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專利 法律

方法專利的共同侵權(joint infringement of method patents)-2

在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創設BMC rule後,緊接著一個值得研究的判決是 Muniauction, Inc. v. Thomson Corp.,(2007) 本案專利為:

“integrated system on a single server” that let issuers run the auction and bidders submit bids using a web browser. No separate software was needed. The system let issuers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the auction and let bidders monitor their bids vis-à-vis the current best bid.

除了專利新穎性(novelty)被法院批評之外,本案最重要的重點是法院更強化BMC rule,認為所謂的「control and direct」關係不僅僅是一般的關係,而是要構成法律上vicarious liability的關係。

Fed. Cir:
The control or direction standard is satisfied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law would traditionally hold the accused direct infringer vicariously liable for the acts committed by another party that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performance of a claimed method.

Vicarious liability是一個強度較高的法律關係,存在於如雇主與雇員、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

所以結果變成:

In this case, Thomson neither performed every step of the claimed methods nor had another party perform steps on its behalf, and Muniauction has identified no legal theory under which Thomson might be vicariously liable for the actions of the bidders. Therefore, Thomson does not infringe the asserted claims as a matter of law.

簡言之,Thomson沒有直接實施該專利每個步驟、也沒有讓其他人代理它為之,而在任何法律理論下,Thomson也不存在任何vicarious liability。因此,Thomson未構成侵權行為。

分類
公告

方法專利的共同侵權(joint infringement of method patents)-1

這種侵權行為指的是:方法專利有數個步驟(steps),而兩個以上的機構或個人分別在未取得授權的前提下實施了其中一個或幾個步驟(但非全部)。這些人加起來等於實施了整個專利,但拆開只是各自實施一部份。

美國專利法 35 U.S.C. 271 (b):

Whoever actively induces infringement of a patent shall be liable as an infringer.

35 U.S.C. 271 (c):

Whoever offers to sell or sell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onent of a patented machine, manufacture, combination, or composition, or a material or apparatus for use in practicing a patented process, constituting a material part of the invention, knowing the same to be especially made or e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n infringement of such patent, and not a staple article or commodity of commerce suitable for substantial noninfringing use, shall be liable as a contributory infringer.

關於joint infringement這主題,最重要的變革在於2007年Fed. Cir.的判決:「BMC Resources, inc. v. Paymentech, L.P.

此案事實是: BMC擁有一方法專利,請求權利項包含一技術,可以讓Debit/Credict Card不經過PIN驗證,直接在ATM網路上刷卡成功,讓買賣雙方可以快速交易。而這個方法專利同時會牽涉到四種人:商店、商店的信用卡金流代理人、ATM網路商以及金融機構。

被告Paymentech是金流代理人商,也使用PIN-less技術。BMC控告Paymentech侵害了前述專利。

在此案之前,美國法院對於joint infringement採取的認定標準是「participation and combined action」,也就是這一群人只要有共同實施部分專利,整個加起來就是侵權,不管這一群人之間有無認知侵權這件事情。

等於很字面地去解釋36 USC 271 (b)、(c)二項。

分類
商業評論

聯合報,你這算不實報導吧?!

聯合報系的經濟日報,今日一篇報導:「英特爾 設AppUpSM基金」,開頭就說:「英特爾為了對抗蘋果…」

等等,Apple不是全線桌上型與notebook產品都採用Intel 晶片組嗎? Intel會這樣開誠布公、大庭廣眾地說要對付自己的一位重要客戶?

簡單google一下,就能找到Intel的原文新聞稿,如遠比聯合報來得可信的Bloomberg上就有:「Intel Capital Unveils $100 Million Intel Capital AppUpSM Fund, Announces First Investments

通篇壓根沒提到Apple,聯合報記者何德何能看到國王的新衣?讀到其他人在Intel新聞稿中看不到的字?

可笑的是台灣最近連Acer這類公司,也跟著一群號稱分析師的小丑們起舞,說Intel新推的Ultra Book概念是用來對付Apple的利器;等Ivy Bridge出來Apple就慘了….云云。

等等,Intel不是早早就跟Apple合作,開發出第一代Macbook air?現在Macbook air不還是使用Intel晶片組?下一代或下幾代新晶片出來,以Apple和Intel的關係,Apple難道就買不到Intel晶片組?只有宏碁、華碩才能受其恩澤?

台灣的媒體跟分析師,最近連編商業謊言的水準,都粗糙淺薄到有如二流冷笑話一般,叫人想要禮貌性配合笑兩聲都恕難從命。

要投資,首先第一要務,就是關掉你家的非凡商業台,少看台灣水準低落的財經報紙、雜誌。
如同「效率市場理論」的發明人Eugene Fama曾說過這些財經雜誌、電視只不過是businessman’s pornography。這位諾貝爾獎呼聲很高的金融學教授(雖然我個人對效率市場理論並不太買單)的徒弟們開設的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Inc.招收投資人時,更會事先檢查客戶是不是那種會開著電視看CNBC(美國的非凡電視台),會看的這種電視台的,就是這家公司心中「不合格」的人,也無法成為他們的客戶了。

你還要看著台灣常出現的不實商業報導投資嗎?

分類
科技相關 Mac

Steve Jobs,你是對的

你說Flash是過時技術,不適用於iOS這類行動裝置,你是對的!

Adobe已經宣布停止開發行動版Flash了。

你批評Flash在行動裝置上的可靠性、安全性乃至於效能都有問題,你是對的。

你批評Flash在行動裝置上的電力續航問題,你也是對的。

你批評Flash在行動裝置上的跨平台問題–不是支援緩慢,就是為了跨平台而犧牲各平台本身之特色與效能–,你也是對的。

你提過的這些問題未來會不會發生在Android上?Google究竟有沒有能力做好整合?我想很多人也都在觀察。

至於那位當年靠「參考」Apple產品,搞「宏碁小教授」起家的施振榮,最近越老越糊塗的發言

「一個生態產業的領導者,應兼顧動態平衡,若只讓某一家賺大錢,無法讓整個生態產業持續成長,而這種平衡的觀念在2000年前就有了,就是所謂的『王道』。」

無視於台灣多少產業鍊上下靠Apple大賺其錢;無視於宏碁自身競爭力太差、策略錯誤,反歸咎勝出者賺錢;無視於市場競爭的殘酷現實,大談平衡、一起賺的「王道」,容我在這邊提醒一聲:「這類說法很容易構成美國Antitrust law中conspiracy to monopoly or Cartel之嫌疑,奇美老總才剛被關回來,您施老不會也想要來湊一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