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經濟分析

更嚴格的法規副作用會讓年輕人創業更不易

食安風暴又起,近來油品混摻造成媒體又一面倒要政府負責。

所謂政府負責,說穿了就是更嚴格的食安法規與執行;這跟過去一有火災就讓消防安檢更嚴格沒兩樣。

但背後牽涉到的經濟問題有兩大點:

1. 消費者「只能」選擇高品質產品嗎?當市場只剩高價品,窮人怎麼辦? 2.更多的法規引來的更多貪汙勾結,成本是否大於安全食品帶來的利益?

對這問題直接說對的人,往往是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代價。

以大陸三聚氰胺牛奶事件來說,之所以要添加,是因為奶牛不是天天乳產量與品質都一樣;為了符合所謂的「標準」,造成奶源必須動手腳,否則可能血本無歸。

當媒體與社會多數人以「工業標準」來對待自然產物時,必然得有相當食品工業手段來使其達到標準。

這過程往往會發生:a. 產品造假與 b.廠商與官員勾結。

這兩者我過去都曾寫過文章:「資本主義造成短視近利?黑心商人也是因為短視近利?」、「貪汙的一般性理論(中)

前文我主要觀點是:如果我們老是設立特別法與特別機構來專責某些事情,則該機構很容易形成一種新的貪汙組織,這個組織與其所被賦予的權力,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廠商偷雞摸狗的強大誘因。

後文我則談到:這類公權力生出來的貪汙組織,本身會傾向將自己制度化,使得這個社會難以將其拔除,以維持自身恆久收入最大化。

我的長期讀者都知道我大概怎麼看這個假油事件。

i. 高標準食品安全法規,只會讓窮人得付出更高的收入比例去滿足食慾,窮人將更窮。
ii. 媒體一方面表現關心中低階層,但一方面又常主張政府要介入這個那個,結果往往只是讓中低階層更慘,然媒體卻渾然不知。
iii. 從商周等雜誌報導來看,大統老闆很可能與黨政關係人有某種默契,才讓過去基層公務員查察如此困難。但這也印證了我在「貪汙一般性理論」中所言:特別法與其公務機構,只是創造官商勾結的誘因,勝過保護民眾的實效。
iv. 媒體對於食品安全的過度反應,往往也會造成民眾錯誤觀念。上次塑化劑事件,參與團體訴訟的民眾乃至於媒體,似乎都認為自身損害重大,亦或應該要重判廠商賠償額以正視聽。殊不知侵權行為法的根本原則是「彌平損失、恢復原狀」 — 消基會律師壓根沒說服法官,消費者究竟「受損了什麼」?這一點在法律上是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能成功證明你究竟損失了什麼,損失了多少,侵權行為才能依法判賠。

而媒體報導廠商忝不知恥地主張衛福部某些資料狡辯,整件事只彰顯台灣媒體法治程度之低落與可笑 — 法庭上攻防兩方本來就是有法律上的權利,主張對自己有利之事實(只要其非作偽證或故意誤導法庭)。台灣媒體一副未審先判,然後片面要求其眼中的罪人「伏首認罪,不准狡辯」的態度,跟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實在沒兩樣。

我在這兩篇文章都沒談到的一個觀點,這裡趁機多談一點,就是更嚴格的安全法規,其最大副作用是青年人創業門檻會增加。

以台灣現在的工廠法、食品衛生管理法或化妝品…..等相關法規為例,一個年輕人今天假如想要開一家化妝品工廠,其所要付出的直接成本,可能要高達數千萬(包含土地成本、建物成本、建物要符合各式法規以及申請等成本)。比如工廠法規定某種坪數以下的土地,壓根不能蓋化妝品廠;相關法規更規定,即便你土地面積相符,使用限制也符合,但是該土地聯外道路寬度不夠,或是土地面路的寬度不夠,你也蓋不了廠房。

種種法規多如牛毛,一個即便是法律專業的年輕人,如果不是專攻此類法律的,也懵懵懂懂難以適應。

更甭提不同法規有不同權責單位,每個單位又各行其是。一個有心要創業的年輕人,光是應付政府這一關,就不曉得要磨掉多少心力與熱情。

對於家裡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人來說,相較於開工廠,開咖啡店、加盟飲料店倒真是一個簡單上許多的選項。

郭台銘曾經批評現在年輕人只剩開咖啡店的志氣。其實客觀來看,現在的創業環境遠遠不如30、40年前,可以「客廳即工廠」創業的郭先生當年的環境。

政府提供一堆無關痛癢的「青年創業貸款」,卻無力、不願也無視青年創業所要面對的政府障礙,台灣年輕人難怪淪落到只會沒事抗議哭么,對行政首長丟鞋。

另一方面,高法規障礙也會形成保護現有廠商的壟斷性。先前文章談過了,供應者的租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上頭成本,也就是已經投入的代價。這代價帶來的租值有多少,又端視於新競爭對手的進入障礙 — 進入障礙越高,既有廠商的租值越高(因為壟斷性越強)。

我也說過,市場自然形成的壟斷不可怕,大如微軟都能兵敗如山倒;然而,政府法規建立起來的壟斷性才是最難以克服,卻偏偏又不是反托拉斯法要去處理的。政府的雙重人格,可見一斑。更多的法規並不能解決問題,也由此可見。

因此,台灣年輕人憤怒,往往是對貧富差距不滿;「貧富差距」是不是問題?認為是的,多半經濟學程度小學生不如,這包含了一些諾貝爾學獎得主;真正的問題是在於引發貧富差距的法規設計,而這些設計又往往來自於許許多多、疊床架屋的「for perople’s own good」的法規。想要透過更多法規或是稅制來改善貧富差距,是請鬼開藥單。

表面上保護人民、消費者的法規,實質保障了既有廠商的租值,也阻擋了年輕人創業的路。這,才是問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