities Project 指出,與過去高比例為了繼續購買毒品而賣淫的現象不同,2022年下海從事賣淫者大多數就是為了支付通膨漲價下一般家庭開銷。

一名叫Jodie,現年52歲,已經站街賣身30年的女士表示,今年以來,她的老客戶們紛紛試圖殺價,而她也欣然接受,因為她知道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價格從疫情前£20~30降到現在£10~15,約莫是50%。

同時服務內容,需要口交跟肛交的客戶需求也開始增加。這在經濟學上表示買方具有較高壟斷性,恰好符合第一線妓女的觀察:「因為客人知道女孩子很缺錢("…because they must know girls are hard up…")」。交易內容的改變往往是價格以外,更重要的經濟學訊號。

當然這也意味著賣淫的女孩們將面對更暴力的客戶需求。

這點我在2018年的文章也簡略討論過:經濟好壞本身會直接影響妓女工作上面對的人身風險。根據統計,2004年妓女被殺害的比率是204人/每十萬人;而伐木工人死亡率是118人/每十萬人。賣淫是一個比伐木死亡率還要高的危險職業。

Scott Cunningham、Gregory DeAngelo與John Tripp這三名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美國人常用的地區型線上分類目錄廣告Craigslist在2002~2010提供色情廣告刊登服務的期間內,降低妓女被殺害死亡率約17.4%,同時也顯著降低一般女性的被強暴率。

反過來,有些原本在家接客的妓女,疫情後被迫投靠妓院。Audrey Caradonna 表示一樣的收入,過去在家每日只要接三個,現在在妓院每日得接到10個。她擔心某個嫖客在交易過程涉嫌絞死妓女,疫情前一樓一鳳模式她可以拒絕,但在妓院卻有可能碰上。

該篇報導還談到立法將性交易入罪化會大幅度提高妓女的工作人身風險,這一點我也在好幾年前的文章中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談過。性交易除罪化正常化才是保障底層低收入女性無論是收入或基本人身安全最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可以大幅降低幫派掌控之妓院逼良為娼的現象。

因為當從事賣淫的行為成本降低(例如不再有刑事責任),則賣淫的邊際租值會降低,造成幫派掌握賣淫的總體利益會因為失去法律保護之壟斷性與競爭增加二者影響之下而減少。當邊際租值降低,使用暴力經營的邊際成本就會增加。不善經營,只會靠暴力的經營模式在市場競爭下自然淘汰。

同理,因法律禁止賣淫而生的警方黑幫勾結或警察向妓女索賄也會因此減少與消失。

2003年紐西蘭將賣淫除罪化後,2008年的研究指出該國妓女數量並未顯著增加,但妓女收入與人身安全得到顯著改善。面對不受歡迎的嫖客,紐西蘭妓女可以報警處理是一大關鍵。反之,未除罪化之前,相當數量嫖客看準妓女不敢報警,而在一樓一鳳模式中入室後強暴、強盜、搶劫。

這也說明為何妓院抽成高,可能有黑道幫派掌握,但在賣淫有罪的社會中,多數妓女還是被迫選擇進入妓院。

英國政府自己也清楚各地方警察對於賣淫執法有很大的不同與選擇性。許多地區的警察並不願意逮捕他們眼中「其實是弱勢的賣淫女」。

前述的風險,也多發生在「阻街賣淫」模式上。

誠如我前述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讓線上賣淫廣告合法化,就能大大降低從業者的人身風險。

經濟邏輯: 

1. 透過線上廣告,許多阻街女郎毋須在深夜徘徊於街道上,基本上就避免掉碰到隨機殺人等各種情況。  

2. 相較於上街找妓女幾乎可以不留任何證據痕跡,透過線上廣告找性服務多多少少會留下電子足跡,警方未來要追查相對容易。這份擔憂(成本)過濾掉許多殺人行為的可能性。  

3. 反之,妓女透過線上廣告的資訊與評價(包含女郎間的資訊傳遞),能更有效地過濾「可能不安全」的客人。  

4. 透過線上系統安排到的安全客人,日後再透過線上溝通機制繼續交易的機率大增。這也進一步降低服務提供者接觸陌生客人的次數,從而降低碰上「不安全客人」的機率。  

三位經濟學家也指出,如果要透過增加警力(以舊金山灣區為例)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死亡率降低效果,納稅人需要每年多負擔$200億美元用來增聘警察。換言之,允許Craigslist這種線上廣告刊登色情服務,不但一年救了2150位妓女,也替納稅人省掉200億美元。

結論:

誠如我在過去兩年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全球性通貨膨脹乃至於停滯性通膨將大大影響中低層人民的收入與生活。

現實的殘酷是,許多人面臨的財務風險,很可能來源於他們弄不懂也控制不了的貨幣因素。

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幾篇論文所證明「通貨膨脹必然帶來財富移轉效果」之現象,升斗小民該憂懼的,是自己將是否淪為「被移轉財產」的一員。而這也是我過去兩年多反覆撰文呼籲讀者注意防範自保的重點。

從宏觀角度看,我很常說:沒有錢就沒有人權可言。

其實從個人微觀角度何嘗不然?財富安全係數高低,也大大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高風險工作選擇乃至於預期壽命長短。豈可不慎乎?

分類
筆記

對媒體而言真相不重要

中國大陸截至今日接種疫苗劑數達34億4千多萬劑,施打量佔人口比例241.57%。美國為193.37%、英國為224.04%。

然後這兩天一直看到歐美媒體聲稱中國人民未施打疫苗所以不敢開放。

再看看疫情發生三年來,中國總確診病例178.8萬,死亡人數5235人;美國確診病例9880萬,死亡人數108.9萬人;英國確診病例2400萬,死亡21.2萬人。然後英美媒體稱「中國防疫失敗」。

對媒體而言真相不重要,能藉此帶風向達到真實目的(例如施壓中國開放歐美疫苗)才重要。

分類
筆記 中醫

李士懋醫案:小兒急救

余亲历一小儿急性中毒菌痢,其状若尸,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皆无,全身皆冷。唯将棉绒放于鼻下尚微动,知呼吸尚存,遂将三个艾条捆于一起,灸小腹,连续三四个小时,患儿竟苏,体温复升,经治而愈。

【傷寒論冠名法求索(李士懋、田淑霄)】

李士懋 —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田淑霄 —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