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隨筆

經濟學、教育與中醫隨筆

今天認識了一位立志要讓兒子考上北大清華的北京媽媽,兒子現在才小三,果然很卷很卷啊。

經濟解釋我以前談過:整個亞洲(無論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之所以採取高強度填鴨教育,就是經濟學上「競爭在價值鏈上傳遞(competition passing through the value chain)」的結果。

這是說,這些國家在國際貨物服務貿易市場,乃至於金融期貨市場的邊際租值(marginal rental value)越低,如欲求取更高的未來壟斷租值,競爭強度就會越高,這個競爭強度會隨著人才培養價值鏈一路傳遞到始端,這也解釋為何麽這些國家都曾流行或仍在流行「胎教」。

另一方面,當競爭整體已經取得較高的邊際租值,或/包括對取得更高邊際租值的企圖降低(通常是因為尋租行為的邊際效益一樣是受到遞減定律約束),則上述的填鴨教育強度會降低、內容也會改變,就像現在的日本。

以上只是經濟學解釋人類行為的一個簡單範例。

因此台灣的人本教育或批評填鴨教育之類的團體,始終沒看到問題的癥結,所以注定運動失敗(當然,台灣很多這類團體只是要幫助特定政黨騙取政權,並不是真的想要解決教育問題)

又,細化到特定族群,不同人群競爭態樣不一樣時,卷的行為與內涵也會不一樣。例如擺明在拼爹的富人層級,小孩卷的肯定和小鎮作題家不一樣。

接著前文,從經濟學看高強度填鴨教育為何存在,我想進一步延伸談到方法論與中醫。

掌握經濟學重要基本邏輯,例如競爭的概念、自私的內涵、成本的正確認識…後,根據不同客觀侷限條件的掌握,我們可以變化出成千上萬具備科學解釋力的理論。

例如前例,這位北京媽媽從小孩1.5歲就開始規劃「做題家學習計畫」,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名校大學學歷在邊際價值上還高,同時競爭的準則相對簡單,就是高考。(當然不同省籍面對的競爭不一樣,在此暫下不表)

而近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了哈佛大學等名校入學歧視亞裔一案為違憲,搭配我最近讀到的一篇有關美國入申請的經濟學研究,指明像美國的大學入學競爭準則較為複雜,SAT考試分數僅佔20%~40%的決定因素,申請者的經歷、社區服務、族裔、父母是否為校友與父母是否曾捐款(且捐得夠多)都是有更高權重的影響因子。

因此該研究指出,申請資料中,白人中產階級或亞裔申請者會努力儘量淡化自身的族裔色彩,讓資料看不出來申請者是怎樣的背景。反之,黑人裔、南美洲拉丁裔則會努力凸顯、放大自己的種族色彩,要再三強調自己如何在苦大仇深的逆境中成長。於是研究者看到光譜兩端的申請者在美國的入學競爭準則下採取了恰恰相反的競爭策略。

這些都是掌握經濟學後,抓準幾個關鍵侷限條件就能精準預測的人類行為。

同樣的,具備科學解釋力與療效的中醫,也是在掌握重要基礎中醫邏輯後,抓準關鍵侷限條件就能做到。而這個關鍵侷限條件,通常在脈診上,而不是舌診或其他中醫診斷手段。

例如李士懋教授在其脈診書中就指出咽喉疼痛病患往往被坊間西醫投以消炎抗菌藥而無效,庸碌的中醫則會清熱解毒也罔效。正如他書中一位27歲女教師,咽喉疼痛舌紅,多日中西醫均無效。1996年5月求診於李教授,雖看似發炎腫脹,然脈弦細緊。

(這一段其實對脈象記載仍是太過粗略。這類患者我的經驗弦細緊脈只會存在於一兩部,而在脾部、兩腎部則會有虛弱寒脈表現)

李教授開立一派熱藥:附子、桂枝、細辛、乾薑為主,服用後一兩日即痊癒。

李還特地強調:其在臨診,脈診權重高於舌診,若脈舌不一時,捨舌從脈。

這邊我再補充,可能李教授著書時還未發現,臨床上舌脈存在時間差,通常脈象會比舌象提早出現0.5~3天。因此透過脈診掌握關鍵侷限條件,才是正確。透過舌診者,往往是看著後視鏡開車,常常會出現開藥跟不上病情轉變的窘境。更糟者是出現此窘境仍不自知。

一理通百理通,經濟學達一定境界,就會發現要有效掌握中醫學,背後的方法論與重要思維是一樣的。